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捅马蜂窝 冬雪    ①台风西去那天,陈叔起了个大早。
                  ②晨曦辉映,小鸟啁啾。但陈叔仔细一看,树上的鸟窝被毒蜂侵占了,怪不得这些小鸟的叫声有些异样。蜂窝大小像一个垃圾堆里捡到的篮球,几只带着黄色花斑的马蜂在球周围翩翩起舞。
                  ③陈叔一个激灵,返回杂物间。间里有一块废弃的木牌,陈叔把它搬了出来,放到树下 的人行道上,又到物业管理处前台打印了几个字:“小心!树上有马蜂窝”,顺便跟物业管理 处的马经理反映了情况,让他们派人去处理。
                  ④警示条贴在木牌上,树下经过的人只得小心谨慎地绕行。陈叔还不放心,远远地盯着,生怕有哪个小孩不小心被蜇了。
                  ⑤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五楼租户那六岁女孩,放学回家来,以为那是个鸟窝,拿起晒衣杆就捅。马蜂四处飞散,女孩躲避不及,被叮了好几处,整个脸肿得像篮球。幸亏女孩父母 回家比较早,及时将她送到医院。女孩父亲找到物业,发了一通脾气。马经理连忙道歉,称 此事是我们疏忽,我们一定向总公司汇报,让他们派专业人员处理。
                  ⑥过了一天,马蜂还在秋枫树上盘旋。陈叔又去找马经理。马经理说,别着急,我们正 在联系消防部门。这又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等三两天吧。陈叔说,那不好吧,万一又蜇到什么人呢。马经理笑笑说,那马蜂好好的,你不去捅人家的窝,怎么会叮着你呢。再说了,你以为灭掉这个马蜂窝那么容易啊?钱谁出?派谁上?这要是从树上摔下来,算是工伤呢,还是意外?有没有买保险?……这一件件、一样样不得考虑清楚呀!陈叔就觉得头皮的,像被马蜂狠狠地刺了一针。
                  ⑦回到杂物房里,陈叔捡起地上的一只编织袋,装上洒水壶。又换了一件长袖衫,穿起 手套,拿起一只透明塑料袋,蒙在头上,像猴子一样蹿到树上。陈叔稳住身姿,搜出洒水壶,把水猛烈地洒向马蜂窝。紧接着,小心翼翼地张开编织袋,裹住马蜂窝,连树枝一块拔掉。
                  ⑧一堆火,一瓶酒,一盘油煎的马蜂。当晚,陈叔喝得烂醉。
                  ⑨第二天周末,陈叔起得较迟。到了小区,陈叔就发现秋枫树下聚了一堆人。马经理脸 色铁青。见到陈叔,眼红得像蜂螯一样的刺眼:“陈叔,这马蜂窝是你捅的?不经请示汇报,你就擅自做主?你知道吗,你这种给我们物业管理增添了多少麻烦……”
                  ⑩陈叔脑袋里如同有千百只马蜂搅成一团。刚想解释,李总制止他说:“陈叔,你这可 是个人行为,跟我们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啊!”
              ⑪马经理仍不依不饶:“李总,你看哈,方案刚刚审批,通知了电台电视台下午过来做一个跟踪报道。陈叔你倒好,自己就办了,我们可怎么交差呀!”
