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
              绿茶的魅力
                  ①茶是中国的国粹,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饮料。茶叶中富含茶单宁、茶多酚等多种成分,对健身、驻颜都有明显的功效。尤其是绿茶,据研究报告显示,长期饮用绿茶,不但能解渴、清热利尿及解暑降温,而且具有防癌、保健、美容等功效。
                  ②绿茶具有非常好的抗癌效果。日本人的吸烟量几乎为美国人的2倍,但其肺癌的发病率却仅为美国人的
              1
              3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可能与他们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绿茶饮料和相关食品有关。上海医学专家在市区和郊县对癌症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对比研究,证实常饮绿茶者患胃癌的几率降低约40%,患肝癌的几率降低约30%.每天只要喝4杯绿茶,还可以预防皮肤癌。一般来说,亚洲人对绿茶的饮用量远高于西方人,这也可能是亚洲人发生皮肤癌的几率远低于西方人的原因之一。绿茶中含有EGCG等抗氧化物,研究人员认为它可能是防癌的主要成分。过去还发现绿茶能够造成癌细胞周围新生血管的萎缩,所以具有抗癌的效果,许多专家都认为将绿茶当成日常保健品相当不错。
                 ③“茶能明目”几乎尽人皆知。这是因为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多种微量元素。据测定,在所有种类的茶叶中,绿茶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每100克绿茶中就含有280毫克维生素C,是红茶的5-6倍。每天喝3-5杯绿茶,即可获得足够的维生素C。此外,茶中含氟量较高,可起到预防龋齿、护齿、坚齿的作用。  
                   ④绿茶还能让女人更美丽。因为它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且其含有的类黄酮能增强维生素C的抗氧化功效。这种类黄酮也是珍贵营养品--蜂胶的主要成分,所以它对保持皮肤美白、活力可以说有珍品级的效果。绿茶粉也可以做成面膜,甚至还能沾一点,和一般牙膏混合后刷牙。它不但对牙齿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还可使口气持久清新。外敷绿茶包也能起到减缓黑眼圈的作用。只需将饮用后的绿茶包放在冰箱里冰镇一会儿,拿出来敷在眼睛上20分钟,黑眼圈即可得到一定的缓解。
                  ⑤随着国际上对绿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绿茶似乎已经成了很多人养生保健的不二选择。
              (1)请根据本文的具体介绍,说说绿茶具有哪些魅力?(答出两点即可)
              (2)请写出划线句子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说明其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阅读下面介绍水城富硒茶(绿茶的一种)的两则材料,说出哪一则材料可以说明水城富硒茶也具有“绿茶的魅力”,为什么?
                   材料一:水城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给茶树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材料二:经权威部门化验,水城所产茶叶的有机硒含量,在最利于人体健康的含量范围内。水城富硒茶因采收早、品质好,富含有机硒,人长期饮用富硒茶,可起到提神醒脑、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
            •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④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第③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百度百科。
            • 3.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1)选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作简要分析。
              (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总是”能否删去?为什么?
              (3)选文第⑩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死神的精度:捕蝇草会“数拍子”干掉猎物
              LH/编译
                  捕蝇草已经吸引了科学家几个世纪之久,因为它们非常不像植物:它们捕捉动物,还会把猎物吃掉;它们的叶子使人不安地联想到一张张排满尖牙的嘴;它们行动敏捷,每个陷阱可以在十分之一秒内关闭;有时,它们还能发出美妙的歌声。正如查尔斯•达尔文所说,捕蝇草是“世上最不可思议的(植物)之一”。想要充分理解达尔文对捕蝇草的盛赞,且让我们放慢脚步,仔细看看捕蝇草在捕虫时究竟都做了什么。
                  先从苍蝇开始。它被捕蝇草的红色和水果香气吸引,落在了捕蝇草打开的那半边陷阱上。陷阱的内表面就像一个地雷区,布满了点点硬绒毛。当冒失的苍蝇碰到了其中一根,钙离子便会迅速增加,产生电信号穿过叶片;这很像在人类神经元间穿梭的电信号。
                  一次信号不会怎样;触发信号的可能是被风吹来的杂物碰到了绒毛,或是一滴雨水。为了避免因为这样的错误警报而关闭陷阱,捕蝇草的程序会等待第二次信号。
