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发表以后,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2010年 2014年我国GDP增长状况
              年份GDP总量(亿元)GDP比上半年增长幅度(%)
              2010年39798310.3
              2011年4715649.2
              2012年5193227.8
              2013年5688457.7
              2014年6364637.4
              表二:2010年 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发展状况
              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重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量增加值(亿元)占GDP中的比重
              2010年4049710.2%18648146.8%17100510.3
              2011年4771210.1%22059246.8%2032609.2
              2012年5237710.1%23531945.3%2316267..8
              2013年5695710.0%24968443.9%2622047.7
              2014年583329.2%27139242.6%3067397.4
              材料二《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材料三 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最大看点,是政府职能转变所释放的“制度红利”。通过政府的“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实现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不缺位,是指政府着力投资民生工程,缓解大众的“后顾之忧”;不越位,是指政府告别把市场准入大权牢牢捏在自己手中的做法,政府该做的是优化监管体系,及时将劣质企业驱除出市场;不错位,是指政府不与民争利,及时做好市场参与者的各项合理的服务,从而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由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目标。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根据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依据。
            • 2.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北京每逢重大时间节点,各种各样的“蓝”就冒出来了。早先时候有“奥运蓝”,后来有“APEC蓝”,到现在有“两会蓝”。两会期间,有关部门并没有太多对空气质量刻意干预,没有出现像APEC期间工厂大面积停产、机动车严格限行的现象。“两会蓝”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那几天大气扩散条件好。人们盼望留住“两会蓝”,期望变成“天天蓝”,这成为对社会各方面的考验。有人说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要靠政府,有人说解决空气质量问题要靠群众。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别论证这两种观点的依据。
            • 3. 财商最早由美国人罗伯特•清崎在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提出,指一个人对财富的认知、获得和运用的能力。
              根据中国平安发布的首份国人财商指数报告,财商得分应由知识、态度、行为与财富性格分别评分,按一定权重相加而成。

              根据数据,判断影响财商指数得分最重要的方面,并推断我国城市居民对“风险保障的态度”的想法。你是否赞成这种想法?从投资理财的角度加以评析。
            • 4.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注:2013年全省GDP同比增长8.5%,成为全国唯一超6万亿元的省份。但若将粤东西北看做一个整体,其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
                 材料二   2013年,为实现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广东提出5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6720亿元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推动了珠三角“腾笼换鸟”,加快了珠三角地区产业园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珠三角大批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同时增强民营经济活力,民间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提高至57%;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2013年度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的大关;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掀起消费革命……
                  材料三  2014年1月5日,首届客家文化创意产品博览会在世界客都梅州圆满落幕。本届客家文博会以“凝聚新能量,共筑客家梦”为主题,在传承优秀客家文化的基础上,举办原生态的非遗民俗展演、交响乐与客家山歌的新式“混搭”、千人迎新年篝火狂欢夜、各类名家艺术作品展等雅俗共赏,品类丰富的活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黄金周”,让广大群众尽享文化创意带来的快乐,同时也促进了客家文化与创意、科技、旅游、金融、贸易等领域的融合,提升了文化产业的内生动力,助推梅州的发展。
              问题:
              (1)概括材料一所放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广东做法对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的角度,解读梅州举办客家文博会的意义。
            •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物。
              材料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向污染宣战,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
              材料三: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指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妥善应对大气污染,力争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使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生活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原理的?又是怎样把握“事物的变化状态”的?
            • 6.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走过了35年的历程,我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继续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零售环节市场调节所占比例变化和GDP增长情况图

              注: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家逐渐退出一些适合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
              材料二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经济运行质量,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鼓励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更多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企业所得,实行税收优惠,以各种手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对党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必须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李克强指出,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两个图表有什么内在联系?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我国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依据。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怎样做才能达到材料三所提的要求。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来,中国共产党在市场经济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时间会议内容
              1982 年十二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92 年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7 年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 年十六大提出“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城,实现公平竞争”
              2007 年十七大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是一份其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市场经济理论体现了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3月15日,我国首部信用领城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开始实施,该条例提出将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便推进中国社会,尤其是市场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4月19日,“会盟天下儒商”高峰论坛在曲率举行。来自多个行业的百名中国企业家表示要践行“志存高远,诚信为本,以义取利,以利济世”的新儒商精神,力促企业诚信经营,重塑企业界道德典范。
              (1)简述道德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思考怎样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 9.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2012年的最后一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达成解决“财政悬崖”的妥协议案,在分别由民主党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参众两院投票获得通过后,奥巴马总统将其签署为法令,数月来困扰美国社会的“财政悬崖”问题得到暂时解决。所谓“财政悬崖”,是指美国国会两党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将在2013年同时出现税收增加与开支减少局面,使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萎缩。有评论认为,“财政悬崖”危机暴露出的日益严重的决策低效问题,将从中长期降低美国模式的吸引力和对美国经济的信心。
              (1)请指出“财政悬崖”危机暴露出的影响美国决策效率的政治制度。
              (2)如果以“透过‘财政悬崖’危机看美国政治制度”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你列出主要观点。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发展与改革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材料一  当宏观经济增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时,各产业企业似乎都面临着许多发展机遇,即便是循着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能赚到钱。因此,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和动力都不够充足。而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2014年全国GDP增速目标下调的可能性较大,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有待进一步夯实,经济的内生动力仍需进一步加强,产能过剩、资源环境瓶颈、财政金融风险等突出矛盾仍亟待进一步消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还很漫长,还会经历阵痛。这种局面将倒逼各个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材料二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是政治民主的重要表现。有评论指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还需“把权利放出笼子”。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经济增速适度放缓,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利影响,并说明我国应如何转方式、调结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和公民的有关知识,分析既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又要“把权利放出笼子”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