              ⑫“是!错全在我。”陈叔望了望五楼的阳台,收拾起那块警示牌,说,“我违反了规定,我回家反省去。”
              ⑬陈叔面前站着五楼那个小女孩,跟自己的孙女颇有几分相似。小女孩脸上还有些浮肿,问:“爷爷,你为什么要回家呀?听大人说,昨天晚上你捅马蜂窝了。”
              ⑭陈叔一愣,淡淡地说:
              ⑮“是呀,爷爷捅马蜂窝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以陈叔为叙述对象,按要求填空。
              段落 对应情节
              (1) 发现马蜂窝
              (2) 在路旁张贴告示
              (3)
              (4)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⑤段在全文起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陈叔就觉得头皮的,像被马蜂狠狠地刺了一针。
              ②你知道吗,你这种给我们物业管理增添了多少麻烦……
              (4)文章中重点写到马蜂窝,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碗豆腐脑    ①这天早晨,几个小学生刚刚坐下喝豆腐脑,就有一个瘸腿母亲领着一个小男孩走了进来,瘸腿母亲很着急地对张金锁说:“小老板,赶紧给我们来一碗豆腐脑,一个馒头。”张金锁赶紧把豆腐脑和馒头端上来,瘸腿母亲催促小男孩:“快吃快吃,今天是周一,你们学校早晨要举行升旗仪式。千万别晚了。”小男孩很听话,吃起来非常快。
                  ②刚吃完,瘸腿母亲领着他就向外走去,张金锁的妻子赶紧追过来:“哎,那位家长,您还没……”张金锁赶忙奔过来,一把捂住妻子的嘴。他见瘸腿母亲领着小男孩走远了,才把手松开,妻子瞪着张金锁:“你认识这个瘸腿母亲吗?”张金锁摇摇头说:“不认识。”妻子说:“既然不认识,为什么不跟她要钱?”张金锁说:“看他们着急的样子,肯定是忘了。再说了,做买卖不能太较真!”
                  ③一个青年女子正在结账,她十分慷慨,说:“老板,把刚才那个瘸腿母亲的钱一起算了。”张金锁抬起头惊异地看了看女子,随即赶紧摇摇头说:“不用,不用。”
                  ④突然,妻子呜呜呜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你们大家肯定会认为我是个小气鬼,不就一碗豆腐脑、一个馒头,用得着这样斤斤计较吗?其实我们家非常不容易,我有个女儿,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大夫说了,越早治越好,如果治疗晚了,后患无穷啊!我们起早贪黑就是为了多赚一些钱,好早一天给孩子治病!”
                  ⑤有位中年食客掏出一百块钱,递给张金锁,慷慨地说道:“不用找了,权当我献爱心了。”张金锁赶紧给中年男子找钱:“别别别,您的心意我领了,我替孩子谢谢您的爱心,但是钱您得拿着!”然后是把找回的钱塞到了中年男子手里。
                  ⑥就在这时,瘸腿母亲回来了,问张金锁:“刚才儿子悄悄问我,为什么吃饭不给人家钱?我记性不好,到底有没有把钱给您?”张金锁微微一笑:“您确实没有给钱。”瘸腿母亲有些不解:“那您当时为什么不跟我要啊?”张金锁说:“您是个残疾母亲,非常不容易,您的孩子或多或少会产生自卑感。早晨,您肯定是因急事忘了,我要是追出去跟您要钱,您该多不自在呀!再说,我怕孩子的自尊心受不了!” 瘸腿母亲眼睛红了,深深鞠了一躬:“您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老板,我替孩子谢谢您!”
                  ⑦第二天早晨,张金锁把店门打开时,他一下子惊住了,门外站了很多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些紧张地问:“请问,大家站在这里干什么啊?”众人回答道:“我们是来您这儿喝豆腐脑的啊!”
                   ⑧张金锁蒙了,他开豆腐脑铺两年多了,从没来过这么多人喝豆腐脑啊?更让张金锁没想到的是,前来喝豆腐脑的人越来越多,屋里坐满了,人们就站在外面等。
                  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他正疑惑时,一位中年食客走了过来,拍了拍张金锁的肩膀,说:“你感到奇怪了吧?我告诉你,那个瘸腿母亲是个记者,是她把你做的事、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发到微博上,点击率可高了!说还是您家的豆腐脑更有味道!”
                  ⑩张金锁的眼睛红了,妻子感动得呜呜呜地大哭起来,她一边哭,一边说:“真不知道怎么感谢那位记者啊!”
