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  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略有改动)

              (1)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3分)

                                                                                            

              (2) 按要求品味语言。(6分)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3)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4分)

                                                                                           

              (4)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 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4分)

                                                                                           

            • 2.

              一件军大衣

                  ①昔日雄风横扫战场的老军人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耳听着外屋儿女们争家夺产的吵闹声,他无限悲哀,头一歪撒手西去。

                  ②儿女们分完家产,对老军人留下的那件破军大衣不屑一顾:“这劳什子怎么还没扔啊?!”理所当然,垃圾箱成了那件军大衣的最好的归宿。

                  ③夜里,寒风刺骨,一条野狗颠儿颠儿地四处找食,待垃圾箱里可吃的所有“美味”填入它腹中之后,它发现了“蜷缩”在箱边的军大衣。它嗅了嗅,大概觉得还算可以御寒吧,它钻到军大衣里做起了美梦。梦里它被一个贵妇人收养,锦衣玉食,只是它偶尔闯了次祸,被贵妇一顿好打,“啪!啪!”它感觉身上剧痛,一个衣着破烂的女人拎着一只大麻袋,正用她手中的棍敲着军大衣。冷不防其中蹦出一条野狗,她吓了一跳,野狗看了看她手中的粗棍,觉得不太好惹,于是一抖身,撒腿溜走了。

                  ④“一件破大衣……兴许能卖几个钱……”捡垃圾的女人嘴里嘀咕着,她捡了起来,掸了掸大衣上的灰,塞进麻袋,蹒跚地走了。

                  ⑤收购站,一个眯着眼的中年人,反复掂量着军大衣的价钱,他指着密密匝匝的补丁,傲慢地说:“这种破烂货,至多值个5块。”捡垃圾的女人争辩:“你看,多厚实,怎么只值这么多呢?”中年人哼了一声:“太破了,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们还不想要呢。”

                  ⑥一个考古学者经过,他习惯性地用“瓶底”后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他看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他冲进去,连声对那女人说:“卖给我吧。”中年人奇怪地看着考古学者,低声说了句“神经病”后对女人说:“那你卖给他好了。”

                  ⑦最后以50元拍板。女人拿着手中的五张“大团结”发愣:“值那么多吗?”考古学者如获至宝的样子更令她惊讶。她搔了搔头,嘟囔了两句就飞快地走了——生怕考古学者反悔。

                  ⑧“这质地,这颜色,分明是当初延安大生产运动时的布嘛。我要送到延安军事文物博物馆去。对,马上就去!”考古学者快步跨上自行车离开了。

                  ⑨一日,延安军事博物馆展览,一个女人领着她的孩子来参观,边看边教育:“你爷爷当初就是一个大英雄……”忽然,她愣住了:那件破军大衣不就是当初她亲手扔掉的吗?千真万确,当初就是她拎着那个带补丁的领子扔掉的!

              (1)你觉得文章中的人物,谁最需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当他看到收购站柜台上的军大衣时,眼睛发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

              邓迎雷

              ⑴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样将我送到门口。

              ⑵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⑶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⑷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⑸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⑹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⑺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⑼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

              ⑽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⑾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⑿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⒀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⒁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⒂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

              (1)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

              如: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文章分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7段划线句子。

              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说说“我”掉泪的原因有哪些?                                     

            • 4.

              父 亲

              ① 父亲又要走了。

              ②“我坐在书桌前,茫茫然地盯着书。不一会轻轻地打开门,父亲正在外面拉好包,提在手里掂了掂。我叹口气,又悄悄地关上了门,这么些年来,父亲常也不在家住。他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造了多少房,修了多少路,我不知道,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

              ③我总以为父亲并不爱我。自从母亲出走以后,他便把我丢在家里,让我孤零零地一个人担起全部的家务,可我总盼着他回来。记得在一个冬季,父亲终于回来了。那时,我满心欢喜,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请求父亲送我上学。这是小小的,但又是我当初最大的心愿,因为我总想像同学们一样在校门口自豪地与爸爸告别,况且外面的雪的确也很大。

              ④“爸爸,你送我上学吧,今天雪好大!”

              ⑤“爸爸不是早教你自己上学了,怎么长大了反忘了?!”

              我愣住了,他居然把一个十岁的孩子称为“长大了”。“可是……”我委屈得难以再说下去。

              ⑥“没有,可是的……”

              ⑦于是倔强的我一气之下拿了书包就冲出门。

                  ⑧“突然后面传来父亲的声音:“你的作业本忘了!”我头也不回地往前跑。父亲终于追上了我,把作业本塞进书包,还替我把帽子拉下,捂住耳朵。走了一段路,我回头看看,父亲仍仁立在风雪里。

                  ⑨“爸,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我掂了掂父亲的包,很沉。

                  ⑩“我自己也说不准。”父亲淡淡地回答,“不过只要有机会,总会回来看你的。”

