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孤灯小卷

               ①我记得小时候,总停电,那时就喜欢看书。常常在晚上,在自己住的小屋里点一根蜡烛,然后捧一本薄薄的书,倚在枕上看。或者是课外的作文书,或者是借来的小人书,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

               ②仿佛在那样的夜里,只剩下一盏灯,一本书,还有我明亮的眼睛。不同于普通夜读的意味,这里夜只是一个背景,读也只是一种状态,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

              ③大学时读的书就多起来,中外名著开始大量阅读。可是在夜里,我依然喜欢拿一本薄薄的书,并不一定是名著,总之是在夜色里能入我心的。宿舍里到时间就停电,起初我们都是拿个小手电,用被子蒙头盖脸,在被窝里看书。后来我就觉得没有感觉,而且很难受,再好的书也读不进去。于是在一个夏夜里,熄灯很久之后,我偷偷溜出宿舍楼,拿着一本书。最后看到宿舍后面的路边有一盏路灯,对面是女生宿舍,灯下是一个台阶,我就坐在那里。

              已记不清有多少个那样的夜晚了,头顶孤灯相伴,洒下一片柔和的光,长长的风偶尔飘来一丝,吹得身旁的草叶细细地响。星光月色都被身后的楼房阻挡了,只有这一盏灯还亮着,只有这本书还翻开着,只有我还醒着。

              ⑤后来毕业,然后就是辗辗转转,在世事的风尘劳碌中,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仿佛心境全然改变。可是每到睡前,还是习惯性地拿本书,心思却不知飘忽到何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住在工厂的宿舍里,很大的一个屋子,三个人。我的床在一个角落,每到夜深,当室友的鼾声响起,我便拧亮床头那盏小小的台灯,让它只照着我的那一角黑暗。那时看的多是薄薄的杂志,看那些小小的文章。在文中那些寻常的烟火人生里,努力去找寻能贴进我心灵的东西。

              ⑥有时候会遥思古人灯下读书,月影小窗,一灯如豆,那一幅读书的剪影该会有直入人心的魅力。虽然已无复古人之风,可在属于我属于书的那些夜里,总会有一些心绪是与古人相通的吧。就像一个朋友曾给我讲,他在工地上当力工的时候,每天都干活到很晚,匆匆吃过饭,别的工友或鼾声如雷或出去游荡,他就躺在大通铺上,借着一点灯光看一本从家里带的书。他说多年以后,那些苦那些累都已淡忘,只有那看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柔柔在心。我想,那样时刻那样的一个身影,也应是有着一种魅力吧。

              ⑦在一人一灯一书的夜里,别的都会悄然隐退,世界上只有那一点光、一卷丰盈和一缕思绪。那样的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枕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

              ⑧在学校的网站论坛上,有个男生发贴说:我记得那时,在深夜里,总有个人在楼后的路灯下看书,我每次站在窗前就能看见。也不知是哪个年级的同学,也不知看的是什么,总之很专注的样子。那个身影,曾给了我许多感动和力量。

              ⑨下面不少人跟贴,也有人说一样注意过那个身影。一个女生说:是啊是啊,我也看到过,一盏路灯,一个坐在台阶上的读书人,像一幅剪影,真是美极了!

              (1) 根据文章内容,将文中其他不同场合的“孤灯小卷”的夜读概括出来。

              夜读一:小时候点蜡烛倚枕夜读。

              夜读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读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读四:在室友熟睡后大通铺上就灯夜读。

              (2)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虽然没有什么厚重的名著,可是在摇曳着微黄的烛光里,每一个字都生动得像要开出花来。(请品析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年回望而落于心底柔软处的,却是那盏灯,那本已不记得内容的薄册。(结合语境分析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试分析文章第⑧⑨段在结构和内容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一根善的拐杖 

              ①14岁那年,我正在上初中,父亲在工地不小心摔断了右腿。医生说至少得休养一年半载才能好,这可愁坏了父亲,全家人都指望着他挣钱呢。

              ②父亲是个呆不住的人,刚刚休养了半个月,就让母亲给他弄了一副拐杖。他说家里太闷,要出去溜达溜达。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靠拐杖支撑着走路的父亲,晚上回来的时候,照样神奇地给我们挣回了钱,尽管只有十几元。原来,父亲在步行街那里,找了一份发广告单的活儿。想着父亲右腿上绑着厚厚的石膏,拄着拐杖,在那里一站就是一天,我的心里,仿佛飞进去一只凶恶的马蜂,不停地扎着我。 

