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我国电影需要“立得住的文化内核”的原因。
              (2)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 2. 猴戏作为中国戏曲的一项传统门类,有着很长的历史,因其通俗易懂、武打精彩、风趣幽默,深受观众喜爱。许多名角都曾是风靡一时的“美猴王”,如北派杨小楼、南派盖叫天等。他们所塑造的“美猴王”形象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一度形成各路“美猴王”争霸的文化奇观。但近年来风格各异的“美猴王”戏剧舞台形象离观众渐行渐远,几近失传绝迹于舞台,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
              章氏“四代猴王世家”第四代传人六小龄童(章金莱)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猴戏的表演,吸收南北派猴戏的表演精华,将中国武术、影视表演、动画形象等几乎所有能够涉及的艺术手段都巧妙地糅在戏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猴王”形象。由他主演的1986年版《西游记》电视剧至今重播达3000多次,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1)针对传统猴戏乃至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窘境的现状,你是否认同应让中国传统戏曲活起来、传下去?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分析六小龄童塑造的“美猴王”形象为什么能成为“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人们心目中的永恒经典”。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1)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对生僻字产生争议的原因。
              2015年1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确定: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在湖北枣阳汉城“开写”,这无疑又为大家关注汉文字、领略汉文化魅力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遇。
              (3)请你为今年的中华汉字听写大会写两条宣传广告,每条不超过16个字。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资源需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需要极大丰富。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材料二 某省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文化产业不发达。近年来,该省立足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1)在学习材料一内容时,有人认为,丰富精神财富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你如何评价这一观点?请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法的?
              (3)某社区准备依托社风家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请你为该社区拟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朗朗上口。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抢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 但是,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试想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着实引人深思。
              (1)有人惊呼,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矛盾观点说明应如何对待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假如过春节时你既想抢红包又不想冷落了父母,你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中央先后批准福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共同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福建改革开放将迈人一个崭新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福建自贸区设立带来的影响
              百姓与企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独资娱乐场所、游戏机业务、医院、进口商品直销店;
              允许设立外商资信调查公司,对不够珍惜个人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不利;
              允许创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人才中介机构,外企增加,人
              才需求缺口大,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福建发展。
              允许个人和企业直接投资黄金、外汇、股票等海外金融产品,自贸区内
              企业可自由向中外资银行融资借货;放松股份和注册资金要求。
              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政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本省特点及与台湾距离近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海峡两岸融合,以两岸经贸、金融合作为核心,加强两岸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航运、旅游、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十条规定》,遵循民主、科学、依法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自贸园区服务和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1)从百姓或企业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福建自贸区设立和发展的经济价值。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决策的相关知识,为政府制定好福建自贸区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并选择其中一条建议说明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结合材料一,谈谈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二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
              设”中,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本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战略性地理位置,积极推进福建文化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活动;推动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共同推进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和传承;积极参加在韩国举行的首届“东亚文化节”,充分展现福建木偶、南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好声音。
              (4)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加强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全面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文化。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反对“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科学读书习惯,提高公民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推动公民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全民教育体系。”
              “书到用时方恨少,厚积薄发,活学活用,反对读书无用。”
              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生育成本是276万元。按家庭年收入12万元计算,夫妻两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才能负担。生育成本中,教育投入约180万元,占总花费三分之二左右,大城市的子女教育负担越来越重。”
              “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收入。”
              “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1)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读书无用论”?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
              (3)结合材料,就阅读好书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 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确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的政策措施。
              材料一  2009年,我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经过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核心技术国产率达到70%以上,已从单纯设备出口上升到铺设整条铁路、输出系统和标准;国外高铁建设成本约为3亿元/公里,而中国只有1.5亿元/公里;“走出去”模式为中方出资金、技术、设备去建设,置换当地资源,建成后由途经国家共同参与管理运营,由此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2020年全球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1.1万亿美元。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动和人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做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注: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参与重建和13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在帮助西欧的同时又刺激美国出口,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要原因,说明中国高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观点。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
              而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廉政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倡议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1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它们为蓝本进行的各种艺术创作常常能够调动起人们极大的兴趣,也屡屡成为文化界议论的热点话题。
              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数位艺术家经过多年入生活,锐意创新拍摄出的电视剧《西游记》,被反复播出、长演不衰,成了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食粮。
              近几年,一些“文化啃老族”们频频拿古人说事,回避当前的现实生活,对经典名著信手拈来、胡编乱造,举的是文化创新的大旗,做的却是靠文化发财的梦。面对这种表面热闹却实质贫乏的“啃老”现象,在全国抵制文化庸俗、低俗、媚俗化活动中,反对“啃老”,提倡文艺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
              (1)有人认为,艺术创新必须反映当前国内的现实生活,而非“啃老”。你认为这一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运用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在艺术创新中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必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