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彩陶——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也是现代有了解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考古发掘显示,世界各地绝大多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都或前或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素陶、彩陶、釉陶的发展阶段。所谓彩陶,是远古先民在制作好的陶胚内外壁上用矿物颜料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入窑烧制定型的一种带彩陶器。彩陶集实用和雕塑、绘画、烧制等各种艺术、工艺于一体,展现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反映了原始社会数千年的社会状况和人的生存情境。可以说,彩陶是一本浓缩的、独特的“史书”。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地区之一,并在距今大约8000年前就出现了彩陶。中国彩陶的发展、繁荣和衰亡历经4000年之久。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除了各种各样的石器外,绝大多数是以陶器为其重要表征的。其中,色彩绚丽、图形优美、造型多样、工艺精湛、数量较多的各种彩陶,更成为这一时段最有系统、最具规模、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并因此而成为华夏远古文化的一种鲜明特征。“仰韶文化”的命名就是以在遗址中发掘的红底黑彩的陶片作为重要证据,而“仰韶文化”之所以又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鱼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和以鸟纹、花卉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也是以遗址出土的彩陶坟饰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志。

              据估计,中国出土的彩陶约有5万多件,很可能是世界上出土彩陶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些彩陶绝大多数都是日常实用器皿,如盆、碗、壶、罐等等,分布的地域几乎遍布全国。这些彩陶的形体虽然简单,但在造型设计上却颇具匠心。制作时对器物的各部分运用不同的比例变化。构成各种柔和优美的轮廓曲线,其式样繁多,并随各地习俗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在图案设计方面,中国的史前彩陶都能结合不同器形的特点和装饰部位的不同,或疏或密,或繁或简,饰以不同纹样。图案丰富多彩。有的宜于俯视,有的适于平观,将器物的实用性质和使用的审美效果结合起来。其中大量出现的编织纹和几何形纹,具有彩纹和底色相互衬托虚实相应的作用,形成“双关图案”。这种构图方式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种基本装饰手法。

              探索中国文明的起源。无论是文字的始创、艺术的发端,原始巫术的产生,还是远古神话与图腾崇拜的出现,都离不开彩陶。因为彩陶除了作为原始人类日常生活器物之外,还是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重要器物;彩陶的器形和陶壁上的纹饰,即体现了远古先民对关和艺术的追求,也是原始文字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在作为中国史前文化起源研究依据的几类原始文化遗存,如玉石器、彩陶、雕塑和岩画中,玉石器和雕塑的数量都较少,岩画的年代又往往引起争论。唯有彩陶数量最多,年代也最准确,因而最具有可靠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彩陶是中国远古文化的辉煌代表。

            • 2.

               可折叠行驶的新式轿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里的轿车也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变得拥堵起来,寻找停车位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因此,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想办法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为汽车瘦身。最近,在某汽车公司的年度设计大赛上,出现了一款可折叠行驶的汽车,为汽车瘦身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这款汽车的最大特色是可以折叠,而且这种折叠并非我们通常所知的在静止的时候才折叠,而这款车居然可以折叠行驶。这款车有两种行驶模式,一种是处于折叠情形的“城市模式”,一种是不折叠的“高速公路模式”。

              当这款轿车在城市中行驶时,轿车就在液压抬升系统的作用下折叠起来,形成一个倒V字形的结构,轿车重心上升,前后轮的间距减小一半,因此占地面积减少一半。虽然这样的结构不利于提升速度,但是城市里车速本来就受限,因此这种结构对行驶没有太大影响。相反,这样的折叠结构很有优势,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占用面积,降低拥堵程度,可以灵活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穿梭。城市的交叉路口很多,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让轿车十分灵活地转弯。当轿车进入高速公路上时,液压抬升系统把轿车的折叠轴降下来,恢复正常模式,让轿车重心下降,前后轮间距加大,这样轿车就可高速行驶了。

              和一般轿车不同的是,这款轿车以中央折叠轴为界限,分为前后两部分。它的动力部分和储物箱一起放在后面,而驾驶室则在前面,这种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司机在轿车折叠行驶时可以看见前面的道路。这款车的座椅有些像我们平时使用的躺椅,坐在上面十分舒适。当轿车折叠的时候,座椅则可以下调,不至于让人有坐在斜坡上的感觉。这款轿车特别“娇小”,因此前面只设有两个座位。该车的车门是顶开式,在兜风的时候也可以掀开,让人享受敞篷车的惬意。