                  ⑪那时,我与父亲一直僵持着。偶尔见面时他似乎总想对我说些什么,可我没有给他机会。终于在暑假的一天,父亲提出带我去远方的工地。我答应了,实在也很好奇。

                  ⑫走进工地大门,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我见所未见的场面:一群打着赤膊的汉子,推着车,扛着楼板,搬着砖……嘴里不时发出“杭唷”“杭唷”的声音,他们的肌肤,在烈日下闪闪有光的,不远处,传来阵阵打夯声:“一二三!”“一二三!”整齐有力的号声。我感受到了一种轰轰烈烈的刚性,唯有男子汉才有的刚性。我到各处走了一圈,看到了工人们筑起的大厦雄伟的骨架,也看到了一排低矮简陋的临时住棚。这时,我好像真的长大了,明白了父亲。

                  ⑬晚上,父亲的屋里有许多人,没有椅子,大家坐在地上。这些壮实的汉子们,手里拿着蓝边的大碗,里面是当地自酿的醇酒,浓烈而醉人;酒过三巡,于是高声谈笑。他们的话,有我听得懂的,也有我听不懂的,可无论怎样,它们都是那样朴实,亲切;有人唱起歌来,那歌,有我听到过的,也有我不曾听到过的,它们都是那样豪放。父亲有点醉了,他一下子把我高高擎起:“这是我的女儿!”接着,其余的人几乎抢着要把我托起来。

                   ⑭门“砰”地关上了。父亲走了。他一句话也没关照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追出去,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站在那里,心里默默祝福:“爸爸,一路平安!”

              (1) 本文叙事时空交织,故事发展显得摇曳多姿。请简要概括本文写作思路
              (2) 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分析。
              (3) 请赏析第⑬段中画线的句子。
              (4) 请概括第⑫段的内容,并作简要赏析。
              (5) 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留守儿童,如果你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有些怨恨父母,对生活失去信心,你会对他说什么?
            • 5.

              为梦想拼尽全力/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 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 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 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 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 破茧成蝶》,有删改)


              (1) 

              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 

              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 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2)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3) 

              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 

              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请联系自己的生活或学习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6.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1) 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2)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3)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                                                                  

              (4) 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

            • 7.

              敲 门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②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③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⑤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影在草木间嬉戏跳跃静谧而美好。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⑩“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 初读全文,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章。

              情节

              他的态度

              欣然接受

              他每天准时到她家去敲门

              总是笑笑

              有一次他敲门好几遍没人开门

              他去朋友家又忘带电话薄,无法通知她

              感动

              (2) 细读文章,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余晖斜洒,微风轻拂,大大小小的光影在草木间嬉戏跳跃,静谧而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A】《过雪山草地》(歌词)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B】《老山界》选段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按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达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C】

              飞向太空的“长征”

              ①建国以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之一,是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②“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在中远程导弹上加一个固体火箭发动机制成的,1971年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上天;“长征二号”,是把洲际导弹弹头换成卫星制成的;“长征三号”是发射定点通信卫星的,具有二次启动能力,成功地发射了多颗定点通信卫星;“长征四号”是三级火箭,第三级使用常规推进剂,曾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使世界认识并重视了中国的航天运载能力。

              ③类似“长征二号”的“风暴一号”运载火箭,是上海生产的。1981年9月20日,“风暴一号”,一次将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环绕地球的运行轨道,创造了“一箭三星”的奇迹。这一新成就,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④1985年,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到1996年,11年中,研制出8种型号;1997年9月,又研制并成功发射了“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至此,我国的火箭发射范围覆盖了低轨道、中高轨道、高轨道等太空轨道。低轨道运载能力从3.5吨到9.2吨,高轨道运载能力从1.5吨到4吨。“长征3号乙”火箭发射成功后,高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吨。“长征”火箭,已经可以发射世界主要卫星厂商生产的不同轨道、不同重量的卫星,成功地为国外用户发射了十余颗卫星,与用户建立了广泛的联系。

              ⑤1997年9月1日22时,“长征2号丙”改进型火箭,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铱星”模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种火箭共有3级,全长约40米,直径3.35米,起飞质量为213吨。它是在“长二丙”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级分配器。改进后的火箭运载能力增大,结构和性能实施了调整,并成功地运用了“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的卫星整流罩技术。

              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技术先进,发射成功率高,入轨程度高,具有极高的信誉。因此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1) 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 从材料【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材料【C】中第①段加下划线的“之一”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 结合三则材料,简要阐述“长征精神”的内涵。

                                                                                       

            • 9.

              我们家的树

              我时常怀念我们家的那些树,那些连同我的童年消失在岁月长河里的树.

              那个我土生土长的小村子,流淌着一条潺潺的小河.通往镇上的马路傍着小河蜿yán下去,稻田便随着河流和马路的弯曲分布两边;房屋三三两两地聚集在稻田的左右,屋后是连绵的山.通往某座山的山脚,有一块略高的平地,我家便坐落在这块高地上.

              我家的泥砖瓦房背山而建,除去房子所占的面积,门前还有一大片平地,我家的那些树便围绕在周围.

