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剪下流光--漫说剪纸》一文,完成下题.
                  ①剪纸在中国遍地开花,各大地区都有富于自己地方特色的剪纸形状,因工具、材料等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②大多数地方的剪纸,使用单一颜色的纸张.而有些地方用白纸刻剪后再染色或印色.有的地方或者有的场合,不全然使用剪子,需要使用 刀来刻纸.根据留红和留白的不同,又有阴剪和阳剪的不同.根据用途,礼笺、门笺、鞋花、窗花、囍字等,剪纸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甚至,刀剪工具对纸张的剪镂作用转移到手指上,还诞生了与剪纸艺术亲缘相近的撕纸.所以,剪纸实在是个复杂的领域.不过,这项技术的核心是剪镂,至于是剪除还是镂刻,是阴是阳,是单色还是着色,是剪是撕,完全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③剪纸当然依附于纸,但是在本质上说,使用剪镂技术进行造型的历史渊源,远比纸张的历史悠久.据说周成王“桐叶封地”的故事,是可以找到的关于在平面上剪镂造型的最早文献.
              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周成王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我把这个玉圭封给你吧.”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告诉了辅政的周公.周公见到周成王,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周成王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但周公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周成王想了想,决定把唐封给了叔虞.
                  ④其后各代,这项古老的技艺一直绵延.唐宋以后,剪镂技术与纸张结合的证据不断出土.
                  ⑤对称原理是非常具有美感的几何属性和数学属性,而剪纸所依赖的最简单的形式手段便是对称.将纸张沿着某种顺序折叠,再加以剪镂,展开后的图案,便具有了对称性.长形的连锁、雪花等等,都适宜利用对称原理构图制作.如果以整张纸的中心点为轴,剪成的图案就呈现中心对称.利用对称原理,可以最简便地让剪纸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⑥时至今日,人们利用刀剪等工具在纸张平面上造型,依然流行,并且不断进行艺术创新.人们或者在内容上不断翻新,宏大场面、繁复场景、众多人物、新事新物,都非常容易被剪纸表现.玻璃纸、不干胶等各种不同的平面材料也被不断尝试,使剪纸艺术不断呈现出新材质带来的新质感.在今天,对其他国家的剪纸艺术气质的借鉴,对当代视觉美学和工业设计的接纳,都让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年轻时尚的气息.而且,剪纸对纸的塑造表现还被借鉴到纸雕塑中,受到不少文艺青年的追捧.
              (1)阅读全文,选出文章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剪纸核心的技术是剪镂,但采用何种方式可以因人因事,灵活选择.
              B.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纸张的发明比剪纸艺术的历史更悠久.
              C.对称是剪纸最简单的形式手段,对称原理可以让剪纸更简便地获得几何属性和图案美感.
              D.剪纸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内容、材质等都在发生变化.
              (2)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请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简要分析第③段加点词“相传”的作用.
              (3)分析第③段中“桐叶封地”故事在全文的作用.
            • 2.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 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②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2)划线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说明它的作用.
              (3)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 3. 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现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坐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这块沙地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鸣沙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地.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
                  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这段文字按_    顺序进行说明,其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3)“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一句中的“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能否删掉?为什么?
            • 4. 课外文段阅读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
                  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
                  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这个特点在石狮子上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筑和其他艺术上都表现出一种追求繁琐绮丽的风气,工艺品上堆砌玉石珍宝,建筑装修上镶嵌珐琅玉石,艺术之高低仿佛与金银财宝的多少成了简单的正比.所以我们发现清朝的狮子有的竟成哈巴狗的形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楼庆西《中国小品建筑》)
              (1)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介绍狮子雕塑的源起.
              B.介绍狮子雕塑在传统建筑中的作用.
              C.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特点及其变化.
              D.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狮子雕塑的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2)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代石狮高大威猛,腿爪粗壮有力,造型上多用夸张的手法.
              B.宋代石狮比唐代更具有写实性,头部及四肢等细部刻画得很真实.
              C.唐代石狮呈现的风格与唐代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D.宋代石狮的雕刻技术比唐代更加成熟,但气势却远不如唐代.
              (3)文章③④⑤三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5.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1)下面对镉大米的阐述与文段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新闻事件起笔,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镉大米和镉中毒的介绍.
