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①夜色渐浓。肖老师还在办公室里批改着语文试卷。肖老师边批改,脸上边露出满意的笑容。她为学生聪明、认真而感到高兴。当她批改到王小朋的试卷时,脸色顿时由晴转阴,只见她在试卷上用力打了个叉,由于用力过大,试卷都被戳穿了,殷红的墨水渗透了试卷的背面。只听见肖老师嘀咕道:“这王小朋也太笨了,这道题我都讲了三四遍了,他怎么还做错?”肖老师情不自禁在试卷的下方写上了一行字:小朋啊,这样一道简单的题你还准备做多少次才能做对?
                  ②试卷发下去了,同学们拿着试卷聚精会神看了起来,许多同学还互相对比着试卷。肖老师下意识往王小朋这边看去,只见王小朋的眼睛紧紧停留在试卷上一动不动,同座位的同学想看下他的试卷,他立刻将试卷合了起来,脸色通红。
                  ③下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教室,王小朋一个人默默地走到窗前,他目不转睛地眺望着窗外。
                  ④不知什么时候,肖老师走到他的身边。肖老师笑道:“在看什么呢?”
                  ⑤王小朋看见是老师,用手指着窗外说道:“我在看那树枝上的一只蝴蝶。”
                  ⑥肖老师顺着王小朋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一只蝴蝶在翩翩起舞。肖老师含嗔道:“这么大了,一只蝴蝶好像也没看过?”
                  ⑦王小朋说道:“看到这只蝴蝶,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
                  ⑧“什么问题?”肖老师疑惑地问道。
                  ⑨王小朋若有所思地回答道:“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⑩肖老师“扑哧--”一下笑出声来, 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⑪王小朋自言自语道:“我在想我老做错题和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学会飞行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⑫肖老师一下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沉思,只听到她也喃喃自语道:“是啊,蝴蝶的翅膀究竟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⑬又是一堂活动课,同学们在教室里有的在做作业、有的在互相交流着……这时,肖老师推门进来了。
                  ⑭忽然,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上的事,目光全都投向了黑板,只见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一行字: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⑮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是什么意思,有的还忍不住笑出声来。肖老师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一个有趣的问题,蝴蝶的翅膀要扇动几次才会飞行?”
                  ⑯同学们听了,立刻纷纷议论开来。有个叫崔子涵的女同学站起来回答道:“我看过《动物世界》,上面好像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6次才会飞行。”另一个叫许静的同学回答道:“听我奶奶说过,蝴蝶的翅膀要扇动8次才会飞行。”又有一个叫李平平的同学说:“我看过一本科普读物,上面好像说蝴蝶的翅膀要扇动9次才会飞行……”同学们说出各种答案,最多的说蝴蝶要扇动21次翅膀才会飞行。
                  ⑰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肖老师心中涌动起一股股暖流。她感慨万千地说道:“谢谢同学们,听了你们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蝴蝶要飞翔,必须要反复扇动自己薄如蝉翼的翅膀,才能够自由地飞翔。同样的道理,同学们在学习中,有时也需要反复地扇动自己的翅膀,才会避免差错,这是一种阵痛,也是一种必然,任何事欲速则不达。”说到这里,肖老师看了看王小朋,她发现,王小朋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腰杆明显地挺直了许多。
                  ⑱肖老师最后说道:“我也曾经反复扇动自己的翅膀才学会了飞翔,就是到现在,我有时对一个问题,也需要反复思考,才会做出正确的答案。”
                  ⑲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大家伸出两只手,上下摆动着,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着翅膀……
              (1)根据文义,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表格。
                主要事件
              起因 一道简单的题肖老师讲了三四遍,王小朋还是不会做。
              经过 ______  
              结果 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肖老师一下 愣住了,她抬头看着窗外树枝上的那只蝴蝶,好像也陷入了 沉思
              (3)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她有些揶揄地说道:“你瞎琢磨这个干什么?应该把精力用在为什么老做错题上。”
              (4)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指出并说明理由。
              (5)文中的肖老师主要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问题。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 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刚要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一毛钱。”“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们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就说定了。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 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 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3)请简要赏析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读后的感悟。
            •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特殊的圣诞礼物
              [美]赛珍珠
                  ①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② 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③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 不觉得意地笑了
                  ④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⑤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 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
                  ⑥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⑦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房门开了。
                  ⑧“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⑨“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⑩“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⑪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⑫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⑬“鲍勃!”