              因为是山脚的一块高地,自然是有条小路盘旋上去.在这条小路开始的地方,长着一棵修长挺拔的李子树.果实成熟时,常常一阵暴雨过后,地上便是青的、红的、半红的李子滚落一地,躺在xù满雨水的草地上,小模样十分可爱.这些李子个头都不大,含在嘴里咬下去青脆可口,甜里面带着酸.长在高处向阳边的李子更加红润光滑,也更甜.只是后来,李子树被砍掉了,却在原来的位置旁新长出一棵来,依旧是挺拔修长的树干,依旧是小小的果子,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什么都变了.

              与李子树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株相依的芭蕉树,长得粗壮高大,树干是一层层脉状表皮包裹行成的,拿根小木棍便能戳个印子.芭蕉是可以入菜的,吃起来如莲藕一样会牵出丝来.巨大

              的芭蕉叶低垂下来,跳起来扯住,拽下能拿回家给妈妈包粑粑吃.我曾一度垂xián树顶的“香蕉”,费尽心机弄下来一把,却是剥不开皮完全不能吃完的.芭蕉树早已不在,我亦很多年没有吃过芭蕉.

              顺着路往上走,位于小路的中间地段,是一棵粗糙扭曲的石榴树,却能开出一树红如火的花朵,在六月燥热的天气尽现美丽.耀眼了夏天的石榴树到了结果的秋天却往往不及花朵的一半.若成熟时的天气够晴朗,就能摘到裂开了嘴的石榴,用手就能扳开.如今的石榴树只剩下一个落寞的树墩,那一片如火的景象再也看不见了.

              带给我最多欢乐的恐怕是那棵大枇杷树了.我家有三棵枇杷树,最雄壮威武的那棵在上平地的转角处,Y字型偏向小路的悬崖边呈散开状.枇杷花总是藏在大枇杷叶之间,像极了害羞的小

              姑娘.真正引入注目的自然是结出的枇杷果了.夏天的枇杷一团团结满了枝头,黄澄澄勾得人直流口水.此时的我便按捺不住开始摩拳擦掌上树摘枇杷了.别看我小胳膊小腿,不管怎样伸长手臂也无法怀抱住它的大树干,上树倒是挺利索.先垫起脚尖把小竹蒌扔到树叉中,再踢掉鞋子,抱住树干,两脚分别踩到树上的节疤,然后蹭蹭两下就爬上去了.拿上竹蒌顺着树干往上去,找个好位置,简直如lǔ平地般轻轻松松摘枇杷.还可以躲在树荫里,吃着新鲜枇杷,听悦耳的蝉鸣,听凉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这醉人的盛夏午后.偶尔再叫上村里的小伙伴,一边摘一边吃,还嘻嘻哈哈地聊着天.那时候的夏天有说不完玩不尽的新鲜事,永远不会无聊犯困.随着我一年又一年的长高,现如今的枇杷树已不是当年的威武强壮.它正徐徐老去,不再青葱茂密,结出的果子一年不如一年,也无法带给我当初的欢喜,我也再没上过树.

              后来的后来,我一天天地长大,我家也从高的平地上搬下来住进了新房子,从前的泥砖瓦房只剩下一堆黄泥土.爷爷不在了,那些带给我欢乐陪伴我成长的树也不在了,所有的所有都只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1) 根据文中的注音填写汉字.

              ①婉yán (  )

              ②xù (  )水

              ③xián(  )

              ④如lǚ(  )平地

              (2) 文中写了我家的哪些树?分别有什么特点?按照下列格式填空

              ①李子树________________

              ②芭蕉树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花红如火

              ④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

              (3) 赏析下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它们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①如今的石榴树只剩下一个落寞的树墩,那一片如火的景象再也看不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枇杷花总是藏在大批杷叶之间,像极了害羞的小姑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题“我家的树”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甲】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人们看到的绿色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只要气候适宜,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

                  巴西各大城市的楼房常见绿色荡漾,青草在微风中摇曳,原来外墙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生物砖”。墙面平时适当喷水,就可以常年碧绿,隔热隔音,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居住区的空气。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法律规定,没有绿化设计的项目不得施工;有绿化设计的施工项目完工后,地面上有裸土的不予验收。因此,房屋落成之日,草坪、花坛、绿篱亦同时建成交工。每10栋左右公寓楼组成一个“方街”,即住宅小区。它由一条大绿色植物带环围(其中包括四季常青的灌木墙、小花园和草坪),起着过滤空气、阻止噪音的作用。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1990年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市又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之都”。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市民将建筑围墙的精力用在绿化上,营造了重重“绿墙”。

              (选自《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乙】“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树!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屋里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着,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林业局工会一位负责同志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选自《一双手》)

              (1) 下面四个选项是对甲、乙两文的理解,请你选出错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该市人口虽然从战后的50万猛增到150万人,人均绿地面积却从0.5平方米增加到54平方米”通过一组对比性的数字说明该市在绿化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B.这是一双奇特的手,因为它不但外形奇特,而且创造的价值也很奇特。

              C.巴西利亚1987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因为它历史悠久,有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绿化突出,实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D.乙文中“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的一系列数据充分说明了张迎善的手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2)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为什么首推巴西的“植物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提到“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库里蒂巴市又被联合国命名为‘生态之都’”,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说句中的“生态”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用对联的形式,以“绿”为主题拟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