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 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注释】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 ②颧:h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 2.

              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长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 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绿色智慧——“天井”

                 ①我国的古建筑处处闪耀着先人的智慧,谈到人和自然的关系,笔者感触很多。中国的古建筑,特别主张天人合一,是要用环境,而不是破坏环境。

              ②中国传统建筑和绿色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来看,传统建筑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宫殿庙宇等大型建筑,多有琉璃瓦的顶、木柱子,但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皇帝的宫殿还是大型的庙宇,建筑内容和结构的形式布置都差不多;第二类是民居,这类建筑富含变化,如北京的四合院,苏州、扬州的厅堂式、花园式,安徽的“四水归堂”(四个房子,中间一个天井),云南、贵州的“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五个天井),福建的“土楼”,广东的“碉楼”,还有少数民族的吊脚楼、筒子楼,等等,形式各样。但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都有天井的设计,而天井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

              ③中国传统住宅的建筑理念以“合家团聚”为居住特点,同时,房子围起来,安全、保暖、遮阳、避雨,因此,汉字“家”的最上面便像一个“屋顶”,只有这样才能有吃有喝,有家庭财富的基本所在地。

              ④虽然把房子围了起来,但不能离开天,不能离开地,阳光要能照进来,雨要能下进来,于是,便用天井,与天地相连。这反映出的需求,实际上与人和自然的需求密切相关。

              有了天井之后,中国的建筑就丰富起来。跟西方建筑不一样,中国的房子屋顶有不同的坡向,天井外面有廊子,有了廊子就有栏杆,有栏杆还有漏窗,因此就造成了光面的变化。

              ⑥天井的形式也有了很多的变化。土楼围在一起,几十户人家住在一起,中间有共同活动的公共空间,这个天井是“大天井”。而四合院到了上海就变成了里弄,虽然这个里弄是在外国租界盖给中国人住的,但它有着强烈的中国形式,房间的布局也是前楼、后楼,中间是客厅,中部有天井。这些不同的形式,都反应出同一个“天人合一”的理念。

              ⑦在很多传统住宅中,天井有着很重要的通风、采光的功能。现在的房屋都配备空调暖气,而过去的房子全靠自然通风来解决问题。扬州、苏州都有这种老房子,前面是一个大天井,后面是大厅,大厅后面有两个像螃蟹眼睛一样的设计,便是用来通风的。风过来是穿堂风,所以天井中间的过堂是最绝妙的地方;没风的时候,由于这个构造,风自然就流通了。这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创造出良好居住环境的典型特征。而这些自然、实用的功能,都是现代建筑所不能具备的。

              ⑧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态造就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是古人优秀的智慧,不能都被抛弃,也不能只模仿西方的样式。我觉得应该呼喊天井的归来,因为其功能是我们现在的建筑所不能具备的。

            • 4.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余重秀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技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像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技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邮折是为一定主题特制的,贴、插相关主题邮品,印有相关文字和(或)图案的折叠式硬纸卡),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像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像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 5.

              解密C919

              王思磊

              ⑴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⑵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⑶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超临界翼型.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 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⑷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⑸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⑹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就是“四肢”,EWIS系统就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⑺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 6.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昧,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⑵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⑶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⑷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⑸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 7.

                       睡美人的“蛇蝎心肠”

              ①盛夏,途经植物园水生区时,那一池或红或蓝的睡莲,那些“睡着”又“醒来”的花儿,牢牢“牵”住了我的视线,千娇百媚,却又清丽雅洁。只恨自己没有画家莫奈那样的手艺,好让眼前的一池睡莲,永恒在缱绻婉约、深邃悠远的画卷里。

              ②其实,睡莲的色彩与芳香,并非是要展示给人类观赏,更不是为了装扮水面。美与芳香被睡莲制造出来,只是为了吸引和挽留“爱情”的使者——蜜蜂或叫不出名字的昆虫。这些“红娘”,会为睡莲花朵捎来虽则几步之遥,却永远隔水相望的情人之“吻”。

              ③只是大部分睡莲对待“红娘”的做法,并不如它们的外表那样娴静淑惠。开花第一天,睡莲会在花心部位设计出一汪“水牢”,一些贪嘴或粗心大意的“红娘”,会在此命丧黄泉。

              ④瞧,自然界处处有陷阱,睡美人也有“蛇蝎心肠”!

              ⑤睡莲为一朵花设计了大概3到4天的寿命,通常情况下,睡莲让雌蕊比雄蕊先熟。开花第一天,雌蕊成熟,花瓣与雄蕊像酒杯那样张开,杯底盛着“美酒”——柱头液,柱头就隐在这一汪“美酒”里。第二天、第三天,雄蕊成熟,花瓣舒展,华药开裂,而柱头液干枯,露出液底的海绵状柱头。第四天,花朵关闭,花梗卷曲,将花朵拖入水下结籽。

              ⑥一年中最美的这几天,睡莲每日间开合一次,有些是朝展暮合,有些则选择了暮展昼合——睡觉和起床很有规律,这也就是睡莲、睡美人之名的来历吧!