              ③周末的时候,我要替他去发广告单,他不允,狠狠训斥了我:“没出息的孩子才去发广告单,你只管给我好好读书!”而我头一次没听他的话,偷偷地跟着他。 

              此时虽是上午九点多,但太阳已在尽情地释放她的热情,调皮的风儿也不见一丝踪影,路旁的几棵梧桐树也是无精打采的。来往的人们都将自己的脸儿躲在五颜六色的遮阳帽或太阳伞下。汗水在父亲的脸上肆意地流淌,可他两只胳膊还要架着拐杖,手里还拿着厚厚的一摞广告单,没办法去擦。我想过去帮父亲擦擦汗,又担心他责骂我,只好在那里暗自替父亲难受着。

              ⑤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摇摇晃晃走过父亲的身边,忽然晕倒在地上。一瞬间,呼啦啦地围上来一帮人,却没有一个去扶的。我听见有人小声议论,说前几天有个年轻人救了一个老人,却被老人讹上了,最后那个年轻人在医院花了近千元的冤枉钱,真是叫人寒心。这大概就是一大帮人没有一个肯施以援手的原因吧。

              ⑥这是一群麻木的人。我从人群中那一张张脸望过去,每一张都分明写着冷漠。不,有一张脸是个例外,如同万千枯藤上唯一鲜活的叶子,上面写着焦急。

              ⑦我看得真切,那是父亲的脸!粗糙的脸,此刻却光滑得如一面镜子,映照了人的良心。

              ⑧父亲拄着拐杖,费力地拨开人群,蹲下来,按住了老人的人中穴。原来老人中暑了。当他醒过来的时候,一再向父亲道谢,而父亲只是擦擦脸上的汗水,轻描淡写地笑笑。老人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像在风中摇曳的蜡烛,随时都有被吹灭的危险。父亲赶忙递给老人一根拐杖,轻声说:“老人家,拄着点儿走吧,能稳当些。”

              ⑨“谢谢,那你怎么办?”“没啥,我这不是还有一根吗,我只是断了一条腿,一根拐杖足够了。”父亲笑着说。

              ⑩人群出奇地安静。

              ⑪没了拐杖,我本以为父亲会摔倒,可他站在那里却像一棵参天大树。因为他的脚下有根,很深很深的根。

              ⑫人群并没有散去,开始有人伸出手来,一双,两双,十双……枯藤开始发出了新芽儿

              ⑬我们太习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各扫门前雪,整天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灾难来临时的呆若木鸡,邪恶当道时的熟视无睹,都会令你的灵魂左右飘忽,摇摇欲坠。

              ⑭父亲让我懂得,每个人都需要一根善的拐杖,使自己的灵魂不至于在风雨飘摇的尘世摇摇晃晃。

              (1)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概括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写出两点即可)



              (2) 文章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 

              选文中可以概括全段主要内容的一个句子是:                                                    





              (2) 

              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按提示分别找一个例句。

              ①写视觉的:                                                    

              ②写听觉的:                                                       

              ③写味觉的:                                                       

              ④写触觉的:                                                       


              (3) 

              下面两句话中加横线的字能否换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4) 

              选文中拔何首乌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从“我”的心理和百草园对“我”的影响两方面加以回答。



            • 4.

              新闻阅读

              本报讯(记者程凤 通讯员孟立) 动车飞宜万,蜀道变坦途。昨日上午,武汉至重庆的首趟动车D2251次满载着旅客,在如画美景中穿梭6小时50分钟后,到达重庆北站。至此,沪汉蓉沿江铁路大通道升级为动车通道,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式形成。

              早上7点50分,白色的D2251次列车静静停在汉口火车站内,不少旅客正在和它合影。15分钟后,它载着700多位旅客一路向西,将风光旖旎的巴山楚水连珠串玉。“动车像长了翅膀一样往前飞。”50多岁的武汉市民王女士说,“以前去重庆坐普快车,光路上就要15个小时左右,太不方便了,所以我一直没去。现在好了,7个小时到重庆,我准备去渣滓洞等红色景点看看。”

              点08分,列车驶出宜昌东站,开进“世界最高建设难度”的宜万线。白云在山顶游弋,列车在隧道中穿行,小溪在山涧下细流。下午2点54分,奔驰了6个多小时的动车慢慢停在了重庆北站。

              1909年,詹天佑主持开建川汉铁路湖北段部分线路。后来孙中山在他的《建国方略》里重提修建川汉铁路的设想。只是这些宏伟蓝图,都消失在崇山峻岭中。100多年后,动车组已在这条动脉上畅通无阻。

              沪汉蓉沿江铁路全线通行动车,标志着横贯我国东西的沿长江铁路快速大通道真正形成。它与南北快速交通干线京广高铁等在武汉十字交会,与四通八达的其他动车线路,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

              武汉铁路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每天有701趟列车经停武汉,其中430趟为动车。武汉将与东南西北10000公里范围内的特大城市更加紧密相连,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实现半日直达,为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新闻中提到詹天佑和孙中山有何作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用简要的文字说说在武汉形成“米”字形动车网络有何意义。

            • 5.