              ⑪这时,瘸腿母亲走了进来,十分激动地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你们的爱心,是你们的爱得到了爱心的回报!”
              ⑫妻子的脸一下子涨红起来…
              (1)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刻的小说,展现了四个富有温情的画面:张金锁阻止妻子向瘸腿母亲要钱; ______ ;中年食客拿出一百元给张金锁; ______ 。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结合语境,品味第⑤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然后是把找回的钱塞到了中年男子手里。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瘸腿母亲眼睛红了,深深鞠了一躬:“您真是个了不起的小老板,我替孩子谢谢您!”
              (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中“说还是您家的豆腐脑更有味道”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 3.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红山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惟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1)仔细阅读这篇小小说,补充完成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玩山楂--拾山楂--① ______ --护山楂--忆山楂--② 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
              (3)说说文中“他”在联欢会上讲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小说开篇描写同学们玩山楂,并与“他”对比突出其与众不同,暗示“他”与山楂之间的情感联系。
              B.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他”讲述的故事中受到震撼,进一步深化主旨。
              C.小说中张老师的慈祥、同学们的友爱、父亲的勤劳,特别是无私的母爱和“他”对母亲的哀思,无不感人至深。
              D.小说构思巧妙,例如开头写同学们都不喜欢吃山楂果,就为文末写同学们抢光红山楂果设置了悬念。
              (5)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6)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 4.
              文学类文本阅读
              水饺有毒
              李秋善
                  ①湖城的枫林湾小区里没有多少住户,经常在楼下花园里遛弯的有两位老人。一位是头 发花白戴副眼镜的老者,还有一位头发同样花白的老太,只是老太不戴眼镜。
                  ②起初两位老人见面都像没看见对方,即便擦眉而过也不瞅对方一眼。后来戴眼镜的老者手里多了一根绳,绳子那头是一只欢蹦乱跳的泰迪犬。再走到对面,不戴眼镜的老太的目光便盯在了这条卷毛狗身上,怕它咬到自己。戴眼镜的老者见老太害怕狗,就说:“没事,这狗不咬人。”老太抬头朝老者笑笑,就过去了。以后再遇见,老者主动把拴狗绳收紧,勒着狗侧身站住,让老太先走。老太报以感激的微笑。
                  ③这天老太遛弯累了,坐在楼下的连椅上休息,老者不知什么时候坐在了老太旁边。那条泰迪犬被拴在了几米之外的路灯杆上。两个老人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一聊才知道,老者姓林,叫林子枫,老伴前年罹患胰腺癌去世了,房子是他当处长的儿子买的,说让他住住大房子,享享福。林子枫总感觉在这里是给儿子看房子的。其实他那处长儿子在湖城有多处房产,根本不需要看管。老太娃高,叫高爽,家在江苏,退休前是中学教师,来湖城是住闺女家。渐渐地,两个老人彼此熟悉了,见面开始互称老林、老高。
                  ④一次,老林无意中提到,说很想念死去的老伴,想念她许许多多的好,特另ll是老件包的茴香馅饺子,那叫一个香啊!说别动情处,老林掏出手绢抹眼。老高看着老林被秋风吹乱了的稀疏的花白头发,莫名地有些心疼眼前这个老头o
                  ⑤再次见面是在一个午后,太阳暖洋洋的。老高还坐在那个连椅上,手里多了一个塑料袋,里面盛的是已经煮好了的饺子,透过塑料袋飘出一股诱人的香气。塑料袋里还有一双筷子。老高把盛有饺子的塑料袋递给老林,说:“上次听你说爱吃茴香馅饺子,正好闺女要吃饺子,我多包了一盘,还热乎呢,你趁热吃吧。“
                  ⑥老林接过饺子,有些不知所措,说自己吃过午饭了。老高说;“那就拿回家晚上热热吃吧。”
                  ⑦老高怕老林当着自己的面不好意思吃,就找个借口上楼了哆老林觉得拎着泵水饺有些别扭,也往家走。
                  ⑧吃晚饭的时间到了,老林瞅着餐桌上装着水饺的塑料袋有些矛盾。陌生人给的食物吃还是不吃呢?老高是陌生人吗?老高不是陌生人吗?除了知道她叫高爽,你还了解这个老女人什么呢?