                  第一次信号还设定了一个秘密计时器,在接下来20秒里,如果昆虫没有碰到绒毛,它就能活下来。如果它再次碰到绒毛,一个新的电信号就会发出,让陷阱的钙离子浓度上升到一个关键阈值。作为反应,捕蝇草向叶片输送水,水让叶片快速从外凸(向外弯曲)变形至内凹(向内弯曲)。
                  换句话说,就是陷阱关上了。
                  现在,苍蝇被关起来了,但还没有死。它会挣扎,愈加撞击绒毛,从而激发更多电信号,接近每分钟一个。第三个电信号将陷阱的钙浓度进一步提升,刺激捕蝇草产生一种叫作茉莉酮酸的激素。茉莉酮酸帮助陷阱中的腺体细胞做好准备,使之在收到第五次电信号时开始分泌消化酶。捕蝇草精心配置消化酶的供应量以满足需要。体型大的飞虫挣扎更猛烈,撞到更多绒毛,激发更多电信号。于是,捕蝇草按比例产生更多的茉莉酮酸,并相应分泌出更多的消化酶。当然,若陷阱误捉到杂物,由于没有持续的刺激,便不会产生这一系列的“动作”,而是会在数小时之后重新打开,等待下一个猎物。
                  经过六七个小时,陷阱将会牢牢密闭,内部充满了液体。与外界隔绝的飞虫会缺氧窒息而亡:但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相比,这已经很仁慈了。陷阱中液体的酸性会变得很大,pH值下降到2.陷阱里充满了分解虫肉的酶。
              这个胃会用几天时间消化掉死去的飞虫,捕蝇草通过品尝猎物,持续供应酸和酶。死去的飞虫不会再激发电信号了,但陷阱中还有化学感受器,可以感知到飞虫壳中的甲壳素和血液中的一些物质。所以,只要捕蝇草还能“尝”到尚有食物在消化,它就会继续消化下去。
                  与此同时,陷阱也开始吸收营养,既当胃又要当肠。以上五次激发消化酶生产的电信号还会激发一系列运输酶的产生,这些运输酶会吸收被分解飞虫所释放的盐。植物大多不喜欢盐,但是捕蝇草却能利用盐。通过把盐聚集在陷阱中,盐可以将飞虫体内的水分吸入捕蝇草自己的组织中。
              现在来看,捕蝇草是当之无愧的效率典范。它保证了自己不在捕食中浪费能量。它只在可能有食物时才闭合陷阱。它只在非常确定自己抓到了食物后才开始制造各种液体。它也只在依然有食物可消化时才继续消化。通过这些精打细算,捕蝇草可以在其他植物都难以立足、缺乏营养的湿地和沼泽中蓬勃生长。
              (选自《科学探索》 ,有删节)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捕蝇草具体是怎样“数着拍子”干掉昆虫的?为什么整个过程充分表明捕蝇草是效率典范?
              (3)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这个建议正确吗?为什么?
              如果你意外变成了一只苍蝇,而且不幸被捕蝇草抓住了,这里有个有用的建议:不要恐慌。只要你一动不动地等着,第二天早上,陷阱就会打开你就又可以自由飞翔了。
            • 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神秘的植物自燃    ①在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中,常有一些植物会神秘的自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原本生长得很茁壮的植物突然化为一堆灰烬呢?
                  ②在南美洲的大森林里,有一种名叫“看林人”的杜鹃树,花色金黄,枝干挺直。这种植物的花朵和茎叶里,饱含着具有挥发性的芳香油脂,当森林炎热干燥时,这种芳香油脂极易引火燃烧,酿成森林火灾,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纵火花”。
                  ③非洲赤道地区和欧洲的西班牙有一种自焚树。它材质优良,很受当地人喜爱。但当它长到十四五年时,树内就会分泌出许多低燃点的树脂。骄阳的照射,常常把树脂点燃,使自焚树变成巨大的火炬。一株大树只需1小时,即会连枝带叶化成一堆灰烬。
                  ④1984年2月的一天,澳大利亚南部发生了上百起森林大火,吞没了近50万公顷的林地,烧死了成千上万的动物。这些突然爆发的大火是怎样引起的呢?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森林中的桉树自燃引起的。原来,这年2月份的平均气温达40摄氏度以上,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再加上长时间干燥无雨,所以造成大片森林“自焚”。
                  ⑤白鲜生长在我国新疆天山地区。春天一到,白鲜的花朵就渐渐变得鲜艳起来;到了夏季,更是越长越美丽、越长越成熟,终于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在炎热干燥的晴天,它却会突然起火燃烧,不长时间,一株白鲜便烧成了一堆灰烬。原来,白鲜的叶子含有醚,醚的燃点很低,在烈日的照射下,很快就会达到它的燃点。当白鲜的果实日趋成熟之际,醚的储量也几乎达到饱和程度,一旦遇上干燥的大晴天,再加上强烈的太阳光直晒,白鲜也就自燃了。
                  ⑥此外,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或山石反射聚集阳光,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一般地说,每隔5~25年,森林会自燃一次。森林的自燃之火,不仅可以控制森林幼树生长的数量,而且能淘汰一些病树、枯枝,为森林中各种树木的快速成材提供适当的空间。著名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森林,原来每隔20年都会自燃起火,但是该公园得到人工保护后,80年未发生火灾,导致森林生长缓慢,新生林减少。1988年的那场大火,不仅没有毁灭黄石国家公园,反而让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更加充满了生机。  
              (据《科学之友》)
              (1)阅读全文后,说说植物自燃有哪些原因?
