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对《黄河颂》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赞美中华母亲河的颂歌,诗人借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歌词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写黄河景色,后一部分抒发了豪迈的思想感情。
            •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1)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2)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3)“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4)“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5)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6)“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7)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8)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9)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 请你用15个字左右概括这段选文叙述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写到“我”的两次哭泣,请分析两次哭泣的原因。

              第一次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哭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上文中找出“我”心理状态变化的语句,表现“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9)段,谈谈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刻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的这位父亲是值得赞赏的。你认为他哪一点最值得赞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本诗作者_____________(人名),_____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 画线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说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 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 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 D. 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4.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颔联所表现的画面。(2分)

                 (2)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 5.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中国不亡,有我

              ①抗战爆发后,整整一年间,我家随着流亡学生颠沛流离半个中国,从南京来到重庆。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爸爸送我去沙坪坝的南开中学上学。在这里六年,我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发展,奠立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

              ②日本人占领东北后,又向华北伸出侵略的魔爪。数年间,天津的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通过游行呼吁自强,号召爱国抗日。校长张伯苓先生深知局势危急,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因此早在一九三六年即到重庆觅地建立南开中学分校,由沙坪坝乡绅捐地,各界捐款盖校舍,第一年即招收了一百六十名学生。卢沟桥开战后,南开是第一所被日本人炸毁的学校,也是第一所在后方以长期抗战为信念重建的学校。南开中学在抗战最困难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延长。

              ③张校长创业立世全靠坚强的爱国精神,他就是校歌里“巍巍我南开精神”的化身。在我成长的六年中,留给我非常温暖的印象。他长得很高,有一百八十几公分,体型又大又壮,不胖,肩膀很宽,长年穿着长袍,戴一副有颜色的眼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高大壮硕的他挺胸阔步地在校园行走。不论前线战报如何令人沮丧,日机轰炸多么猛烈,在张校长的带领下,我们都坚信中国不会亡。

              ④在校六年,听他在周会讲过多次的故事也成为我终生的记忆。

              ⑤张校长幼年时跟随浪迹各地私塾教学的父亲读书。十三岁时,考取官费的北洋水师学堂,他听得懂启蒙思想家创校的理想:当年清廷维新派的严复、伍光建等人和一些自英国留学归国的年轻军官,引进西方思想与新知,希望建立强大的现代海军,奋发图强,为国雪耻。一八九四年,他由水师学堂毕业时,正逢中日甲午之战,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一年后,他被派到“通济轮”上见习,竟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他在自己国家的领海上眼睁睁地看着国帜三易,先下清旗再升日旗,隔一日改悬英国旗。

              ⑥这样的羞耻使他深受刺激,更因为看到怠惰无知的一般民众,既无纪律和敬业精神也不知国难当头,故思索唯一能振作民心的只有教育。他毅然决然离开海军,一心办教育,一九零八年,创建了天津南开中学,誓为教育中国的子弟献身。

              ⑦更令人意外的是,一九一七年他已四十一岁,竟克服种种困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研究西方教育理念。回国后,他创设了南开大学。抗战之初,日本人恨他发起爱国活动,炸毁了南开。之后,南开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在昆明设校,成为抗战期间最好的大学。

              ⑧自他从事教育到一九五一年逝世为止,张校长一直用强烈的激情到处演讲,鼓励“中国不亡,有我!”的志气,宣扬教育救国的理想,他足足说了半个世纪!为了庆贺他七十岁之成就,胡适和十一位美国学者合撰《另有表现的中国》一书,书名意指借由南开精神看到在政治军事动乱不宁的年代,尚有另一个中国在日益进步,充满了高瞻远瞩的理想。

              ⑨张校长高大的身影永远留在学生心里。在沙坪坝那些年,他住在校内宿舍,每天早上拄杖出来散步巡视,看到路旁读书的学生就过来拍一拍肩、摸一摸头,问衣服够不够,吃得饱不饱。南开的学生都必须住校,在他想,这些孩子都是父母托给他的,必须好好照顾。他那时不知道,他奋斗的心血都没有白费。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

              (1)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张伯苓校长主要的办学经历。(2分)

              ①                                        →美国回国后,创设南开大学→ ②                                           → 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北大、清华合为西南联大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2分)

              目睹了甲午战场威海卫由战胜国日本移交给英国人占领的场面
                                                                                                                                                                       
                                                                                                                                                                      

              (3)赏析文章第③段划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4)“他说的话,我们散居世界各地的数万学生都深深记得,在各自的领域传他的薪火,永恒不灭。”这部分文字照应了文中哪个句子?(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5)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章标题“中国不亡,有我!”的内涵。(3分)
                                                                                                                                                                            
                                                                                                                                                                             


                 (二)                                                                          雨夜的灯光

              ⑴八岁那年,我跟着父亲赶集卖黄豆。黄豆并不好卖,直到下午,父亲才卖出去十几斤。

              ⑵开始散集了,集市上的人少了许多。天边的云越来越多,间或还会响起一记惊雷。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催促道:“爸,快要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家吧!”