              这款轿车还是一种十分环保的汽车,它采用的是绿色的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铺设在轿车的后半部分,吸收的太阳能通过高性能的锂电池储存起来,及时为轿车的电机供电。在阴雨天,该车也可以接到车库的插座上充电。该车没有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而是像 “动车组”火车那样,每个轮子都有一个独立的电机,可以驱动轮子向前行进,这就要求4个轮子的步伐要完全一致才能正常行驶,因此需要电脑来对4个独立的电机进行精密的控制。

              设计师奥斯卡·约翰森表示:“这款车不但解决了城市的拥堵、污染、油价高等困扰我们的现实问题,而且驾驶起来会让人感到灵活方便。它的外观也十分时尚,看起来就像是科幻片中来自外星球的交通工具,我相信它能征服购买者,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 3.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不光用于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百姓与官员之间。可见,“跪”在我国古代是更具不平等性的,尤其在椅子出现后,这种不平等性就逐渐显现出来,强化了国人的奴化心理。
              ⑥总之,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无论是像椅子这样不起眼的简单发明,还是像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样的大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其实,发明原本就是一种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的发明越来越多,它们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 4.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97年香港禽流感、2001年欧洲爆发口蹄疫、2008年9月中国令人震惊的“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使老百姓忧心忡忡,以至有的人产生了“吃动物食品怕含激素,吃植物食品怕有毒素,吃饮料食品怕掺色素”的恐惧心理。正是由于以上一些食品问题的存在,近些年来,中国每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并且愈演愈烈。2008年,全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437起,中毒13325人,死亡152人。

            • 5.

              令人尴尬的TOT现象是一种病吗?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啊,就是那啥啥……”“对对对,我说的就是那个,那个什么嘛……唉,怎么话都到嘴边了,就是想不起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是所谓的TOT(Tip of the tongue phenomenon)现象,说复杂点,这是“一种提取记忆失败的现象,表现为记忆已经逼近被完全回忆,却无法转化成为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说简单点,就是话在心头口难开的感觉。

              人们无法预估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往往在被提醒表达错误时才会体会到TOT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你已经说了,被别人提醒了,才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如果TOT现象只是偶尔在你身上发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视它;只有TOT现象频繁出现以致严重的影响生活的时候,才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这种病症可能是由幼年时的学习障碍或者脑损伤引起,一些失语症和阿尔茨海默症也表现出一定的TOT现象。

              关于TOT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其产生原因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

              传输不足假说,主要基于记忆表达的多元模型来解释TOT现象。我们大脑中负责语音和语义表达的其实是两个区域,当回忆的刺激产生时,你的语义表达区域很快被激活了;语音表达区域反应却总是慢半拍,你已经从语义存储中提取了关于目标词汇足够多的信息,但语音存储却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提取。你明明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却无法用精确的词汇表达——TOT现象产生了。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很多,最直观的是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脑扫描技术或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产生TOT现象时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但问题也出现了,涉及到TOT现象的脑区很多,多到很难详细研究这些区域在TOT现象中的确切功能。

              阻塞假说,是说你回想起的有关目标词语的线索反而抑制了你对目标词语的检索。这种假说最直白的表达就是:“因为你想多了,所以你想不起来。”

              不完全激活假说,解释起来很容易,就是:“你记不起来,是因为你记得不牢!”另一方面,这个模型也是建立在你确切知道要回忆的词语的前提下,但有的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知道这个要表达的词语。

              造成TOT现象的因素有哪些呢?

              首先是年龄。成年之后,年纪越大,TOT现象发生的频率越高;但有研究者发现,年长者和年轻人的大脑产生TOT现象的区域并不完全一样;年长者在发生TOT现象时更倾向于过度激活他们的前额皮质,这导致了记忆检索失败时不停的重复检索,因此老年人在遇到TOT现象时更加容易焦虑。

              使用双语者可能会增加TOT现象产生的概率。对于双语使用者的劣势的解释是,当你在记忆中搜索你要表达的东西时,双语会使你对同一件事物产生两种不同形式的表达倾向,实验也印证了这种假设;但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专有名词时,双语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确,全世界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太阳。

              还有情绪影响。“越想越是想不起来,不想说不定它突然在你脑中冒泡了。”有研究显示,TOT现象中关于情绪的预期先于记忆行为的发生。情绪恰恰会影响到有关记忆的许多方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TOT现象产生时的情绪显然是消极的,因此这种消极的情绪也抑制了你回忆目标的过程。

              其实,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都会出现TOT现象,甚至无关乎性别,如果不幸发生的话,也没有关系,谁没个记性差的时候,一笑了之。(节选自《新发现》,有删改)

            • 6.

