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 2.

              温暖的酸汤面

              王世虎

              那天,像往常一样,因为看书太投入,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夜里十点多了。我只感到肚子疼痛得厉害,这才想起来,自己连晚饭都没吃。这段时间总是这样,因为落下的功课太多,我只能强迫自己每天死啃书本几个小时。

              离宿舍还有一段程路,街上已是一片漆黑和沉寂。看来只能回去泡方便面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一步步往前挪动。

              忽然,前面一盏昏黄的灯光吸引了我。我惊喜——还有一个小吃摊没打烊,一对中年夫妇正坐在那里悠闲地聊天。

              我就像一个饿狼似的扑了过去:“老板,还有吃的吗?”

              “有呢,正宗的酸汤面。”女人笑着说。

              “快给我上一大碗。”我已是迫不及待。

              真是人间美味啊!面做得真好吃,完全手工的,汤料也不错,醇香,酸而不腻。我吃得是满头大汗,女人不停地劝我:“不要急,慢点吃。”

              末了,我问:“你们明晚还出来吗?”

              夫妇俩显然吃了一惊,面面相觑了一会儿,女人爽朗地笑:“好啊!”

              第二天晚上,我果真又遇见了他们。夫妇俩像事先准备好了一样招待我,让我受宠若惊。此后每天晚上,我都能吃到热乎乎香喷喷的酸汤面。因为那个时段的顾客不是很多,有时我也和他们闲聊一会儿。

              渐渐地,我知道了,夫妇俩是从湖南的乡下来的,女儿在这所大学念大四,因为要考研,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他们心疼女儿,便不辞辛苦南下照顾女儿。白天,他们做一些小生意,晚上便出来卖小吃,一边赚些生活费用,一边等女儿出来后给她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我在心里庆幸:自己的运气可真好,遇见了这等好事情!

              转眼间,便到年底了。这天晚上,我照例从自习室出来,忽然,一个戴眼镜的女生拦住了我,问道:“你就是那个每天去吃酸汤面的男生吗?”

              我点点头。看来,她就是中年夫妇的女儿了。

              “同学,我求求你了,不要再这么晚去了,可以吗?”她激动地说,“我妈有风湿病,受不了寒的。”

              我一脸疑惑:“我……”

              “你知道吗?我爸妈是为了我才出来摆摊受苦的。上个星期,我研究生考试已经结束了,可他们因为你还继续那么晚出来做生意……算我求你了,饶了我妈,可以吗?”女生几近乞求地说。

              我这才豁然醒悟——原来,女孩上个星期就考完试了,可她父母却为了我,而白白多受冻了一个星期。

              我夺门而出,大步流星地跑了出去。

              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中年夫妇正守候在那里,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

              “哟,今天怎么这么早放学啊!”看见我来,男人忙揭开锅开始下面。

              “叔叔,您别做了。”我拦住他,激动地说,“叔叔阿姨,我都知道了……感谢您们这些日子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让我有了家的温暖,您们的酸汤面很好吃,比我妈做得都好……谢谢你们!可是我不能再让你们为了我受苦了。”

              女人刚想解释什么,忽然看见了后面的女儿。她沉默了半晌,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都是离家在外的孩子,做爸妈的哪能不心疼呢?”

              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

              第二年,我如愿考上了西安一所重点大学。以后的生活中,无论遇见了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我都没有轻言放弃过,因为那碗温暖的酸汤面,让我理解了什么是爱、坚强和勇敢!


              (1) 

              请用文中词语,将“我”的情感变化补充完整。


              惊喜→_________→_________→醒悟→_________→_________


              (2) 

              划线部分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析语言。


              (1)刺骨的寒风迎面扑来,是那么冰冷。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盏昏黄的灯光。(从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句话,只有这一句话,凛冽的寒风中,我良久无语,已是泪流满面。(从加横线词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爱”这一主旨的?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 4. 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明冠华领着孩子们去“补足自小生活在城市所缺失的一课”。
            • 5.
              阅读语段,完成1—8题。

                  ①快要走了,大家都说:“画家,给长城站留一幅画,作个纪念吧!”

                  ②她爽快地答应了,开始构思。 然而一天过去了,两天、三天过去了,她连一张草图都没勾勒出来。她曾创作过上百幅作品,但是眼前却找不到恰当的构图、适合的语言来表现南极。

                  ③她斜靠在床上,紧蹙着眉头,木然望着天花板,忽地,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不安,躁动,带着几分痛苦。

                  ④从宿舍里走出来,她重新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竭力寻找和理解凝聚在他们身上的那种民族胆略和气概,那种南极精神!

                  ⑤她踏着茫茫雪原,来到西海岸旁。夕阳快要落下,淡淡的余辉缓缓地落在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上。她思索着,南极,什么是你的真谛?

                  ⑥哦,她又想起为了事业、为了祖国而不畏艰难险阻,连什么都可以抛弃的老知识分子的父亲。

                  ⑦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是人类赠给南极的第一幅壁画吗?