              B.全国约有10%的大米含镉量超标,镉大米是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
              C.第②段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高,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大.
              D.镉大米形成原因主要有:开采矿业、滥施磷肥、污染水源.
              (2)下面对选文的阐述与文段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条理清楚,由新闻引入,介绍了镉大米形成的原因、镉对人体的伤害,最后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减少镉对人体的危害.
              B.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只会对肾脏造成损害.
              C.因为从肉眼上无法识别大米是否镉超标,所以选购大米时要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
              D.要降低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除了选购大米要注意,还提倡膳食多样化,多吃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披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 6.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下列各题.
                                             飞机“不喝油”也能飞
              “阳光动力2号”正在进行为期5个月的环球之旅.这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自3月初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启航以来,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这架“不喝油”的飞机完全由太阳能提供动力,零燃料消耗.它拥有72米宽的翼展,比波音747飞机多出了近4米,重量只有2.3吨,仅相当于一辆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的重量.这架太阳能飞机的“动力之源”是机身上的1.7万多块太阳能电池,这也是“阳光动力2号”的最大亮点所在.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由来已久,但将其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加以利用却仅有300年历史.1974年,第一架太阳能飞机“太阳高升”号进行了一次短暂飞行,首次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此后40余年间,各种太阳能飞机不断出现,但始终没有同时满足使用太阳能动力做载人、昼夜、长距离的飞行,“阳光动力2号”的出现,可谓刷新了人类飞行史上的纪录.
                  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之一.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基本装置是太阳能电池,“阳光动力2号”的动力即来源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太阳能电池而言,最重要的参数是光电转换效率.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大约在30%,通常需要采用并联与电池储存方式,才能达到增强续航里程和功率的效果.
              “阳光动力2号”环球之旅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商业价值.这架太阳能飞机从理念的萌发到由图纸变为现实历经12年时间.飞行总监雷德•克拉克认为,相比搭载乘客的普通飞机,它有着更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向世人传播“未来可以属于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信息和理念.放眼未来,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一小步,“光之翼”的无限潜能,昭示着清洁能源的美好明天.
              (1)“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的关注?请通读全文,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
              实现了用太阳能给飞机提供动力的梦想.
              B.光电转换是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

              C.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
              在30%.
              D.这场长达3.5万公里的环球之旅恐怕还只是人类开辟未来探险的
            • 7. 阅读《不容忽视的“镉大米”》这篇文章,完成各题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两年前“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而最近“广州超过4成大米镉超标”的报道,在“谈食色变”的今天,更让公众群情激愤.
              “镉”究竟为何物?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沟渠河流,再通过灌溉污染农作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主要危害肾脏和骨骼.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它对肾脏的危害程度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但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 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国际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来说,镉的其他来源就更不能忽视.
                  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镉中毒.它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了近两万名成人,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也会导致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剂量是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对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依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主食米饭.“镉大米”对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治理工业污染,也迫切需要广泛严格地检测大米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公布与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研究,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摘自新浪网有删改)
              (1)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对“镉大米”进行了介绍?选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根据文章的介绍,请给“镉大米”下定义.   
              (3)文中画线句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里加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主要是由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造成的.
              (5)下列推论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按照我国对大米的镉含量标准,只要长期食用镉含量低于控制标准线以下的大米,就不会造成镉中毒.
              B.长期接触剂量为国际卫生组织安全线3倍以上的镉不仅可能导致消化道障碍,还会对人的生殖和发育系统有危害.
              C.对中国消费者来说,预防“镉大米”危害的可行途径有:要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保证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
              D. 中国人主食大米,只要停止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骨软化和骨质疏松症都会消失.
            • 8. 无线电测向--让孩子越跑越聪明
                   ①无线电测向运动类似于众所周知的捉迷藏游戏,但它是寻找能发射无线电波的小型信号源(即发射机),是与无线电“捉迷藏”,是现代无线电通讯技术与传统捉迷藏游戏的结合.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有机地将科技、健身、休闲娱乐融为一体.