                  ⑨老林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从小到老几乎没有朋友,他曾经告诚刚踏上社会的儿子说,与人交往,先把他或她假定为坏人,就不至于吃亏。儿子并不认可他说的这些。
                  ⑩老林上班时经常出差,在火车上从不吃旅伴递给的食物,包括带皮的香蕉之类的。当然,他也从不把食物给旅伴吃。
              ⑪面对这袋水饺,老林犯了难。他想,老高那么慈眉善目的一个老太太总不至于害我吧?这么想着,老林就把水饺放到屉上,打开炉火,不一会儿,水饺的茴香气更浓了。水饺热好后盛到盘里。老林又犯了嘀咕。万一老高在水饺里下了毒怎么办?人家老高为什么要给你下毒?老林又想:“这世上许多事都是莫名其妙的,许多人犯罪都是没有动机的,老高凭什么无缘无故给我包水饺吃啊?非亲非故的。”老林又想:“有毒没毒给泰迪狗吃一个不就知道了吗?狗吃了没事再吃。”老林从盘里夹起一个水饺准备丢给泰迪犬,可又一想:“泰迪是我的伴,万一把它毒死了,我可怎么活?还是我先尝吧,要死我先死o“想到此,他把夹起来要喂小狗的那个水饺直接放进了嘴里。老林连吃了三个水饺,起初两个没觉得有啥异常,第三个觉得味道有些怪怪的,看下一个如何,就又吃了三个。
              ⑫吃完这六个水饺,老林就觉得肚子里有些不舒服,感觉饺子的香味背后是一股药的味道。过去妻子包的茴香馅水饺好像不是这个味啊。
              ⑬老林怀疑自己中毒了。他躺倒在床上,感觉胃里的反应更大了,手脚也不听使唤了。他觉得自己要死了。
              ⑭接下来老林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打了三个电话,分别是120、110和儿子的电话。
              ⑮他对120说:“我被人下毒了,你们快来,我家是枫林湾A栋3单元301号……’’
              ⑯他对110说:“我被人下毒了,凶手是我们小区的老高,她把毒药放进水饺里……”
              ⑰他对儿子说:“我被人下毒了,水饺有毒……”
              ⑱最早赶到的是1200躺在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老林觉得安全了,胃里也不那么难受了。
              ⑲110民警得知老林已经被120接到了医院,就直接去了医院急诊室。 110的民警询问了投毒嫌疑人老高的家庭住址,有两个民警就走了,说先去把嫌疑人控制起来,另三个民警给老林做笔录。
              ⑳很快,被老林怀疑有毒的水饺化验结果出来了,当然是虚惊一场。给老林做笔录的民警就给去控制老高的民警打电话,说:“撤吧,水饺没毒。”
              ㉑儿子来的时候110的人都走了。医院的人说:“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老人没有食物中毒,就没给他做洗胃处理,结果还真是这样。过去我们接到过这样的患者,这叫妄想迫害症。”老林所说的吃到水饺有股怪味,医生的解释是心理暗示作用,当你怀疑水饺有毒时,嘴里的味道就变了,胃里也会感觉不适,还伴有四肢无力。
              ㉒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老林照例到楼下遛弯。遛弯的老林一边走一边看不远  处那个空空的连椅。他很想再见到老高,想对她说声对不起。
              ㉓整整一个冬天过去了,老林再也没见到老高。
              ㉔现在,老林经常坐在那个连椅上发呆。那只泰迪犬也瞅着主人的脸发呆。这一人狗一待就是半天。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老林”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与老高由不认识到逐渐相熟。
              发展 ① ______
              高潮 ② ______
              结局 明白是自己有妄想迫害症,想向老高道歉却见不到老高,只能天天和狗发呆。
              (2)老林会认为老高给他下毒是他心理有问题,这在文章中有多处有伏笔照应,请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老林接过饺子,有些,说自己吃过午饭了。
              ②吃完这六个水饺,老林觉得肚子里有些不舒服,感觉饺子的香味背后是一股药的味
            • 5.