              ⑶雨落下来,父亲把蛇皮袋扎好,架上自行车,带我到一个屋檐下避雨。我们俩眼巴巴地看着大雨倾盆而下,不知何时才能回家。

              ⑷夜幕降临,风停雨歇,空气里都是湿透的烂泥味。一脚踩在地上,泥水直往裤脚里倒灌。父亲坚定地喊了一声:“回家!”他把我放在自行车横粱上,骑着自行车,摸黑往家赶。走出去大约十里地,路两旁已很难见到灯光,耳朵里除了夜鸟的叫声就只剩风声了。

              ⑸山道经雨一淋,红土变成黏泥。父亲累得气喘吁吁,再怎么用力,行进起来也是慢如蜗牛。父亲把我从车上抱了下来,让我帮着推车。

              ⑹一路跌跌撞撞,我们来到了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三岔路口。这附近遍地坟场,林间的猫头鹰像孩子哭似的鸣叫着,吓得我几乎丢了魂。我赶紧抓牢父亲的衣襟,带着哭腔说:“爸,我怕……”“别怕,跟着我走!只是鸟叫,有什么可怕的!”父亲抓住我的手,安慰着。

              ⑺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前方亮起一盏马灯,暖暖的,亮亮的,像是升在林间空中的一轮明月。

              ⑻“你们去哪儿呀?”光亮后面的人影问。“陈坊。”父亲应声答道。“你儿子多大了?”那人又问。“八岁。”父亲答。

              ⑼“我送送你们吧!”

              ⑽两人一问一答,把寂静的夜衬得更加寂静

              ⑾一路上,那人和我们讲起他儿子的故事。

              ⑿那年,他儿子也是八岁,一次突然高烧不退,他和孩子的妈妈连夜送儿子去山下的医疗站。因为走得急,忘了带马灯。那天夜里也下了一场大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家人摸黑赶路的时候,不小心跌倒在沟边的岩石上,儿子竟被摔坏了头,,至今反应还很迟钝。

              ⒀“我不希望再有人在这条山道上摔倒。一到雨夜,没什么事,我就打着马灯出来看看,好让路过的人能看清前面的路。这条路上满是泥巴,路边沟沟坎坎全是硬硬的岩石,要是摔倒了,可真危险啊!”他边走边说。

              ⒁走了大约五里山路,我的双脚实在酸痛得不行了,就向父亲直嚷嚷:“爸,我脚疼,走不动了!”父亲一边吃力地推车,一边安慰我说:“就快到了!”那人二话没说,竟半蹲着让我趴到他背上。他直起腰的时候,对我说:“我儿子,当时也是你这么大!”然后就一路背着我走。黑夜里,我定定地看着马灯前面那一缕温暖的灯光,把淡红的软泥照得亮亮堂堂,而他一脚踩下去,温暖的灯光里便飞溅起一串红泥来。夜风吹起,让人顿感一阵凉意,我紧紧地贴在他的背上,感受到他后背的温热,心里也热乎乎的。

              ⒂走出山林,父亲向打马灯的男人道谢。这时,我才看清了他的脸:黑黑的眉毛,浓浓的胡须,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流尽了泪……

              ⒃多少年过去了,那一路的灯光总让我感到那样的温暖,那样的难以忘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3分)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⑵段画线的句子。(2分)
                                                                                                                                                                                
                                                                                                                                                                                

              (3)选文第⑿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
                                                                                                                                                                                
                                                                                                                                                                                 

              (4)说说文章为什么以 “雨夜的灯光”为标题。(3分)
                                                                                                                                                                                   
                                                                                                                                                                                   


               (三)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沿阻绝 ___     _____          ⑵属引凄异 _     _______        ⑶飞其间____     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三峡》先写山,写山,突出__       __、__       __的特点;后写水,写水,突出了夏季水的____           _的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季节风光绮丽的三峡。(3分)

              (4)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2分)

              ⑴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_____                                  ___,___                             _____。

              ⑵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____                         ____,_____                                   ___。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成就自己的人生

