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 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第三、四句中,“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割昏晓”三字则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第五、六句中,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抒发了登上泰山之巅的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

              A.杜甫   
              B.李白
            • 4.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这个句子句式杂糅,应该删去“因为”或是“的缘故”。

              B.“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描写的二十四节气中“夏至”的景色。

              C.《三国演义》通过讲述单刀赴会、过五关斩六将、煮酒论英雄、刮骨疗伤等故事,塑造了关羽这位忠肝义胆、骁勇善战、一身正气的英雄形象。

              D.“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政治地位来排列的。
            • 5.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 下面对本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序。

              B.“归来仿佛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词人酒后清醒归来的情态。

              C.“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出词人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出词人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 6.

              选出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 7.

              蝶恋花  晏殊①

              榄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③,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①晏殊:北宋词人,抚州临川人。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③尺素:书信的代称。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榄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晨庭院中的景物,菊花脉脉含愁地处在轻烟薄雾中。
              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秋清晨罗幕间萦绕着丝丝寒意,燕子双双穿过罗幕飞走了。
              C.“西风凋碧树”是词人登楼所见,也包含词人对昨夜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喜爱之情。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写出了词人渴望远寄家书却不知寄往何处的可悲现实。
            • 8.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 9.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面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片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 10.

              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经结束了。
              B.“日暮掩柴扉”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晚上。
              C.“春草明年绿”说明诗人是在柴扉中想象这一片春草的绿色。
              D.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而是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