              (2)联系第④段,从说明方法运用的角度,具体说说其表达效果。
              (3)为了充分说明植物自燃的现象,本文在举例子上有什么特色。
              (4)认真阅读第⑥段,结合划线部分和实际生活,写出你的发现或思考。
              (5)下列表述与文意信息相吻合的一项是    
              A.物体相互摩擦生电或静电感应,也能引起干枯的植物自燃
              B.只要气温高,桉树分泌出比平时多几倍的易燃物质--香油精,大片桉树林江“自焚”
              C.大自然中,大部分植物会神秘自燃。
              D.当自焚树长到树内分泌低燃点的树脂后,它就会自燃。
            • 6.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型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    
              (3)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
              (5)选文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 为什么?
            • 7. 第二个罗布泊
                   ①沙尘暴到来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捂住脸、蹲在地上别动。在这个妖怪面前,挣扎徒增痛苦。它会掀翻汽车,把白天瞬间变成黑夜,让屋子中灯光只剩下一圈黄晕。它曾杀死了民勤县数名小学生,并把棉花、瓜果打得七零八落。这样的日子,民勤每年平均有37个。
                    ②但正是沙暴,让北京感到了民勤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漫漫沙尘A     (飞过 飘过 掠过)中南海后,中科院专家带着采集的沙土样本西行寻觅,最终把民勤定为中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首。而后,有日本专家提出警告:如果沙尘暴的源头不能根治,黄沙将飘到西湖上面。于是,大量的来自北京的记者云集民勤。他们在关注着这里的沙尘暴、这里的水、这里的沙漠和土壤。当新华社的《动态清样》送达温家宝后,时任副总理的他批示到: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③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一个断陷构造湖。在它的全盛时期,面积超过5300 平方千米,进入汉代仍有“广裹三百里”之说。而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中上游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绿洲面积,拦截和引走其源头一一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大量河水,使罗布泊 B      (演变 退化 变成)成各类贝壳堆积的荒原。
                    ④“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专家曾对民勤的生态进行调查。”常厚春说,“在调查报告的初稿中有这样的描述:如果不加整治,民勤会在21世纪初消失。”
                    ⑤这一结论已经被中国学界基本认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广庭近日对媒体预言了一个更为准确的数字:“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这片绿洲的生命可能不到17年。”
                    ⑥那么,如果民勤真的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⑦“作为巴丹吉林和腾格里的天然屏障,民勤几千年来     (捏住 掐住 扼住)了沙漠的喉咙,我们称它为‘沙海一叶舟’。”李玉寿说,“唇亡齿寒一如果民勤不保,在它东面约100公里的武威,以及金昌两地会被沙漠埋葬,河西走廊将被拦腰截断,并难逃逐渐消失的厄运。”
                    ⑧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一位总工程师说,民勤绿洲的消失,还将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中国北方整个气候将受到众多沙漠效应的左右,种种影响并将持续到南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民勤,沙尘暴就不是一年几次,而是北方气候中的常态。
                     ⑨从副总理到总理,温家宝对民勤的批示共有五次。“这与本界政府提倡的‘科学发展观’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不无关系。”一位民勤干部说,“最后的批示把重点放在了‘如何保护民勤生态’的问题上。”
                     ⑩目前,当地官方与民间对此问题已经基本达成统一认识一补水,是解决土地沙化、阻止大漠  D      ( 侵袭 侵犯 进攻)的惟一手段。
                     ⑪“石羊河是民勤惟一的地表水来源,而本地的地下水资源基本枯竭,”常厚春说,“所以,必须调外水入民。”
                     ⑫30年前就开始关注民勤生态的李玉寿认为:只要民勤每年的地表水流入量超过3亿立方米,其生态在两年内就能恢复。
                     ⑬“事实上,外调的黄河水已经每年有6000万立方米进入民勤。”李玉寿说“但用水成本过高一~每立方米达到了3角钱以上。这对于年收入不超过1000元的农民们来说,是个高不可攀的数字。国家和甘肃省应该在这方面给予补助。”而人们的另一个希望,寄托在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上。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词来替换第⑧段的加点词语“左右”。
              (2)从上文中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A、B、C、D四处。
              (3)画横线的段落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4)如果民勤真的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影响?