                  ⑭“嗯,爸爸--”
                  ⑮“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
                  ⑯“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
                  ⑰ 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⑱“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
                  ⑲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不觉地笑了。
              ②父亲地搂住了他。
              (3)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
              (4)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 4.
              超重
              肖复兴
                  ①那天到机场送人,飞往法兰克福、伦敦、罗马和巴黎的航班,密集得像雨点似地挤在一起。大概正赶上暑假结束,大学开学在即,到处可以看到推着装有大行李箱推车的学生们,送行的父母特别多。候机厅里,家庭的气息一下子很浓,像是客厅,相似的面孔不停地在眼前晃动。
                  ②不时有孩子进到里面去办理登机手续,家长只能够站在候机厅里等,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们都伸长了脖子,把望眼欲穿的心情赋予人头攒动的前方。不时便又看见有孩子匆匆地从里面走出来,给家长一个渴望中的喜悦。不过,我发现,匆匆出来的孩子大多并不是为了和送行的父母再一次告别,也很少见到有依依不舍的场面,那样的场面,似乎只留给了情人之间的拥抱和牵手。
                  ③站在我身边的是一位面容姣好的中年妇女,凉鞋露出的脚趾涂着鲜艳的豆蔻,这样风韵犹存的女人,在我们的电视剧里一般还要在男人怀里撒娇呢。现在,她像是只温顺的猫,眼神有些茫然。不一会儿,我看见一个大小伙子推着行李车,气冲冲地向她走来,没好气地对她嚷嚷道:“都是你,让我带,带!都超重啦!”只听见她问:“超了多少?”语气小心,好像过错都在自己的小媳妇。“10公斤!”只有儿子对母亲才会有这样肆无忌惮。听口音,是南方人。于是,我看见母亲开始弯腰蹲了下来,把捆箱子的行李带解开,打开箱子,那是一大一小赭黄色的两个名牌箱。儿子也蹲下来,和母亲一起翻箱子里面的东西,首先翻出的是两袋洗衣粉,儿子气哼哼地嘟囔着:“这也带!”然后又翻出一袋糖,儿子又气哼哼地嘟囔一句:“这也带!”接着把好几铁盒的茶叶都翻了出来:“什么都带!”母亲什么话都没说,看儿子天女散花般把好多东西都翻了出来,面前像是摆起了地摊。最后,儿子把许多衣服和一个枕头也扔了出来,紧接着下手往箱底伸了,只听见母亲叫了声:“被子呀,你也不带了!”