              一口活的老井(尤今)

              (1)是为了看那口神奇的井而到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去的,那是个风光明媚的小城。

              (2)夏天,流连户外的太阳乐而忘返,虽然已是傍晚八时许了,可是,整个天空依然清清朗朗的,鲜亮得令人难以置信。

              (3)驾着租来的车子,悠悠闲闲地寻找下榻的客舍。看到一所屋子,怒放的花卉争先恐后地从高高的围墙探出头来,嫣红姹紫,有掩抑不住的喜

              (4)对这屋子一见钟情,看到栅门上挂着“有房出租”的牌子,自然大喜过望。

              (5)屋主是年过八旬的妇人朱莉亚,额头、眼尾、嘴角,深深浅浅一道一道全都是岁月的刀痕。奇怪的是,不显憔悴、不见衰老,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奕奕,好像是从沙漠深处挖出来的一块石头,硬瘦剔透,有着一种洞悉世情的大智慧。

              (6)朱莉亚把钥匙交给我们时,说:“半夜里,如果你们听到怪声,千万不要惊慌。”见我们表情惊疑不定,她淡定地解释:“我丈夫就住在你们隔壁的房间,他九十一岁了,每回半夜睡不着,便在房里来回踱步,他胖,走起路来,脚步沉重而凌乱,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干扰,请您们不要介意。”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7)次日,在鸟儿悦耳的啾啾声里醒来,满屋都是芳馥的花香。迈入饭厅,典型的英式早餐已摆满一桌,丰盛得连看一眼都会叫人虚虚地发胖。煎蛋、火腿、肉肠、茄汁豆、香菇、番茄,在大大的圆盘里化成了让人食欲大振的五彩缤纷,各种麦片使人目不暇接,多种果酱为面包增添异彩。这早餐,是八旬妇人一手调弄的。

              (8)享用早餐时,我注意到客厅里挂着一张巨型黑白照片:一位女子头戴圆形阔边帽,脚着长靴,英姿爽飒骑在驴子上;旁边站着一名魁梧男子,深情款款地注视着她。

              (9)我问道:“那是您吗?”朱莉亚抬头一看,罩在脸上那一张岁月的网,立刻活了起来,眼尾和嘴角蓦然钻出了许多会笑的“小蜘蛛”。

              (10)“那是我恋爱时拍摄的照片呢!我生于农佃之家,一向好动,能把驴子骑得像骏马一样快。彼德呢,是屠户之子,暗中注意我好久了,就是不敢开口约我。他的阿姨知道他的心意,有一天,特地拿了一块很大的烙饼给他,说:去,拿去送给你的意中人吧!他把烙饼送来给我时,正好碰上我骑着驴子回家去。他结结巴巴地对我说道,呃,这饼,这烙饼,给,给你的驴子吃。瞧,烙饼原本是给我的,他却因为紧张而说成是给我驴子的,多好玩!”

                 (11)“你接受了吗?”我饶具兴味地问。

              (12)“我骄傲地告诉他,我的驴子是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的。他居然傻兮兮地问:那么,我要怎么样才能成为它的朋友呢?我答:握手,你必须和驴子握手。”

              (13)“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14)“嘿,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哪!”她格格地笑着说:“当时,他一听这话,立刻便趴在地上,两只手紧紧地握住驴子细细的腿,反应之快,吓了我一跳。”

              (15)驴子,成了她和彼德缘结终生的“红娘”。

              (16)“动物,是有感觉和感情的。”她说:“我成长于农家,牛,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每天挤牛奶时,都和牛说悄悄话。可是,后来,嫁入屠户之家后,我却得硬着心肠去宰杀牛只!第一次看到杀牛时那种血流满地的残酷时,我哭得连声音都沙哑了,连续一段长时间被梦魇折磨得夜不成眠哪!可是,生活总得过下去呀,我咬紧牙关,尽力克服了心理的障碍,原本让我战栗不已的这桩事,也就成了生活里的寻常风景。”