                  ⑧简洁明快而又协调的色彩,原始粗犷而又夸张抽象的线条,借助于高度概括的装饰手法,将人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特别令人注目的是,在壁画的上方和左、右角,画着三个太阳,一个中黄色、一个淡绿色、一个橘红色。

                  ⑨考察队员们站在这幅没有名字但似乎应该取名为“三个太阳”的壁画前议论着:

                  ⑩“嗬,三个太阳!一个代表早晨,一个代表中午,一个代表下午,是不是,画家?”

                  11“画家,你的心地太善良了,你一定觉得我们在南极太冷了,所以多画了两个太阳。”

                  12“什么呀?画家这幅画是专门为我画的,三个太阳,一个是我,一个是我爱人,还有一个是我儿子,哈哈……”

                  13“嗨,人家画家的画,已经过艺术概括,太阳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

                  14她站在一旁,不说话,光是笑,艺术不是都能解释的,对吗?
              (1) 选文14段,可分为两层。请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段)_______________
              (2) 仔细研读第④段,回答下列问题。

              (1)“熟悉”和“陌生”放在一起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和“理解”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⑧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对此画作了介绍。(用文中词语回答)
              (4) 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位女画家的性格特点是执着.勇敢.坚强.
              B. 女画家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而下决心参加南极考察队.
              C. “南极精神”就是具有民族胆略和气概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只是中国人有.
              D. 女画家这次南极“体验生活”的最大收获就是理解了南极精神的“真谛”:每一个优秀民族的子孙,都要为自己的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出一把力.
              (5) 为下列各句的加点词语找一个近义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她斜靠在床上,紧 着眉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重新 审视着身旁一个个熟悉而陌生的“南极人”_______________

              (3)她将脸紧紧贴在舷窗上,再一次 俯瞰南极大地_______________

              (4)她在心底 动情地呼唤着:南极!南极!南极!_______________
              (6) 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然而三天过去了”?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一幅壁画终于诞生了!”这句话中的“终于”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8题。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和他出去,他不愿让人搀他的手了。 ①一只胖胖的手在我的手掌里,像一条倔强的活鱼一样挣扎着。有一次,我带他去买东西,他提出要让他自己买。我交给他一角钱。他握着钱,走近了柜台,忽又胆怯起来。我说:“你交上钱,我帮你说好了。”“不要,不要,我自己说。”他说。到了柜台跟前,他又嘱咐我一句:“你不要讲话噢!”营业员终于过来了,他脸色有点紧张,勇敢地开口了:“同志,买,买,买……”他忘了他要买什么东西了。我终于忍不住了:“买一包山楂片。”② 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③我有点后悔起来。后来,他会自个儿拿着五个汽水瓶和一元钱到门口小店换橘子水了。他是一定要自己去的。假如有人不放心,跟在他后面,他便停下脚步不走了:“你回去,回去嘛!”我只得由他去了。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为了能尽快地拿着空瓶再去买,他便飞快而努力地喝橘子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从外面回来,见他正在门口小店买橘子水。他站在冰箱前头,露出半个脑袋。营业员只顾和几个成人做生意,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满头大汗地、耐心地等待着。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1) 你小时候曾有过“男子汉”这样的独立要求吗?你对他的这种行为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段记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中你觉得哪一处描写最能体现“男子汉”的个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画线句①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画线句②体现出“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
              (6) 画线句③中的“后悔”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后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文中与“我有点后悔起来”相照应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你说说对“男子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语段,完成1—4题。

                  火箭在蓝天扶摇直上(    )几秒钟后,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    )几十秒后,火箭排出的燃气在空中凝成烟雾,宛如一条白练在长空向东南方向延伸(    )最后在茫茫的天际里,火箭渐渐变成了一个小亮点,穿出了大气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然而,从我国本土到远洋测量船队。几百套我国设计制造的现代化测量通信设备。却紧紧“咬”住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小亮点,   A  每一秒钟都有大量的测量数据,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测控数据交换中心。测控中心通过各种精密设备和线路,把所有参试单位联接成一个紧张的战斗集体,   B  不断地向各测量台站报告着火箭飞行数据,引导它们准确地跟踪火箭;并且把各台站所测信息和火箭飞行情况及时转送给发射场区的计控中心和指挥中心。喜讯不断传来:“跟踪良好!”“工作正常!”“飞行正常!”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频频交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曲线紧紧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

                  火箭在大空飞行了一段时间后,又进入大气层,   C  人们个个喜形于色。
              (1) “在飞行控制中心,一排排电视屏幕上,频频交换着五颜六色的数码,自动记录仪在显示板上轻轻地描下了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这条曲线,与事前标上去的理论弹道曲线紧密地吻合在一起,它形象地告诉人们:火箭内部仪器工作正常,火箭飞行正常!”这语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了什么?包含作者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依次在第1自然段的“(    )”内填上适合的标点符号。
              (3) 为文中的三处横线上选择恰当的语句。