                   ②大致过程是:在旷野、山丘的丛林或近郊、公园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事先隐藏好数部信号源,定时发出规定的电报信号.参加者手持无线电测向机,测出隐蔽电台的所在方向,采用徒步方式,奔跑一定距离,迅速准确地逐个寻找出这些信号源.以在规定时间内,找满指定台数,使用时间少者为优胜.通常,我们把事先巧妙隐藏起来的信号源比喻成狡猾的狐狸,故此项运动又称无线电“猎狐”或抓“狐狸”.
                   ③由于无线电测向既不是纯科技性的室内制作,又不是固定场地上的单一奔跑,而是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室内与户外、体能与智力的结合.因此,这项运动对于参加者的体力和脑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它与传统运动不同,跑得快不一定就是冠军.即使选手跑得再快,或者顺序、方向出错,极有可能功亏一篑.想把无线电测向玩好,必须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分析身边的一切事情,譬如当天的天气、地形,甚至是一个脚印都要留意,在心跳加快、气喘吁吁的情况下,还需要用聪明的头脑,冷静地判断清楚方位,根据信号分析,空间交叉定点去想象,对路径规划和参照进行梳理记忆,在此基础上奔跑才能顺利、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因此,无线电测向运动能够训练青少年的判断能力、空间感、方向感等诸多智力因素.换句话说,无线电测向会让孩子越跑越聪明.
              (1)第①自然段画线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根据第③自然段的内容,具体概括玩好无线电测向运动需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 9. 说明语段阅读.
                                           新国情•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约
              1
              5
              的中国来说,土地资源显得尤为宝贵.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关系紧张局面进一步凸显,其中,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据新华社2007年4月报道,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
              3
              .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土地类型多样,优质耕地少.我国国土面积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大约占一半,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各种地貌类型兼具,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中低产田的比例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
              3
              以上;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地块零碎不规整,田坎、沟渠、道路、坑塘面积过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据《半月谈》2011年2月报道,我国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0%.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易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早就被开发利用了.国土资源部2011年7月4日公布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节选自2013年《时事资料手册》)
              (1)我国土地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2)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
              3

              B.我国人均耕地为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C.我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早地区.
              D.我国中低产田面积远多于优质耕地面积,有相当一部分耕地零碎不规整,田坎.
            • 10. 寒潮自述
                 ①我姓“寒”名“潮”,但也有称我“寒流”的.我的故乡在北极地区.那里终年天寒地冻,冰天雪地的,气温常在零下40℃以下,很适合我的生存生长.当时间老人的脚步一踏入冬天,我便要开始到南国游览 了.
                 ②我所到之处,往往就要使那里的气温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以下,有时还会送去雨(雪)、冰冻、大风等天气.所以人们从广播或电视中听到我将要南下的消息时,就有畏寒怕冷之感.
                 ③我南下时一般有三条路径:有时走中路,即从西北伯利亚出发,由蒙古国经河套地区直达长江以北地区,并带去大风、沙尘暴和大幅度降温,给长江以南地区带去雨或雪;有时我又走东路,由西北伯利亚经蒙古国到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后转向东南下.走这条路径南下,因为长江以南的中下游地区处于我躯体的后部或底部,所以往往会给这些地区带来较长时间的阴雨(雪)天气;有时我还走西路,即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国,沿新疆、青藏高原东部南下.走此条路径,将会给全国大部分地区带来雨(雪)天气,但降温幅度不会很大,有时会给江南、西南地区带来降温和霜冻天气.
                 ④我南下时与火车行驶的速度差不多,一昼夜可跑一千多公里.我所到之处都会给那里的天气、气候带来较大变化,特别是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大风、沙尘暴,给南方地区带来的雨(雪)、低温天气,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会造成许多不利影响,使我倍感愧疚.我游览到某一地区2~3天后,那里往往受冷高压系统控制,天气转为睛朗少云天气,气温逐日回升,且渐渐刮起偏南风.但我要提醒你的是,这
              是我要再一次南下的前奏信号.
                 ⑤我在南下与所到之处的暖空气接触过程中,体温逐渐升高,直到南移到海洋上,与那里的暖湿气团融为一体.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⑥由于气象工作者可以通过卫星随时监测到我的势力强弱和行动路径,一旦发现了我活动的迹象,便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发出预报、警报,提醒人们注意采取防范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因我南下时带来各种不利天气的危害.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我将听从于科学调遣,尽力为人类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1)分析第④段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第④段加点字“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