              ⑦睡莲开花第一天,轮状的雌蕊即成熟。在雌蕊围成的胚状花心里,蓄满了大约4~5毫升的柱头液。这一汪透明的液体,不是花蜜,更不是睡莲交给访花者的报酬,它是睡莲对昆虫设计的恐怖“水牢”。睡莲让“水牢”散发出昆虫喜爱的气味,但口感却不敢恭维,不仅不甜,还有些苦涩。

              ⑧受气味之邀,附近的昆虫纷纷赶来“赴宴”。它们也许刚在另一朵睡莲的雄蕊上就餐完毕,身上还带着那朵花的花粉。可眼下,这朵花既没花蜜,花粉也没成熟,但明明闻到了非常撩人的“饭菜”香味。昆虫不甘心空着肚子飞走,于是在水牢上和蜡质栅栏般的雄蕊间来回穿梭寻找,一不留神就失足掉进水牢。

              ⑨柱头液中还含有界面活性剂,会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即使再小的昆虫掉进水牢也会沉入底部。昆虫就这样一命呜呼,它背上的花粉粒,随之沉入胚底,完成了与这朵花柱头的“相吻”。一旦授粉成功,柱头液立马消失。这就是为何在谢了的睡莲花内,常发现昆虫尸体的原因。

              ⑩对于访花的昆虫来说,还有一种可能:一些赴宴的小吃货比较幸运,没有滑入水牢,但却被朝开暮合的睡莲花朵关进了闭合的花瓣中。第二天早上,这朵花的雄蕊成熟,约90枚雄蕊上都挂满了好吃的花粉。“蹲了一夜禁闭”的“犯人”,苦尽甘来,迫不及待地开始大肆吞咽。填饱肚皮后,身上也沾满了花粉。

              ⑾它飞出了这朵花,又循着香味飞进另一朵刚开的睡莲花中。身上背负的花粉,在没成熟的雄蕊间徘徊,被抖落进柱头液内,睡莲也实现了异花授粉······

              ⑿当年,住在塞纳河畔吉维尼花园里的莫奈,如果知晓了睡莲的生存计谋,笔下的《睡莲》,还会绽放出那么炫目的光彩吗?

              ⒀我无法想象大画家的笔触,但睡莲的“诡计”一点也没影响我对它的好感,反而让我生出一丝崇敬:美丽睿智的花!

            • 8.

              植物界里的“变色龙”

              柯玉升

              ①勃奎拉藤生长在智利和阿根廷的热带雨林里,乍一看,它没什么特别的,和大多数藤蔓一样,从地面上爬出后并极力地向上生长,然后缠到一棵大树身上。是啊,所有的滕蔓为了争取一缕阳光,一丝雨露,都是这样拼命地寻求身边的宿主,才没命地向上疯长!

              ②多年来,谁都没注意到勃奎拉藤的“特别”。

              ③2012年,植物学家埃内斯托在雨林里漫步的时候,遇见了勃奎拉藤。沿着勃奎拉藤一路看去,埃内斯托发现了它的不同之处—— 在地面上,勃奎拉藤的藤蔓看起来圆圆的,一旦它的藤蔓爬上宿主,叶子形状就变了,变得与宿主的形状一模一样。更为奇观的是,当勃奎拉藤从第一个宿主爬到第二个宿主上时,缠在第二个宿主上的叶子又跟着变化,且模样与第二个宿主上的叶子形状并无二异。

              ④勃奎拉藤这种见“主子”就变换叶子形状的特性,被生物界称为“模仿多态”。《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是这样描述的:当勃奎拉藤的藤蔓延伸到树木分枝上时,其多变的叶子可以改变大小、形状、颜色、朝向甚至静脉模式,以匹配周围的树叶。如果藤蔓跨越到另一棵树上,它就会发生变化,即使新宿主的叶子大小是原来的10倍而且形状截然不同。

              ⑤这种罕见的特性,在动物界中只有蝴蝶的身上发现过。在目前科学界已经了解的植物中,还有没有一种能够像勃奎拉藤这样模拟周围邻居形态的植物呢?有很多,常见的兰花就是其中之一。

              ⑥兰花确实会模拟,但和兰花一样会模拟的植物,它们模拟的范围非常有限,最多只有两种模拟形态。而勃奎拉藤却让人觉得它像章鱼或者乌贼——至少能够模拟八种基本形态。就算它爬上了一株以前从未见过的植物,它也能模拟它附近植物的形态。

              ⑦当然,勃奎拉藤不是什么都能“复制”。埃内斯托还发现,勃奎拉藤缠上一棵树叶边缘呈锯齿状的大树。可惜的是,勃奎拉藤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模仿,叶子最终未形成锯齿状,但是它变化后的叶子的边缘看起来还是有点曲折。

              ⑧勃奎拉藤为何会模拟呢?原因可能是为了防止被诸如象鼻虫、金花虫等食草昆虫吃掉。

              ⑨如果能够将自己隐藏在各种树木之间,那么每片叶子被吃掉的几率就小得多了。埃内斯托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将挂在树枝上伪装的藤叶和仍留在土地上寻找树木的藤叶,以及攀爬在无叶树干上的藤叶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地上和树干上藤叶的被食概率分别增加了33%和100%。

              ⑩最疯狂的地方在于,勃奎拉藤不需要接触其它植物即可进行模拟,只要附近有其它植物即可。动物王国里的模拟均需要物理接触才能达成,但这种植物只需要挂在宿主植物身上,就能在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和大脑的情况下,看到与它还有一定距离的邻居并模拟它看到的东西。

              ⑾不论原因为何,模拟都挺有用。

              ⑿勃奎拉藤又是如何识别树木并相应地进行模拟变化的呢?埃内斯托推出了三种假设:信号也许在光里,也许在气味里,也许在基因导入里,它又如何将这种化学物质转变为形状并自行模拟的呢?对此,埃内斯托玩笑地说:它被称作隐形藤蔓的原因在于它同美国的间谍飞机一样,内部工作原理依旧是个谜。

              ⒀勃奎拉藤“模仿多态”的特性虽未解开,但我们不觉得有什么遗憾。因为,至少从它的多变特性中,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在复杂多变的恶劣环境里,只有在不断地变化着,才能求得生存。求“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植物如此,人类也不可回避它!

                                                   摘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第13期

            • 9.

              《万园之园——圆明园》

                 ①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1)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②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③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迭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

              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④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注释:(1)[胤稹(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 10.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