              雨还是下个不停。保尔费了好大劲才把脚从泥里拔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  是那只烂靴底掉下来了。他从到这里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吃这双破靴子的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走起路来里面的泥浆扑哧扑哧直响。现在倒好,一只靴底干脆掉下来了,他只好光着脚板泡在刺骨的泥泞里。这只破靴子害得他活都没法干。他从烂泥里捡起破靴底,绝望地看了看。虽然他已经发誓不再骂人,但是这次却怎么也忍不住了。他拎着破靴子朝板棚走  去。他在行军灶旁边坐了下来,打开沾满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木了的脚伸到炉子跟前。    奥达尔卡正在案板上切甜菜。她是一个养路工人的妻子,在这里给厨师打下手。这个一点也不老的妇女可真是得天独厚一一肩膀同男人的一样宽,胸脯高高隆起,大腿又粗又壮,切起菜来真有功夫,不一会儿案板上便堆成了一座小山。
                  奥达尔卡轻蔑地瞥了保尔一眼,挖苦他说:“你怎么啦,等饭吃哪?还早呢。你这小伙子准是偷懒溜出来的。你把脚丫子伸哪儿去啦?这儿是厨房,不是澡堂子!”
                  她训斥着保尔。一个上了年纪的厨师走了进来。
              “靴子全烂了。”保尔解释了一下他到厨房来的原因。
                  厨师看了看破靴子,对奥达尔卡点了点头,说:“她男人是半拉予鞋匠,让他帮帮你的忙吧,没鞋穿就别想要命了。”
                  奥达尔卡听厨师这样说,又仔细看了看保尔,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我把您错当成懒虫了。“她抱歉地说。
              保尔笑了笑。奥达尔卡用行家的眼光翻看着那只靴子。
              “我们当家的才不补它呢。--不顶事了。我家阁楼上有一只旧套鞋,我给您拿来吧,
                  可别冻坏了脚。受这种罪,哪儿见过呀!明后天就要上大冻,那您可够受的。”奥达尔卡同情地说。她放下菜刀,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她拿来一只高统套鞋和一块亚麻布。保尔用布包好脚,烤得热乎乎的,穿上    了暖和的套鞋。这时,他以感激的心情,默默地看了看养路工的妻子。
              (1)选段写的是保尔在干什么工作时发生的事情?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句话在选段中起着什么作用?
              (2)选段表现了像奥达尔卡这样的下层劳动人民怎样的品质。
              (3)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是这小说写作的一大特点。请举例分析。
            • 6.
              平衡
              陈国凡
                  ①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轻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
                  ②咦,怪了?怎么钥匙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着,对门的小王探出了头:“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
                  ③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可就麻烦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
                  ④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
                  ⑤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
                  ⑥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我家不就成他的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
                  ⑦“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
                  ⑧“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嘛?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
                  ⑨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
                  ⑩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
              ⑪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
              ⑫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
              ⑬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
              ⑭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了,这话啥意思?
              ⑮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
              ⑯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11期,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心情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简析第④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老婆的“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
              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了,这话啥意思?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 7.