                  ④我有些看不过去,走了两步,冲那个一直气哼哼嘴噘得能挂个瓶子的儿子说:“10公斤差不多了,你东西都不带,到了那儿怎么办?”儿子不再扔东西了,母亲站了起来, 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先去试试再说。”我接着对那个儿子说,他开始收拾箱子,母亲则把茶叶都从铁盒里掏出来,又塞进箱里。儿子推着行李车走了,我问那位母亲孩子去哪里,她告诉我去英国读书。她脚下的那些东西都散落着,稀泥似地摊了一地。
                  ⑤这里,我身旁另一侧,又有一个女孩推着车走到她的父母身边,表情几乎和那个男孩一样气哼哼的,把车使劲推到她父亲的脚前,说了句:“严重超重!”父亲和刚才这位母亲一样,立刻蹲下身子,替女儿打开行李箱,我一看,箱子里几乎全是吃的东西,而且全是麻辣食品,不用说,来自四川。左翻翻,右翻翻,父亲权衡着取出什么好,女儿站在那里,用手扇着风,摸着脸上的汗,说着:“这都是我想带的呀!”这让父亲为难了,倒是母亲在旁边发话了;“把那些腊肠都拿出来吧,那玩意占分量。”父亲拿出了好几袋腊肠,又拿出好几管牙膏、一大罐营养品和几件棉衣,再盖箱子的时候,鼓囊囊的箱子瘪下去一大块。女儿风摆柳枝般推着车走了,我悄悄地问母亲这是去哪儿,她说是去法国读书。
                  ⑥独生子女的一代,理所当然地觉得可以把一切不满和埋怨都发泄给父母。养儿方知父母恩,他们还没到明白父母心的年龄。他们可以埋怨父母的娇惯和期待超重,却永远不该埋怨父母对自己的情感超重。
              (选自《中国年度微型小说》)(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第一段的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笫④段划线的句子。
              一脸忧郁,本来化得很好的妆,因出汗而坍塌显出些许的斑纹。
              (4)小说以“超重”为题,请探究以此为题目的好处。
            • 5.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晴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的张开了嘴,五个脚趾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迸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投生气,他笑了笑,转身-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小驴脚上的鞋急的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的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衬托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D.小驴不让奶奶知道自己的鞋,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
              (2)“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②“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
              (5)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
            • 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最后一课》节选     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的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人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1)“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2)“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3)小弗郎士对鸽子的叫声产生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 7.
              汤姆的午餐    在加利福尼亚州某中学有一个班,学生顽劣异常。
                  刚从大学毕业的露茜主动请缨,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校长问她:“你知道你正在要求的是什么吗?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位老师能够管得住这个班的学生呢!”露茜注视着校长,坚定地说:“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第二天早上,露茜就站在了这个班的学生面前。她说:“淘气包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了。我知道,想让你们每个人都很优秀,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我必须依靠你们的帮助!”
              坐在最后一排的是一个又高又壮的男孩,同学们都叫他“大个子汤姆”。他听露茜老师说到这里,就低声对他的同桌说:“嘻嘻,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就能把小个子汤米揍扁。”
              露茜老师笑了笑,说:“不过,我将允许你们自己制定班规,并将你们的创意写在黑板上。”学生们很兴奋,不一会儿,就在黑板上列出了10条班规。然后,露茜老师就“若违反这些班规该如何处治”向学生们征询意见。汤姆站起来说:“如果谁违反了班规,他就应该脱掉衣服,让您在他的后背上打10木板!”早已习惯了恶作剧的学生们自然是一呼百应。
                  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一切都很平静。但是到了第四天中午,汤姆却在教室里暴怒了,原因是他的午餐竟然被人偷吃了!此事涉嫌“偷窃”,露茜老师立刻就此事展开了调查。事情很快便水落石出:是小个子汤米偷吃了。汤米也承认确实是他拿走了汤姆的午餐。于是,露茜老师就问他:“你知道你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吗?”汤米眼含泪花,点了点头。
                  汤米这几天穿的是一件厚厚的外衣,他向露茜老师乞求说:“我有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是,请不要让我脱掉外套。”还没等露茜老师开口,汤姆就气势汹汹地命令道:“你必须脱掉你的外套!”没办法,小家伙开始动手解他身上穿的那件旧外套的扣子。当他脱下外套的时候,露茜老师看见他没有穿衬衫。更糟糕的是,她看见那件外套里面隐藏的竟然是一个极其虚弱和干瘦的躯体。
                  露茜老师问汤米为什么不穿件衬衫。小个子汤米回答:“我爸爸死了,我们家非常穷。我只有一件衬衫,可妈妈今天把它洗了。”
                  露茜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这个脊骨和肋骨都从皮肤底下凸出来的后背,她实在不忍心将那根硬硬的木板打在这样一个后背上。但是,她知道她必须执行对他的惩罚,否则,孩子们今后将不会再去遵守那些班规。因此,她狠了狠心,扬起了手中的木板。
                  就在这时,原本气急败坏的汤姆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问老师:“班规里有没有说别人不能替犯错者挨打?”露茜老师想了一想,说:“没有。”
                  汤姆说:“那好,我愿意替汤米接受惩罚。”说着,他脱掉了外衣,冲老师弯下腰来。
              “你有没有搞错?他吃了你的午餐啊!”“嗯,我知道,可他实在太弱小了……”大个子汤姆轻声说。    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但她还是打在了那个结实的后背上。一下,二下……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尽管露茜老师竭力控制着自己打下去的力气,但打到第五下的时候,那根旧木板突然从中间断成两截。
                  露茜老师再也忍不住了,把脸埋进她的手掌心里哭了。哭着哭着,她听到教室里一阵骚乱,抬起头,她发现所有学生都在用手抹眼泪,而且她的面前竟然多了几个脱掉了上衣的后背!