              壮族“干栏”

              ①壮族村寨依山傍水,多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干栏”即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

              ②“干栏”一词是壮语的音译,“干”是“上面”,“栏”是“房屋”,连起来就是“上面的房子”。其意与文献所记载的“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相符。

              ③“干栏”的建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一般分为全楼居住式、半楼居住式、地居式三类。全楼居住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半楼居住式常出现在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平原地区。无论哪种居式,都分上层、下层和楼阁三个部分,在层与层之间用木梯连接,上下非常方便。上层为居住层;下层架空,专门用来圈养牲畜,存放农具、杂物;楼阁在上层的顶部,多用来储存粮食。有的“干栏”还依居住层伸延,建成望楼、排楼、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

              ④至于“干栏”的建造原理,虽然古籍上没有专门的论述,但相关的文献也能让我们悟出其中的道理。《太平寰宇记》有曰:“构木为巢,以避瘴气。”张华的《博物志》说:“南越巢居,避寒暑也。”更早的《韩非子》则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鸟兽虫蛇,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干栏”这种建筑形式是壮族先人为了应对高温潮湿天气和蛇虫猛兽而创造出来的。

              ⑤如同汉族地区的村庄一样,在悠久的历史中,壮族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干栏”居住群落。这些群落是按家族、宗族相对集中居住的需要来布局的,通常根据地势的特点顺势伸展,错落有致,形成不同的组合方式。

              ⑥例如:从山脚到山腰依次排列若干个“干栏”,前后用带顶棚的飞桥连接起来,这往往是一大家子几兄弟分别居住的院落,称为“串联式”;而如果只有两排“干栏”,中间留出通道,两端有围墙及院门,形成相对封闭的长方形院落,则透露出氏族社会的遗风,称为“并联式”;而“辐射式”则多见于较宽阔的山脚,常与“串联式”相结合,“干栏”自上而下展开辐射,中间留有石道,沿山坡直通家门。

              ⑦在坡度较大的山脚,人们常将屋基垒成“梯田式”,每一级“梯田”横向排列出若干“干栏”,平行伸展,上一排屋基与下一排屋顶齐平,形成了风情浓郁的“梯田式山寨”。

            • 7.

                   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

              ①打喷嚏的时候,如果是在西方国家,旁边会有人说:“保佑你!”而在中国,则有人会说:“谁想你了?”这种习俗由来已久,《诗经》中已有“寤言不寐,愿言则嚏”的诗句。
              ②打喷嚏是因为有什么东西(例如灰尘)刺激了鼻腔粘膜,而产生的一种无法控制的本能反应。鼻腔粘膜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有一种痒痒的感觉,一种叫组胺的物质释放出来,刺激粘膜上的分泌细胞生产粘液,为打喷嚏做准备(如果鼻腔干燥的话是打不了喷嚏的)。与此同时,神经信号从三叉神经传递到了脑干的呼吸中枢,脑再把信号传到与呼吸有关的肌肉,刺激它们收缩,不由自主地吸气,关闭呼吸道,挤压胸部,然后快速地呼气。这时,肺部里的空气向上、向外喷射而出,张嘴发出响亮的声音,鼻涕、唾液也跟着飞射出去。打喷嚏时空气的喷射速度极快,能达到每小时160千米,相当于台风的速度。而一次喷嚏可能打出成千上万粒飞沫,飞出几米远。
              ③打喷嚏有什么用呢?由于喷嚏是因为有外来物刺激鼻腔粘膜产生的,人们马上会想到,打喷嚏是为了把这些有害物质清除出去,同时也能清洁鼻腔,免得它被外来物堵塞,让鼻腔更好地发挥过滤空气的作用。问题是,成年人在打喷嚏时通常是张大嘴打的,这样的话就不容易把鼻腔里的脏物排出去,对鼻腔的清洁作用很有限。不像大多数哺乳动物,它们是闭着嘴打喷嚏的,能有效地清洁鼻腔。多数哺乳动物的嗅觉非常敏感,它们赖以生存,喷嚏清洁鼻腔的作用就非常重要。而人类的生存更多地靠视觉,嗅觉已大大退化了,喷嚏的好处也就没那么明显。对人类来说,喷嚏可能只是进化的遗迹,没有太大的益处。
              ④喷嚏不仅没有什么明显的益处,反而有害处。某些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菌、病毒都能刺激人体打喷嚏,随着飞沫喷射出去。你也许会觉得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可以减少体内的病菌、病毒,有助于早日康复。其实人体抵御呼吸系统疾病主要靠的是免疫系统,喷嚏排出的那点病原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是病菌、病毒利用了人体的本能反应,巧妙地借助喷嚏来传播自己。人们打喷嚏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闭上眼睛,这倒像是一种自我保护,避免沾有病菌、病毒、脏物的飞沫进入眼睛。     ⑤有很多因素都会让人打喷嚏,除了灰尘、病菌、病毒,还有刺激性气体、烟雾、花粉、螨虫、头皮屑、温度的变化等等。奇怪的是,有的人遇到强光时,例如从室内走到阳光下时,也会不由自主地打喷嚏。大约25%的人会有这种“光喷嚏反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最早注意到这个现象。他认为这是由于阳光加热了鼻子引起的。一直到17世纪初,英国哲学家培根才做了实验来检验亚里士多德的假说。培根本人也有光喷嚏反射,所以他不用去找别人当实验对象,而他的实验也非常简单:他闭着眼睛走到了阳光下,这时鼻子还在受热,他却不打喷嚏了。显然,光喷嚏反射和眼睛的感光有关。培根提出,这是因为阳光让眼睛湿润,泪水流到鼻腔,刺激了喷嚏。
              ⑥培根的假说似乎很合理,问题是它需要时间:从眼睛湿润,到泪水流到鼻腔,都不是瞬间能完成的。而光喷嚏反射却是瞬间发生的,眼睛一看到强光,马上就打喷嚏。所以它是刺激眼睛直接导致的,没有经过鼻腔的中介。为什么会是这样,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神经的传导出现干扰。眼睛在感受到强光时,会发生“瞳孔光反射”,视网膜把突然感受到强烈光线的信号通过视觉神经传到脑,脑再通过神经发出指令,命令瞳孔收缩。视觉神经和三叉神经靠得很近,有些人的神经线路“绝缘”性能不好,在视觉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时,有一部分信号被附近的三叉神经接收了,从它那里传给脑干,发出了打喷嚏的命令。反过来,如果刺激三叉神经(例如拉头发、拔眉毛),会增加这些人对光的敏感。