              (17)把心里的阴影驱赶出去后,朱莉亚和彼德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大半生。她性子好动,虽然年迈,却不时和丈夫外出作短程旅行。

              (18)五年前,八十岁诞辰过后,朱莉亚发现自己不幸罹患了第二期乳癌。许多人劝她莫动手术,能拖一年是一年,可是,坚强的她,当机立断地说道:“我不要活在癌症的魔爪下,动手术,成功了,便有几年好日子过;失败了,便到极乐世界去,一了百了。”

              (19)孤注一掷,她成了赢家。痊愈后,医生劝她居家休养,她不愿静坐枯候大限到来,于是,决定将空置的房间出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她苍白的生活增添异彩。

              (20)她说:“人生不同的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许多人不快乐,是因为不肯委屈自己去适应新的生活。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让情绪控制自己,所以,当生活沾上了霉点,我便用布去拭!”啊,这老妪,深谙生活的哲学,活到老,乐到老!

                 (21)早餐过后,去看那口神奇的圣杯井。这口井,有着长达九百年的历史,即使在最酷热的夏季,也从来不曾干涸。让人啧啧称奇的是,井水含有极为丰富的铁质,有人因此称之为“红井”。井水来自山泉,而山泉流经的石块,全都变成了绚丽的红色。

                 (22)看着看着,突然觉得那个朱莉亚其实就是这口井的化身。

              (选自尤今《一路惊喜》,有删改)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朱莉亚的人生经历及其性格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事件

              性格特点

              年轻时的朱莉亚要彼德跟她的驴子握手。

              果敢


              (2) 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对朱莉亚准备的早餐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述?

                                                                                                        

              (4) 题目“一口活的老井”有何含意?

                                                                                                      

                                                                                                       

              (5) 朱莉亚的晚年生活多姿多彩,给人以很大的启发与感悟,我们身边的老人又该如何过好自己的晚年生活呢?请 你给他们提四条建议
            • 6.

              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

              王香

              深冬,厚雪,无风。

              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

              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坐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凛凛的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昨天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爷爷,我戴着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学着爷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我不冷。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冻得疼吗,爷爷?”

              “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女孩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

              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爷爷疼爱地注视着,久久没有离去。

              女孩,你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脚下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享受不过的黄帮鞋。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现在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吗?手已经是猫咬了。

              一冬里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儿像个热炕头儿。

              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手心里,如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我暖了,爷爷却疼了:

              “噢,凉死我了,你这小淘气……”

              我傻傻地笑着,知道呵呵笑着的爷爷,心疼着我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的笑依然清晰,我的一双早已长大了的手,却抓握不到爷爷那粗糙的双手,只留下满握的温暖,是爷爷曾经给我的疼。

              女儿,远在异地的南方求学。瑞雪纷披北国时,南方的枝头上,依然有繁的花,硕的果。女儿想家了,想家乡的雪。电话里,偏要找姥爷,问的是雪,撒的是娇。接电话的父亲,笑语盈盈,说的都是孩子话。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疼和历久弥新的爱,已跨过千里,飞临女儿的身边。

              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

              (1) 根据文章叙述的顺序,梳理出“温暖一生”的三件事

                                                                                        

              (2) 找出文中由叙述眼前所见转入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把它抄在横线上。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 按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1)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深冬,厚雪,无风。(从句式特点的角度)

                                                                                              

              (5) 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的理解

                                                                                             

              (6)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 7.

              微笑的可乐
                 (1)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2)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3)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4)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5)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6)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析第(4)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从 描写方法的角度)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1)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 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2)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3)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4)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5)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6)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 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7)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1) 阅读全文,概括故事情节。(4分)

              突遇暴雪→         ①         →发现黑点→        ②       →发现村庄

              (2) 文段(1)划下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起什么作用? (3分)
              (3) 文段(6)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的“真的”一词包含着“我”丰富的心理活动,请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写出来。(3分)

              (4) 文段(7)中的“水井”一词语义双关,请你结合语境,写出“水井”一词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分)

              (5) 结合全文,说说以“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为题的妙处。 (3分)

              (6) 【积累链接】请根据你的课外积累,写一句咏雪的古诗名句。 (3分)

            • 9.