              俞敏洪

                     ①记得我在读大学时,成绩一直排在全班最后几名。但是,当时我已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知道,我在聪明上比不过我的同学,但是我有一种能力,就是能够持续不断地努力。所以在我们班的毕业典礼上,我说了这么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同学还能记得。我说:“大家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是我们班的落后同学。但是我想让同学们放心,我决不放弃。你们五年干成的事情我干十年,你们十年干成的我干二十年,你们二十年干成的我干四十年。”       
              ​       ②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如果你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白过的。我们很多同学凭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北大,但是北大绝不是你们学习的终点,而是你们生命的起点。在一岁到十八岁的岁月中间,你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现在你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我们必须为自己创造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日子,你才能够感动别人。我们这儿有富裕家庭来的,也有贫困家庭来的,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所有在座的同学过去都走得很好,已经在十八岁的年龄走到了很多中国孩子的前面。但是,到北大并不意味着你从此大功告成,并不意味着你未来的路也能走好,后面的五十年、六十年,甚至一百年你该怎么走,成为每一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就本人而言,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

                     ③第一样叫作理想。我从小就有一种感觉,希望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我把它叫作“穿越地平线的渴望”。也正是因为这种强烈的渴望,让我有勇气不断地参加高考。当然,我生命中也有榜样。比如我有一个邻居,非常有名,是我终生的榜样,他的名字叫徐霞客。当然,是五百年前的邻居,他是江苏江阴的,我也是江苏江阴的。因为崇拜徐霞客,所以我在高考的时候地理考了九十七分。徐霞客也给我带来了穿越地平线的感觉,所以我下定决心,如果徐霞客走遍了中国,我就要走遍世界。而我现在正在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所以,同学们,只要你心中有理想、有志向,你终将走向成功。你所要做到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艰苦奋斗、忍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要不断地把自己的心胸扩大,才能够把事情做得更好。

                     ④第二样东西叫良心。什么叫良心呢?就是要做好事,要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别人的事情,要有和别人分享的姿态,要有愿意为别人服务的精神。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我一直比较具备为同学服务的精神。我这个人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但我从小就热爱劳动,所以我从小学一年级就一直打扫教室卫生。到了北大以后我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这一扫就扫了四年。所以我们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另外,我每天都拎着宿舍的水壶去给同学打水,把它当作一种体育锻炼。大家看我打水习惯了,最后还产生这样一种情况,当我忘了打水时,同学就提醒我怎么还不去打水。但是我并不觉得打水是一件多么吃亏的事情。因为大家是同学,互相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十年后,到了1995年年底时,我因事业的发展需要找合作者。于是,我就跑到了美国和加拿大去寻找我当年的同学,他们在大学的时候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他们跟我回来了,但是给了我一个十分意外的理由。他们说:“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他们还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因此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我们和你一起回国。”

                     ⑤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____________。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同学能把自己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文章有删改)

              (1) 作者说:“我觉得只要有两样东西在心中,我们就能成就自己的人生。”这两样东西具体指什么?






              (2)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我们生命的起点由不得我们选择出生在富裕家庭还是贫困家庭,但是我们生命的终点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





              (3) 阅读第⑤段,根据语境,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4) 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要成就自己的人生还需要什么条件。


              链接材料:俞敏洪有过三次参加高考的经历,留学的夙愿也未能实现,后来当老师也出现过种种不如意,但是他不曾妥协。他认为这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去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5)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从而使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把事物的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的写作方法。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文片段在线】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作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作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 7.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





              (2) 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3)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并回答它的作用是什么?







              (4) 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





            • 8.

                                       杜甫传(节选)

                                                       宋 祁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yōng)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fū)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jù),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南 征   

                                            【唐 】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①振:通“赈”救济。②李邕: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唐代书法家,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③羸服:贫贱人的衣服。④窭:贫穷,贫寒。⑤辅:古代指京城附近地区。⑥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一年后杜甫逝世。

              (1) 解释加下划线字词。

              吴越、齐赵间(      )                

              ⑵甫避三川(      )

              ⑶李奇其材(       )                   

              贼所得(       )


              (2) 用“/”给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

              关 辅 饥 辄 弃 官 去 客 秦 州 负 薪 采 橡 栗 自 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4) 解释诗句“偷生长避地”的“偷生”,并回忆杜甫另外一首含有“偷生”的诗句。(连续两句)
              (5) 诗题为“南征”,诗歌首联描绘春景是否符合题意?为什么?
              (6) 《南征》尾联写到“百年歌自苦”,请你结合诗文说说都有哪些“苦”。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