              (    )A.①精确地报告、记录和测定着火箭在每一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

                      ②精确地测定、记录和报告着火箭在每一瞬间的飞行速度、高度和姿态。

              (    )B.①及时地汇集、交换各参试单位之伺的数据资料。

                      ②及时地交换、汇集各参试单位之间的数据资料。

              (    )C.①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飞来,胜利在望了。

                      ②直向太平洋预定海域飞来,一切正常,胜利在望了。
              (4) 下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第1自然段是写火箭的扶摇直上,第一句是总写,后面则是分写。

              B.第2自然段是写各种测量仪器跟踪的情况。作者在这里强调仪器是“我国设计制造”并详细地介绍了测量的技术,目的是在表现我国科技的高水平和成就的伟大。

              C.运载火箭很长一段时间的运行是无法目击的,因此,第3自然段主要写飞行控制中心里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火箭飞行轨迹的曲线与理论弹道曲线吻合,以示一切正常。

              D.第4自然段以“胜利在望”、人们“喜形于色”作结,体现人们必胜的信心和自豪感。
            • 8.
              阅读《霞》,完成1—6题。

                  霞,是我的老朋友了!我童年在海边、在山上,她是我的最熟悉最美丽的小伙伴。她每早每晚都在光明中和我说:“早上好”或“明天见”。但我直到几十年以后,才体会到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

                  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辅相成,互相衬托的。

                  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迭着,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候,就给你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一个生命会到了“只是近黄昏”的时节,落霞也许会使人留恋、惆怅。但人类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转。东方不亮西方亮,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

              1981年4月26日清晨
              (1)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下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紧扣标题,以“霞”开笔,体现作者凝练的风格。

              B.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C.抒发了作者从小爱霞的感情,强调无论是朝霞还是晚霞,都是她的“小伙伴”。

              D.开篇强调霞是作者的“老朋友”,为后文以霞喻理作铺垫。
              (2) 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补充说明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的含义。

              B.从抒情到析理的过渡。

              C.点明全文的中心。

              D.强调“快乐和痛苦相辅相成”,体现了作者“文必已出,哀而不伤”(达夫语)的风格。
              (3) 在“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迭着”一句中,“生命的天边”指的是(    )

              A.生命之火将要熄灭的时候。              B.流浪到天涯海角的时候。

              C.经历过痛苦,也经历过快乐的时候。      D.晚年,垂暮之年。
              (4) 文章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引自__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写的《乐游原》,《乐游原》是一首五言绝句,它的前两句是:“向晚__________,驱车__________。”(8分)
              (5) 结合全文的主旨,将“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一句的深刻含义写在下面的横在线(限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达夫先生说冰心的散文有“意在言外”的特点。请你将“我窗前的晚霞,正向美国东岸的慰冰湖上走去……”一句的“言外之意”写在下面。(提示:①文末的省略号表示作者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②请注意文尾注明的写作时间;③冰心写本文时,已是81岁高龄,1923—1926年她曾赴美国学习英国文学,并写下了著名的《寄小读者》;④本题属于读者与作者感情交融,揣度性的题目,答案可以多样,但要符合文理文脉;⑤答案以20字左右为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5题。

              (甲)一位母亲给世界的信

              亲爱的世界: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奇有趣。但愿你能对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的楼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历程。期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伤害。在将来的生活里,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牵起他的小手,教导他应知之事。教导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存在;每有奸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让他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教导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更荣耀;教导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导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导他置群氓的喧嚣于不顾,在正确时要挺身而战。请温柔地教导他,世界,但是不要娇纵他,因为只有烈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真钢。

                  世界,请尽你所能。

              一位母亲

              ×年×月×日

              (选自《北方晨报》2004年4月9日)

              (乙)环境与人的性格(节选)

                  细心的人往往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

                  地理气候条件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从个体性格形成的角度看,一个人自幼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林黛玉是南方闺秀,刘三姐也是南方姑娘,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住在潇湘馆里的林姑娘只能哭哭啼啼哼着葬花词,在山川中荡舟的刘三姐却高唱出曲曲山歌,把一个个秀才驳倒。

                  近来,儿童的居住环境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在城市单元楼里长大的少年,在性格上常常有孤僻、自私的缺点;在大杂院里成长的幼儿比囚于单元楼的幼儿善于与人交往。

                  环境与心理的关系,不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也应当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应当开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建立我国的环境心理学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环境建设,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2004年11期)
              (1) 甲文中的“世界”和乙文中的“环境”各指什么?以下两种不同理解,哪一种比较合理?请根据 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A.两者完全一样。

              B.甲文的“世界”主要指社会,乙文的“环境”主要指人们的居住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面哪些现象能用乙文中的原理来解释,哪些不能?逐一回答并简述理由。

              (1)宇航员在万籁俱寂的太空封闭系统里生活,会得一种“恐寂病”,产生心理的障碍。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孟子幼时,母亲为了他一连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一家学堂旁边才安居下来。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母亲”为什么希望“世界”让“儿子”“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乙文介绍的知识,阅读甲文,根据“母亲”的要求,针对“儿子”的实际,你作为“世界”的一员,能为“儿子”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甲文表达的观点或乙文说明的道理,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 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