              拾馒头的父亲


              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父亲欣喜不已,千叮咛万嘱咐,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大学。

              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肯定比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确实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顾一下我。

              等我在高中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时在学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推饲料。

              猪渐渐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减少。买饲料吧,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现很多同学常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拾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高兴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主意,第二天他就去拾馒头剩饭。

              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父亲那黑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立即成为许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等侮辱性的绰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是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

              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继续拾他的馒头,我默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看见父亲对着张贴成绩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嘲笑我。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

              父亲的脸色很难看,但究竟没说什么。

              第二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开始了,鼓掌声和欢笑声不断,我却一直蔫蔫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外面的风雪很大,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们乡下人的打扮在绚丽缤纷的校园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歧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 文章第七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现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我”的烦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示例填写,“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泪落下

              (3)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1)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民,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的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外面的风雪很大,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拾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拾起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花开不寂寞

              禹正平

              ①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往一待就是小半天,看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

              ②不知是被人淘汰呢,还是遭人废弃?楼顶平台上横七竖八地杵着10来盆叫不上名字的花木,它们荒芜落寞,无人问津。

              ③原先,我没怎么在意,总是视而不见;后来,随着登楼次数的增多,开始瞅那么几眼;最后,发自内心地关注起来。我知道那些花盆有几个是塑料的,有几个是粗瓷的,还有一个竟是用烂脸盆改装的。尽管材料不同,大小相异,但有一点是相近的,那就是每一个花盆里的花木或焦黄枯萎,或残枝败叶,弥漫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无奈。

              ④我曾想给他们浇水、修枝,但一想到“师出无名”便放弃了。

              ⑤我曾想给他们松土、施肥,但一想到这么高的楼层,即使花红叶绿,又有谁知?于是作罢。

              ⑥我唯一能做的是将花盆摆放整齐一些,再整齐一些。

              ⑦时光在我往返楼顶的脚步声中悄然流逝,那些花木依旧憔悴、萎蔫,每况愈下,先前的那种淡淡寂寞宛如一丛生命力极强的藤蔓,葳蕤着在平台上蔓延开了。不见一只蚂蚁来拜访,也没有一只飞虫来做客,唯有凄风苦雨常来造访,使寂寞更加黏稠、绵长。

              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寒冷,寒风凛冽,霜冻过后花木的叶子全秃光了,这里愈发显得萧索、颓败。那棵栽在烂脸盆里的花木耐不住严寒,守不住落寞,连枝带叶枯死了。没有了生命的躯干,很快被朔风拦腰斩断,不知抛向何方。我不忍心看它们那副奄奄一息、苦苦抗争的身影,心里暗暗担忧:它们怕是熬不过这漫长的霜冻期。从此,我再没有登楼。

              ⑨一天,风和日丽,突然想起楼顶上的那些花木,便三步并作两步跨了上去。一抬头,往日寂寞、萧索的平台上一派新绿,几十株花朵正在花盆里迎风招展,竞相怒放。我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置信,先前那些萎蔫、颓败和濒临死亡的生命里,竟然蕴藏着一个烂漫的春天、灿烂的花季。我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却叫不出花名儿,只见粲然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这样一边观花,一边感叹,一丝酸楚意味徐徐袭来,颇觉花儿开得不易,更觉花儿开错了地方,就在我遗憾地抬头天地之间,一双彩蝶不知从哪儿轻盈地飞舞过来,不一会儿,几只蜜蜂不期而至。这些小精灵们熟稔地绕着鲜花不停地狂舞、歌唱,蝶儿翩翩,蜂儿嗡嗡,刹那间,一个热热闹闹的世界奇迹般地呈现在花的笑靥上——花开不寂寞

              ⑩凝望着这些生机盎然、生死共济的坚强花木,我突然大彻大悟:花木们无怨无悔的追求,千辛万苦的磨难,一点一滴的积蓄,不正是为了实现“花开不寂寞”这个坚定的信念,才百折不挠,活出了今天的精彩吗?

              ⑪现实生活中,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有少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步履维艰,度日如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因自身的劣势而自惭形秽,无意苦争春,错失了人生平台上那一次又一次展示自己花季的绝好机会。其实,有时候,我们就像平台上那些无人问津的花木,遭人遗忘,饱经风霜,不时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这种时候,对于人的生命而言,信念才是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尽管坚持信念,要忍受寂寞漫长的霜冻期,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艰辛,但只要“花开不寂寞”的信念还在,不懈进取,寂寞的人生平台上总会开出绚丽的事业之花。


              (1)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楼顶的花可能是被人淘汰或废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2) 第⑧段的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 请简要赏析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妙处。
              (4) 文章意在写花开不寂寞,为什么开头部分却极力描述花的荒芜落寞,无人问津,寂寞黏稠、绵长呢?
              (5) 请简要谈谈你对标题“花开不寂寞”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