              阅读崔立的《流浪狗》,完成各题。
              流浪狗    有一天,我们楼下门口处,出现了一条流浪狗。很小的一条狗,狗毛呈白色,像是出生不久的。冬日的天足够冷, 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我匆匆赶着去上班,也来不及多去关注它。我走过的时候,就在想,这狗,肯定是被遗弃了吧。定是被哪个不负责任的主人,嫌家里狗太多,便把它给赶了出去。说实话,我不讨厌狗,但也真没想过要养。养狗太麻烦,要喂它吃喝,给它洗澡,最主要的还要给它安排住宿的地方。把一只狗安置在自己家里,我可想都不敢想!
                  晚上回来时,天还没黑。我看到那条流浪狗,还蹲在门口。不过,看起来它似乎比我舒服一些。我上了一天的班,还饥肠辘辘的,它比我好,躺的位置上多了一只碗,碗里竟已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可能是周边的好心人舍给它的。
                  我上了楼。胡乱地端出冰箱里的剩菜剩饭,放在微波炉里热了几分钟。一个人的日子总是那么寂寥,我又想起了那条流浪狗,觉得自己和那条狗,似乎也有一些共同之处。我吃了几口菜,看到了里面的几块大肉。我就不再吃了,端着只碗盛上肉,下了楼,倒进流浪狗的碗中。流浪狗似乎认真看了我一眼,并且还朝我摇起了尾巴。
                  第二天一早,我下楼时,想着那只流浪狗,还在不在楼下。推开楼下的大铁门,流浪狗果然还在,它蜷缩着身子,躲在旁边的几株小海桐之间,借以来取暖。我看着,不觉有些心酸。我跑回了屋,想起自己还有一条不大盖的小毯子,也许,这流浪狗会用得着吧。
                  晚上,当我再度下班回家时,流浪狗睡觉的地方,已经多了好几条被子,它躺在那些被子中间,似乎很满足。
                  后来的一天,我感冒了,高烧烧到40度。我请假,到医院配了许多的药,然后就睡了一天。晚上,我昏昏沉沉地还在睡着,间或能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雨声。我的脑子里忽然想起了楼下的那条流浪狗,这么大的雨,它要被淋透了吧。我是很想跑下楼去看看它,但刚直起身子,很快又躺了下去。我根本就没有气力挣扎着起来,接着,又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天亮时,我醒来了,觉得神清气爽,也听不见了雨声。再摸摸额头,已经没有一点烫意,看来这感冒已经被我扛过去了。我猛然想起了那条流浪狗,快速跑到楼下,以为它一定被淋得很落魄。可是--我呆住了,流浪狗身上的毛,是干的。离它不远处,立起了一个小木屋。
                  这个小木屋是谁搭的呢?我还在疑惑时,隔壁的一个年轻人告诉我,是楼下的那对老夫妻搭的,他看见他们在楼下噼噼啪啪地忙了大半天。那对老夫妻,是有名的厉害,并且又吝啬。我有些不信,他们怎么可能劳神费力去搭个什么小木屋呢?
                  不久,又听到一个消息,几年前被老夫妻赶出门的儿子,也被迎了回来。
              (1)请说说本文的题目《流浪狗》能否换成《人间有大爱》呢?请简述理由。
              (2)第一段结尾划线句子有何表达效果?
              我看着那条流浪狗,使劲地抖动着自己的头,以运动来取暖。间或,发出阵阵哀怨的声音。
              (3)文中的“我”开始见到流浪狗时不大关注它,到后面却越来越想到它,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4)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木屋”的作用。
              (5)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两段的作用。
            • 8.
