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
                  ①春寒料峭时,看到穿短裙的姑娘,老人们常说:“这样会冻出关节炎的,年轻时不觉得,年纪大了膝盖就会疼。”其实,关节炎的产生与受冻无关。
                  ②人到40岁时,负重关节都会有一些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一些过度使用的情况,比如职业损伤、运动过量等,关节会提前到达使用寿命,提早出现骨关节炎。除人之外,差不多所有脊椎动物都会发生骨关节炎,只有两种呈倒悬体位的哺乳动物不患此病,那就是蝙蝠和树獭。提示我们,与其说骨关节炎是一种疾病,不如说是一种关节对于磨损的自然反应。大多数关节炎都与关节达到使用寿命有关(骨关节炎),一些少见的关节炎则是由于免疫系统紊乱而攻击自身关节组织所致(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此外也有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化脓性关节炎,但没有因为寒冷导致的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受凉后可能会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让人误以为寒冷是导致关节炎的罪魁祸首。
                  ③老百姓常说的“关节炎”或者“风湿”其实在医学上多为骨关节炎。骨关节炎是发病率最高的骨关节病。 根据国外资料,在X线普查中,55岁以上有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者高达80%,而65岁以上人群中,骨关节炎的临床患病率达68%.为什么骨关节炎这么普遍呢?
                  ④人体的关节也和很多商品一样有“使用寿命”,如果年龄达到了关节的使用寿命,关节处的软骨会变薄,软化、失去弹性,甚至碎裂、剥脱,软骨下的骨质增生并形成骨赘(即所谓“骨刺”),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和活动受限,这便是骨关节炎。
                  ⑤高龄、肥胖、雌激素缺乏、骨密度异常(骨质疏松与骨硬化)、过度运动、吸烟、维生素D缺乏,以及创伤、关节形态异常、关节周围肌肉无力、反复的应力负荷等机械因素,是目前已知的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没有证据表明寒冷是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
                  ⑥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是关节痛,而疼痛加重往往和天气变化、潮湿受凉有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论。新近的研究证实了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别和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有关,尽管这种关联强度不是很强。研究者还认为关节疼痛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由于天气变化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也许正是寒冷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加重,才使大家误认为寒冷是患上关节炎的原因吧。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1)填空。
              ①第②段中所说的“这种普遍性”是指 ______ 。
              ②第③段画线的句子是为了印证 ______ 这一结论。
              ③从全文来看,造成关节炎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
              (2)第⑤段中的“几乎所有”是作者修改时加上去的。作者为什么要加上这一词语?
              (3)新近研究认为,造成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其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
              (4)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蝙蝠和树獭不得关节炎病是因为它们的身体呈倒悬状。
              B.免疫系统紊乱或微生物感染是关节炎病的罪魁祸首。
              C.“骨刺”的产生主要与骨关节的“使用寿命”有关。
              D.天气寒冷会导致关节疼痛这种说法或许是有道理的。
            • 2.
              房屋演变史
                  ①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②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③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④到了半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⑤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抑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⑥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⑦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⑧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⑨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6.2级地震,却“毫不动容”;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
              (1)从本文看,房屋的功能是什么?
              (2)第⑤段中,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
              (3)第⑨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4)第⑦段中加点的“仅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 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朗读有助于记忆吗
              徐航
                  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
                  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短时记忆和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象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滚鱼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 5期,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在线填写其它两种记忆的类型。
              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______ 、短时记忆和 ______ 。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 4.
              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1)第一段中加点词“这”,具体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
              (3)第十二段中的加点的词“据估计”,是否用词不准确,为什么?
            • 5.
              在一次名人访问中,被问及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时,有人说是电脑,有人说是汽车,等等。但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却说是冷气机。他解释,如果没有冷气,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就不可能有高的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准。他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看了有关报道,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记者问:“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2002年10月中旬,英国《卫报》就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殊荣”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发明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纸、塑料餐用杯盘、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注],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发泡胶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会造成土地板结,不能栽种庄稼和树木;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一种称为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里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溶出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名至实归”。
              [注]降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可降解物质的垃圾便于处理,不致造成无法清除的污染。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
              A受访名人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有电脑、汽车或冷气机等。
              B文中认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塑料袋,但不止是塑料袋,还有“其家族”。
              C废弃塑料袋焚烧时会释放出一种称为二恶英的毒性极大的化合物。
              D塑料袋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2)根据文意填空:本文认为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它所形成的垃圾既不能埋又不能烧。不宜填埋的原因是 ______ ,不宜焚烧的原因是 ______
              ______ 。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下还会 ______ 。
              (3)文中“殊荣”和“名至实归”都用了引号,两个引号分别表示: ______
              A.引用  强调    B.否定  强调    C.否定  引用    D.引用  否定
              (4)发明的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但许多发明应用的结果都有利有弊,请再举一例并作简要说明。
            • 6.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 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本文第2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 ______ 、
              ______ 、 ______ 三个方面。
              (2)善于捕捉关键词语,有助于把握主要信息,快速理解语意。上文画线句子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关键词语是 ______ 和 ______ 。
              (3)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有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错误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2)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______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3)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作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下列四种划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是什么?用简洁的话写下来。
              (3)文中将卢沟桥和与之有关的两岸河堤作比较,说明了卢沟桥的什么特点?
