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11月30日,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继续推进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中国承诺需要(  )
              ①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
              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坚持绿色发展
              ③政府实施经济调节,逐步淘汰传统产业
              ④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给予绿色企业税收减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 APEC蓝,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安徽某校高三(6)班准备就“创新环保理念,构建环保格局”的话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
              信息一  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
              安徽某市为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给自然和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破解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创新环保理念,重归“天人合一”的观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环保科技,加快构建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留住APEC蓝。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结合信息说明该市是如何创新环保理念、留住APEC蓝?
              信息二  崇尚绿色消费,构建环保格局
              对于公众来说,每一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既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割造者。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每个公民心中树立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理念,珍惜环境资源,规范自身行为。这样,才能构成一个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积极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构建“政府负责、企业守法、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格局”?并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阐明国家为什么要倡导绿色消费?
            • 3. 鼓励大众消费,是立足形势发展、着眼国计民生提出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统计与对比:
                该市 发达国家
               近年平均
               2010年2014 年
               GDP增速(%) 11.3 8.4 2.2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42 38 57
               城市居民收入比 3.15:1 3.02:1 1.50:1
               消费贡献率(%) 52.6 50.2 80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措施。
              材料二  基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该市决定将养老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这四大与民生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经济意义。
            • 4. 随着“雾霾”等恶劣天气与社会大众的接触越来越“亲密”和频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举国关注的社会问题。2014年全国“两会”上,环境问题再次受到代表、委员们的广泛关注,在人大代表提出的468件议案中,有54件议案交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此外还有596件政协提案与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相关。
              面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一个区域“单兵作战”的方式,难以有效掌握空气污染状况,需要建立多个区域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通过跨区域的污染信息数据共享交换,为后续的污染预警、应急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并且,造成雾霾天气的污染源是多样性的,涉及燃煤排放物、建筑工地扬尘、道路渣运车等方方面面,也需要多个区域、部门联合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应怎样联防联控。
              (2)有人认为,只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同行使国家权力,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3)针对日益复杂的环境恶化形势,请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向污染宣战提出应对之策。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启动环保投入临界点。
              注:C点被称为生态拐点,也就是随着经济发展,从环境恶化到环境改善的临界点。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看法。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危害性?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提出关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的论述的重要意义。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 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 7个在中国。
              材料一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构成情况(如图)。
              材抖二  2013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加强雾霾天气监测、分析、研究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空气污染提示。
              2014年l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环保部公布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4年2月24日,工信部宣布将采取六项措施降低工业排放。其中包括将抓紧制修订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两高”行业在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制度,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执法。
              2014年l月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获悉,为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从今年起内蒙古将对因工作不力、及职缺位森因导致持续 3 天重法律天气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依法实行问责。
              (1)结合材料一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空气污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雾霾问题的对策建议。
              (2)政府重视雾霾问题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政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7.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
              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
              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的经济成就
              年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GDP(万亿元)
              20062566300321.6
              20084490464631.4
              20106654706240.2
              2012-10242
              材料二:2006-2012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

              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
              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带入经济建设中。
              (3)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阐明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春节过后,我们没有迎来阳光明娟的春天,却迎来了久久徘徊的雾在天气。不免 有人慨叹:“‘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残不吸’不是全面小 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心态 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逋和保护 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浠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 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
              (1)据材料,说明导致这次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就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 9. 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
              ①饭店里,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②集市上,有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
              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灯火通明。
              ④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
              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序号)
              (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