              (四)现代文阅读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碗底香
              陈小庆
                  终于开饭了,他几乎是跑着奔向食堂的。
                  今天做的是他最喜欢的红烧牛肉面,他看到自己饭盆里竟有好几块牛肉,最关键的是有一块还特别大,居然比一只完整的核桃还要大。他似乎觉察到打饭的师傅当时应该是迟疑了一下,但手终于没有抖,还是将那大块肉给他妥妥地盛进了饭盆里。端着饭,走到外边,坐在一块空心砌块砖上,虽然饿极了,虽然是他最喜欢的牛肉面,他却慢条斯理地吃着,他享受着美味。不像那个首先急着把饭里的牛肉挑着吃了的二狗子。吃那么快会很快吃完,很快吃饱,很快失去享受的时间。尤其是那块最大的牛肉,他毫无疑问地会留到最后吃,等吃完所有的面条、碎肉,喝光所有的汤之后再去细细品味,仔细享受,在他,这样吃饭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他一边品味着牛肉面,一边想着自己儿子小虎马上就要娶媳妇了,那个姑娘已经同意嫁给小虎了,嫁到在城里没有房子的他们农村的家了!他得多干活多赚钱,风风光光把儿媳妇娶进家门。
                  此时,饭盆里的那块肉,几乎是支撑他力气的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他辛苦后的一份安慰。
                  从小他就有把好东西留到最后的习惯,过去家里穷,做面条时,炒个鸡蛋已属最好的午饭。那时他总是把面先吃光,再去吃炒鸡蛋,最后嘴里的炒鸡蛋味儿会留存一下午,让人觉得生活美好有意义。他还喜欢把最甜的放在最后,把最好的消息在心底憋好久,六年级时,他考了个年级第一,回家就一直没有吭声,最后竟然没有说,还是娘听邻居小孩说的。娘看着他笑,他也笑,仿佛那最好吃的还在碗里放着,还可以享受那份惊喜。娘告诉过他,先苦后甜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他一直不舍得把那些好东西提前吃掉用掉,甚至到该吃该用时仍然还要保留好久。
                  他喝了口牛肉面汤,滋味十足,望望那块牛肉,心里踏实极了。
                  十六岁时他拥有了第一双回力鞋,穿惯了黄胶鞋的他,一直舍不得穿,只在劳动节和国庆节时穿过那么几天,大部分时间还是黄胶鞋,后来他发现鞋小了,自己在十八岁时再也穿不上那尚且八九成新的回力鞋了。那双鞋,至今在家里放着,像是收藏品。
                  他开始品饭盆里的碎牛肉,明天据说会发工资,包工头说两个月了,一定要在麦收之前把欠大家的去年的工钱发到手里,而他们很多人已经打算后天回乡割麦子了!
                  碎牛肉几乎没有口感,他望了望那大块牛肉,原谅了那些碎牛肉。筷子却不去动一下那大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使他根本不会在饭还多时去动那些镇碗之肉,也因为这个习惯,他存到了一些钱,儿子才能说到对象。
                  过去在乡下,他碗里的肉或者鸡蛋一直是别人眼中的诱惑。大树下吃饭,他总是会在碗里留有最好的,直到吃完饭才会吃掉那些最好的。三十年前,在乡下,碗里有肉或者有鸡蛋,会很有面子。他是那时养成了很慢很慢吃饭的习惯的,他享受着自己碗里有宝的感觉--生活就是这么有奔头!
                  很多工友都吃完了,在抽烟聊天,他却还有好几口面没有吃完,他一根一根面吃着,碎牛肉已没有了,但他心里有底儿:镇碗之宝还在,动都没动呢!他们都是端着铁盆盛饭的,都是一步到位,没有再去打饭的麻烦,那么大个铁盆,足可以吃很饱。
                  吃完最后一根面条,喝光最后一口汤,盆里只有那个大块头的牛肉了,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那要一口吞下去,能嚼上两分钟才可以咽下去。
                  他停顿了一下,显得郑重地夹起那块肉,多年养成的习惯,尊重食物,更要慎重对待那些最好的,那些都是生活的精华,是我们热爱生活的理由!他每次在享受最后一口美味时,都会停顿一下,调整好味觉、视觉,说高级一点应该还有灵魂,准备接受那种痛快舒爽--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也许是自己用的劲过大了吧,他调整了一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支撑他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了一下呼吸,把肉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3)小说结尾写那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姜,其实这并不突然,作者在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映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9.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东西。
              “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过了不久,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这位官员的运气并不比头一位大臣好: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你看这段布美不美?”两个骗子问。他们指着,描述着一些美丽的花纹棗事实上它们并不存在。
              “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他就把他完全没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皇帝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棗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1)从选文看,两个骗子能够行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2)有人说,文中的两位大臣既可怜又愚蠢,结合文内容,简要概括他们的可怜和愚蠢分别表现在哪里?
