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陋室铭》的分析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运用两个比喻起兴,点明全文的主旨:“惟吾德馨”。
              B.文章的显著特点是语言精辟,对仗工整,对比鲜明,虚实相生,互相衬托,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
              C.作者写陋室,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来表现了陋室不陋。
              D.“可以调素琴”表明作者是喜爱音乐的,后面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表现出了作者思想上的前后矛盾。
            • 2.

              下面对选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误入桃花源的渔人惊异地看到,这里土地肥美,生活和乐,没有压迫,没有纷争,老幼幸福愉快,人人融洽友好,这完全是中国农耕文明时代“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可以推知,他们感叹的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韶光易逝和逃脱了外界的纷争与祸乱。
              C.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了它的似有似无,寻觅而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 3.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桃花源记》中的“怡然自乐”有相同的内涵。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 4.

              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期陶弘景给康乐公谢灵运的一封回信。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境界清新。
              C.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三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疑。
              D.本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却以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 5.

              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写景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B.本文一开始写“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子喃喃曰”,这里提到的舟子要么是友人船上的舟子,要么就是作者写作时考虑疏忽了。
              C.本文是张岱记昔游之作,表达对往事的回忆怀念,仿佛浮生一梦
              D.文章叙事是行文线索,写景是游记重点,但湖心亭巧遇知音抒发自己寄情山水,孤高自赏的情怀更是重点。
            • 6.

              下面对《三峡》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7.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8.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9.

              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本诗可以看出传统咏史诗的特点,即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B.作者运用议论,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评判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表达作者怀才不遇,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D.本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 10.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