              (5)全文是写民勤生态的破坏及治理措施,而第一段为什么写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6)“石羊河是民勤惟一的地表水来源”一句中的“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 8.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环保与和平    ①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破天荒地授予肯尼亚的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表彰她发动“绿带运动”,动员广大的贫穷妇女姐妹在非洲大陆种植了3000万棵树苗,在可持续发展与和平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消息传出,招致国际上一些人士的批评与质疑,他们担心如此扩展“和平”的含义,将会淡化这个奖项应有的意义。
                  ②和平与自然环境及环境资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想来,二者确有联系。“和平”不但是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担忧,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面临不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其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正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动物正在进行着“当代进化”: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行为,对大自然的征服活动,正在改变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动植物的前途命运。
                  ④坦桑尼亚北部的曼亚纳湖是著名的火烈鸟生息地和聚居区。火烈鸟飞翔形成的自然奇观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醉如痴。遗憾的是,今年6月以来,曼亚纳湖的火烈鸟成群地死亡,且死因不明。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向曼亚纳湖排放的大量生活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污染,改变了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火烈鸟的集体死亡。
                  ⑤伴随着珍奇动物的相继“销声”与稀有物种的不断“匿迹”,人类也在品尝着“战天斗地”带来的苦果。频率越来越高的台风登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不期光临,人类比过去更多地见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与“洪水滔滔如席卷”两者同时并存的自然现象。“天行有常”,人类对大自然的“有意”改造,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回报。实践告诉人们,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古人言:“礼之用,和为贵。”人类对大自然也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⑥战争是人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引发战争的不少矛盾就是围绕自然资源而展开的。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霸占自然资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屡见不鲜。古人有为“水”而战的,而今人更有为“油”而争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破坏而日益贫乏和短缺,人类接着又为了掠夺和抢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后果难以设想。由是观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就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冲突的发生,就是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塔伊和她的姐妹们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
                  ⑦同居于一个地球,所有野生动植物皆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能够与大自然和动植物和平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体现出人类的觉悟与智慧、宽容与博爱。诺贝尔和平奖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扩展,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与重视。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和睦为邻与彼此相依,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1)选文第⑤段运用那些说明方法?
              (2)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运动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
              (3)通读全文,请回答: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2004年却颁发给了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
              (4)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活动给动植物的命运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根据第五段,说说人类在“有意”改造自然的同时得到了哪些无情的回报?
              (6)读了本文,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打算怎么做?
            • 9. 阅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色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8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1)本段的说明重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人工栽培的历史二三百年,却己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 10.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绚烂的戏剧服饰
                  ①戏剧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服饰是从人们平时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服饰很多重要特点都凝固在戏剧服饰中。
                  ②戏剧服饰又称“行头”。戏剧中的角色行当,都有自己的行头。在舞台上,一般通过行头就能判别出角色的身份。如旦角,因为服饰的不同,又有青衣、花旦等分别。青衣旦,又称正旦,是戏剧旦角的主要角色,她们一般是端庄正派的人物,以青年和中年女性为主(老年女性则为老旦),如《孟姜女哭长城》里的孟姜女、《祭江》里的孙尚香等。在服饰上,青衣旦穿戴素雅,一般穿青褶子,所以人们又称青衣为青衫。花旦在服饰上与青衣明显不同,她们一般是天真活泼的少女。戏服也极尽妖娆曼丽之态。花旦多穿着短衣或裙袄,配上坎肩、围裙等,并在腰间系有饰物(又称四喜带),这形成了戏剧服饰中最美丽的行头。
                  ③中国戏剧的服饰注意与人物性格、身份甚至心情相配合。如青衣的角色多是生活坎坷、性格抑郁,她们的服饰相对以冷色调为主,而花旦与之完全不同,她们的性格多开朗活泼,这与其花枝招展的服饰正好相合
                  ④中国戏剧服饰体现出传统美学追求的镂金错彩的美。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形象,就给人这样的感觉。这出著名的戏剧写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也在乱军中失散。赵云单枪匹马 ,闯入乱军之中要救出刘备。戏剧中写赵云英勇的气概,一人纵横,万人难敌。既写出他的大将气度、赤胆忠心,更突出了他的英武之气。赵云的服饰体现出中国戏剧武生的特征,脸上涂红色,象征赤胆忠心、英勇无畏;身穿华丽袍服,披龙纹披肩,背后插着四面三角形缎质小旗,随着人物舞动。小旗翻飞,身上的服饰如流光闪动,凛凛有生气的人物形象跃然台上。
                  ⑤中国戏剧服饰中旦角的水袖极有魅力。宽宽大大的袖子,在人物的舞动下,如行云流水一般,所以叫水袖。学习戏剧的人要学甩水袖,这可不是轻易能掌握的本领。水袖甩得好,与女子曼妙的身躯相互辉映,会产生特殊的戏剧效果。伴着咿咿呀呀的唱腔,旦角轻展水袖,在空中飞舞,将观众带入缠绵悱恻的境地。
              (1)中国戏剧服饰具有的特点有哪些?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的“完全”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描述一种具有“中国味”的物件,简要写出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