              ⑦光喷嚏反射更没有什么益处,通常也不会有害处。但是在很特殊的情况下会有风险。例如在飞行员驾机降落到海岸边或航空母舰时,水面反射的阳光如果刺激飞行员打喷嚏,就可能让他突然间失去控制。要避免这种风险很简单,戴上太阳镜即可,用不着祈祷“保佑你!”。

            • 8.

              游戏的功用

              ①人生真正的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有学者认为,个体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在重复人类的演化过程。游戏是生物遗传的结果,是一种复演祖先进化的过程。

              ②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能体验到愉悦。这种愉悦情绪,能激发和调动他们大脑神经的高度活动能力。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孩子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演,是学习未来生活技能的必要途径,是他们今后生活、工作的必修课。游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探索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③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将491名小孩分成几个组,对他们进行了一种名为“托伦斯测试”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检测。这种测试的基本原理是借助一系列根据图形进行的拓展绘画来判断创造力程度高低。孩子们被要求以某个特定图形为基础进行自由创作,然后给自己的作品命名并描述出故事背景。测试结果显示,有游戏经验的孩子的思维更发散,也更灵活,比不玩游戏的孩子能发挥出更高的创造力。

              ④部分孩子因为玩游戏影响了学习。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这些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来自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适量地玩计算机游戏对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反之,对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能力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来自美国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的孩子更“聪明、有活力和易于成功”。

              ⑤年轻人往往喜欢一些高难度游戏,以获得新异的刺激和求真的乐趣。在玩精彩的游戏时,也即在克服障碍时,年轻人主动让自己朝着情感的积极一端前进。他们紧张的投入其中,而这恰恰是产生各类积极情绪和体验的正确心态和身体状况,这是因为人在能力极限下进行工作时所达到的投入状态,是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的,这种态度就是游戏设计师和心理学家所谓的“心流”。一旦进入了心流状态,人们就想长久地停留在那里,不管是放弃还是获胜,两种结果都是无法让你心满意足。如果游戏的目标真正具有吸引力、反馈又足以激励人心,年轻人会在相当长的时间满怀热情不断挑战游戏设置的重重障碍。在游戏中,他们积极乐观地做着一件自己擅长并享受的事情,这给他们带来自我满足和自我肯定。

              ⑥当今,本应是年轻人喜爱的一些游戏也成为银发老人的“宠儿”。他们不仅可以为老人晚年的生活增添乐趣,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游戏还有减轻老人精神压力的功用,可以使老人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通过调查,研究人员发现“边玩电子游戏边活动身体的参试者的大脑功能变得活跃,同等运动量下,他们的收获也更多。定期通过游戏机来进行体育锻炼,可能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根据有关材料改写)

            • 9.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 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2) 选文中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3) 选文中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对其作用理解错误的是



              (4)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州桥的特点                     
              B.中国石拱桥
              C.赵州桥                             
              D.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