              (3)作为童话故事,选文在叙事方面特点鲜明,请加以赏析,
            • 10.
              阅读记叙文《神秘的乘客》,完成各题。
              神秘的乘客
                   ①很多年以前,当我还是个小伙子时,我每天上下班都是坐火车。由于没有家室,我每天总是工作到很晚,常深夜乘车回家。
                  ②一天深夜,我乘火车回家。在同车厢的人中,有一位小个子老太太,手里拿着一个很大的购物袋。我一看到她上车,就蓦地想,她一定是那种很健谈的人,也就是一路上没完没了与你说个不停的那种人。“千万别坐在我身边!千万别!”我心想。她的确没有坐到我身边,她坐在了我的对面。
                  ③火车每站都停,但每次都是下车的人多,上车的人少。小个子老太太环顾周围,看着人们上上下下,然后朝我笑笑。就这样,一直到车厢里只剩下我们两个。此时,她笑声更大了。要说她的举止让我感到紧张,有些言过其实,但确实让我感到不可理解。
                  ④“很高兴,就剩下我们两个了,”她神秘地说,“因为我还有一些事必须要做。”就在这个时候,她身体前倾,将手伸进她那个大大的购物袋。她从袋子里拿出一把大号螺丝刀。当她拿着螺丝刀对着我的时候,我注意到螺丝刀头部被磨得很平。我以为她要对我做什么,吓得够呛。
                  ⑤“对不起,年轻人,可我不得不这么做。这些孩子让人怕!他们总是拧松这些螺丝!”说完,她就突然转过身子,开始拧紧挨着我们的那扇车门上的螺丝。把门上所有的螺丝都拧紧之后,她把螺丝刀又放回到大袋子里,地坐到座位上。她没再说一句话,下一站就下车了。
                  ⑥此刻,我的脸色一定看上去非常苍白,因为我在皮卡迪利大街下车时,发现列车长注意到我:“你还好吗,朋友?”“不好,简直糟糕透了!”我回答道,并且告诉他我在车上所遇到的一切。他听了一点也不感到吃惊。“噢,她呀!是的,我们知道她的一切!”他笑着说,“她不伤害人。”然后,他就给我讲了她的故事:3年前,老太太的儿子儿媳因公去了国外,留下孙子让她照看。可悲的是,孙子在乘坐这趟火车去上学时,因为车门上的一个螺丝松动,靠近门边站着的孩子,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尽管事故与老太太一点关系也没有,可她感到自责,因为孩子是由她看管的。打那以后,她就总是在火车上拧紧车门上的螺丝,希望赎回“过错”。
                  ⑦“真太不幸了!”听他讲完这些,我感慨道。“可你们就不能阻止她吗?”“我们试过,”列车长苦笑着说,“可谁也阻止不了她,她照例不时上车检查每节车厢门上的螺丝是否松动,不是紧紧这个,就是紧紧那个,直到确信每个螺丝都安全牢靠。时间长了,我们都把她当成了我们中的一员。”我不禁开始由衷敬佩这位“神秘乘客”了。
              (1)选文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2)第⑥段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选文第⑤段“说完,她就突然转过身子,开始拧紧挨着我们的那扇车门上的螺丝。把门上所有的螺丝都拧紧之后,她把螺丝刀又放回到大袋子里,地坐到座位上。”一句中加点词语“满意”的表达效果。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试结合内容分析。
              (5)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