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在今年的两会上,“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报告是在这样的语境下提到这四个字的: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即“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阐述当今提倡“工匠精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五年一届的全国文代会、作代会,是全国文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盛会。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两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的基础上,再度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文艺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材料二  习近平对广大文艺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的文艺歌颂人民;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1)“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运用“文化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将文艺工作上升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文艺工作者应如何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阻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上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材料二  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作为国家行为体的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凡我在处,便是中国”。作为公民要有民族自信,在行为中践行爱国等正能量,提高自身素质,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承担自身的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和所学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3)结合材料二,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应该要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出哪些努力?
            • 4.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高水准的品牌更具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功效。宝马、奔驰、西门子为“德国制造”赢得了美誉,LV、爱马仕、香奈儿让人想起法国的时尚浪漫……品牌的背后是实力,深处是文化。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当务之急是加强文化对品牌的支撑。
                  品牌一般均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性格,每一个中国品牌自身都承载着一个中国故事。但因为不熟悉当地法律、政策、文化习俗和消费者的习惯,使中国品牌的故事很难传达到位,在国外站得住、叫得响、铺得开的中国品牌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在用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也应充分吸纳国外文化的特色元素并与之融合,努力创造出为他国民众喜爱的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感的品牌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说明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品牌的故事为什么还很难传达到位。
              (2)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文化对中国品牌的支撑。
            • 5.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在产生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导向偏颇、制作粗鄙,以娱乐挤兑教育,丧失教化苍生、净化风气功能的状况。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学角度思考,文化企业应采取怎样的作为,来解决我国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二  目前,国际社会愈加关注中国,渴望了解中国,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2015年9月初,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演出传统剧目,场场爆满。究其原因,一是演员没有为迎合外国观众对剧情做大的改动,而是原汁原味展现京剧艺术的整体魅力,折射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二是演出前请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教授为观众讲解剧情和欣赏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异国受众,使他们懂京剧、爱京剧。这一运作方式被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张火丁模式。”
              (2)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张火丁模式”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有怎样的启示。
            • 6. 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教学教育改革。
              材料一:语文出版社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变化,比如,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收录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此举引起了巨大争论,支持者认为,“这是语文教育贴合时代,与时俱进的表现”,“以学生”
              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歌词内容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价值取向”。而反对者认为,“这让语文教育的历史文化积淀更加薄弱,还会让学生的追星行为曼严重了”、“有些歌词逻辑不清,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
              材料二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普通高中要创造条件开设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教学模块,丰富学生的审轰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你是否赞成流行歌曲收录进语文教材,请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四百多年来的近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丈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丈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当前我国改革进人深水区,重温30多年前的这场大讨论仍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对我们当前的改革有哪些哲学启示。
              (2)结合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8. 材料一   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刁近迁平强调,要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1)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全社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材料二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专家指出,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采金矿”,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信念,又不能固步自封、盲目乐观。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结合专家观点,谈谈如何才能增强文化自信。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2008-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行业总收入趋势

              注:同期旅游行业从业人员从6000万增长到近8000万人。
              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1)概述上图反映的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2)结合上图和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古镇发展民俗旅游业的积极意义。
              (3)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 10.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1)2012年,附加值相对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57.6%,而“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则下降7.4%.(2)中国服务贸易的“不平衡”状态正在加剧,贸易逆差规模达到了历史最高点,较上年增长了62%。
                  材料二:2013年3月1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的贸易政策报告提出,要继续推进五年出口翻番计划。2012年的美国商品与服务出口与2009年相比,服务出口增长24%,制造业出口增长47%,农业出口增长44%,可见美国在大力推动服务出口的同时,不断推动制造业的发展。另外,明确强调亚太地区和欧盟是美国对外出口首要争夺的市场。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企业,需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应该如何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文化自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