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调”;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
                  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城市的特色应当呈现为各个时代、各具风格特点的历史建筑。
                  一座历史性建筑,带着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气息,从它的建筑结构、牌匾画幅、装饰雕刻,都能领略到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保留历史建筑的风格,可以延续城市文化传承的血脉,也是为城市建设增加设计借鉴,甚至可以让城市的建筑生态有更丰富的内涵。在现代高楼大厦逼仄的空间里,历史文化建筑点缀其中,市民在历史文化中穿梭,能感受到对城市历史沧桑感的认同。
                  让城市发展更“自然”一些。要把握好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和谐共生。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宜居性,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栽能力相适应,控制对自然环境最小的人工干扰,最终实现从摇篮再回到摇篮的目标。
              (1)建筑是活着的城市历史,留住城市的文化基因需要保护好历史建筑。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谈谈应如何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二者的和谐共生。
              (3)结合材料,请就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提出两条建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依法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样,环保执法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一一再继续排污”的怪圈。有的执法部门“以罚代法”,在有些领域甚至还存在法律空白。发展环保产业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材料二
                  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
                  1995年至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2011年,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分赴各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我国环境保护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人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
            • 3. 鼓励大众消费,是立足形势发展、着眼国计民生提出的重大战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市部分经济指标统计与对比:
                该市 发达国家
               近年平均
               2010年2014 年
               GDP增速(%) 11.3 8.4 2.2
               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42 38 57
               城市居民收入比 3.15:1 3.02:1 1.50:1
               消费贡献率(%) 52.6 50.2 80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措施。
              材料二  基于旅游资源丰富、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着眼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该市决定将养老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教育文化消费这四大与民生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列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做法的经济意义。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启动环保投入临界点。
              注:C点被称为生态拐点,也就是随着经济发展,从环境恶化到环境改善的临界点。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看法。
              (2)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发展”的做法有哪些危害性?
              (3)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提出关于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的论述的重要意义。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这一年的1月,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在北京,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 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 7个在中国。
              材料一  调查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构成情况(如图)。
              材抖二  2013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加强雾霾天气监测、分析、研究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空气污染提示。
              2014年l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首次将危害健康的雾霾天气纳入2013年自然灾情进行通报。2014年2月,环保部公布了《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14年2月24日,工信部宣布将采取六项措施降低工业排放。其中包括将抓紧制修订大气污染重点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两高”行业在能耗污染物排放方面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重点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制度,实施更为严格的环境监管执法。
              2014年l月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获悉,为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从今年起内蒙古将对因工作不力、及职缺位森因导致持续 3 天重法律天气的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依法实行问责。
              (1)结合材料一和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空气污染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雾霾问题的对策建议。
              (2)政府重视雾霾问题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治理空气污染的过程中,政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春节过后,我们没有迎来阳光明娟的春天,却迎来了久久徘徊的雾在天气。不免 有人慨叹:“‘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残不吸’不是全面小 康。”经济发展再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城市管理再也不能以“空气不好是小事”心态 来应对突发情况,居民生活再也不能只图自己方便、不管环境负担。只有形成节约资逋和保护 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浠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我们才可 能拥有天蓝、地绿、水净、风清的美好家园。
              (1)据材料,说明导致这次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就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 7. 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