              (4)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是不是中间一个最大,左右一对一对两两相对称的?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并说说文中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5)“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
            • 9.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①在祖国的西部,在那遥远的地方,自古流传着许多自然质朴的民歌。其中“花儿”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吟咏主题、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朵盛开于大山乡野的奇葩
                  ②“花儿”也称“少年”,是中国西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花儿”滋长于西北青、甘、宁、新四块文化沃土之上,并为汉、回、土、藏、撒拉、蒙古等民族传唱。按地域流派划分,“花儿”可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两种。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更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河湟“花儿”最早见于明代,至今流传了500多年。
                  ③“花儿”的唱法跟曲调有关,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令”。按照演唱区域划分,可分为“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划分,可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等;按“花儿”的衬词又可分为“白牡丹令”“水红花令”“沙燕儿绕令”等等。民间自发形成的“花儿会”为这种民间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 据统计,河湟地区有上百种“令”,至今仍在举行,并且规模盛大的“花儿会”达30多处。
                  ④热爱自然,热爱“花儿”的河湟人, ______ 是劳作田间、放牧山野, ______ 赶赴集会、外出打工, ______ 在赶车的路上,一有闲暇, ______ 要漫上几句悠扬婉转的“花儿”以表心怀:“‘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在这里,人人熟悉“花儿”的内容和唱法,人人有一副唱“花儿”的好嗓子,男女老幼遨游于“花儿”的海洋,尽情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⑤河湟“花儿”的取材十分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宗教人文、民俗风情,从天文地理、自然风物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凡人类生活中的万象百态,无所不包。
                  ⑥礼赞生命、歌唱青春是“花儿”的主旋律。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最为宝贵的时光,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憧憬着未来和希望。“花儿里赛不过藏金莲,人里头好不过少年。”“花儿”告诫青少年,青春易逝,要珍惜韶华,发奋学习,有所作为,才不辜负美好的生命和青春。“年轻的时候草尖上飞,老了时再不会后悔。”通俗的语言传递出老百姓朴实的人生观,它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典诗句一样,有着强烈的警示意义。
                  ⑦诉说衷肠、歌唱爱情是“花儿”的生命。在田间地头,在除草的妇女们“尕马儿你拉回了来,拉回了缓来”的婉转的歌声里,蕴涵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流露出对在外务工丈夫深切的思念。在山岗野岭,年轻的牧人高唱“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一对儿牡丹”。歌喉里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传递着他们对爱情的憧憬。
                  ⑧此外,“花儿”还涉及出门人对家乡的思念、亲朋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新时代风貌和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虽数量相对较少,但情真意切,听来回味无穷。
                 ⑨河湟“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的使用,使河湟“花儿”生动传神,美如天籁。例如,“红嘴鸦落给了一河滩,咕噜雁落在了一草滩;拔草的尕妹妹坐塄坎,活像是才开的牡丹。”
                 ⑩河湟“花儿”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表达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河湟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注】 ①葩(pā):花。②个家:自己。③塄坎(léngkǎn):田埂。
              (1)第④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无论 或者 乃至 就  B.不论 或者 甚至 都
              C.无论 还是 甚至 都  D.不论 还是 乃至 就
              (2)选文第③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的“上”和“多”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4)请用“∥”划分选文⑤⑥⑦⑧段的层次,并说明其结构关系。
              (5)从选文来看,河湟“花儿”的基本主题有哪些?
            • 10.
              (重庆中考)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时间间隔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 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眼角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大笑伴随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紧绷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①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②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2)请概括第②段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并指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测试过程: ______
              说明顺序: ______
              (3)第③段画线句除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
              ②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吗?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基因不是恒定不变的,只不过常常处于休眠状态。人体基因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支气管和胸腔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