              “你们都是好样的!”露茜老师显然被眼前的一幕感动了,“从今天这件事上我发现,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优秀的,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全班同学都含着热泪鼓起掌来。
                (作者:李荷卿,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述小说的高潮部分。
              (2)读划线句子“露茜老师心里百味杂陈”,结合上下文,揣摩露西老师此刻心里想到了什么?
              (3)读划线句子“教室里寂静得只能听到木板发出的‘叭、叭’声”,说说这是什么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并简述其性格特征。
              (5)露西老师说“我们的班级也很快会进入优秀之列”,她的自信来自哪里?
            • 8.
              第七条白裙子
                  ①和婉同宿舍的六个女生都来自城市。不用说,婉来自乡下。
                  ②进入初夏的一天,同室的雅文从街上买回一条洁白的连衣裙。几个女孩一下子围过去,又捏又揉,争着试穿,赞叹之声不绝。最后,大家商定,每个人都买一条这样的白裙子。试想,七个清纯漂亮的大一女生,身着一色的白裙在校园里鱼贯而行,说不定会掀起一场不小的风波呢!她们征求婉的意见,婉从书上抬起眼睛,极不自然地笑笑,未置可否。
                  ③两周后宿舍里便有了六条那样的白裙子。只有婉还是那身土里土气的衣服。
                  ④她们催婉快些往家里写信要钱。写还是不写?婉心里非常矛盾。她清楚家里的情况,父母为供她上大学已是债台高筑,180元一条的裙子也许算不上高档,而对于一个贫困的家庭,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一想到父母疲惫的身影,婉怎么也不忍心再开口向他们要钱。可婉真的很想拥有一条那样的白裙子。上天赐给她姣美的容颜和亭亭玉立的身材,只要稍作打扮,她马上就能脱颖而出。
                  ⑤信还没来得及发出,却收到了家里的来信。父亲说,为了能让婉念完大学,打算让她弟弟辍学,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婉将刚写好的信撕得粉碎,然后重写了一封……
                  ⑥信“咚”的一声进了邮筒,关于一条白裙子的梦想也“咚”的一声沉入心底。
                  ⑦那晚,婉失眠了。上铺的雅文睡梦中翻了个身。她的白裙子飘然滑落到婉的床铺上。那柔软的布料丝一般爽滑,婉把它贴在脸上摩挲着。她突然想穿上它试试,哪怕只是一小会儿她也会满足。这种欲望驱使她悄悄起床,将那条裙子罩在身上。她对着月光左看右看,心里不胜惊喜又万分紧张,想在屋里走动,又怕惊醒她们,于是蹑手蹑脚出了寝室。
                   ⑧校园里寂静无人。月光如水倾泻在草坪上,月季花羞涩地打着朵儿。婉穿过红漆长廊,又绕着花坛转了一圈,荷叶边上的裙袂上下翻飞。今夜,婉是月宫里出巡的嫦娥。
                   ⑨婉想,自己该回去了。她不敢奢望太多的幸福,只这一会儿就够了。
                  ⑩婉提着裙子轻轻地上楼,又轻轻地开门……
                  ⑪突然“啪”地一声,电灯亮了。“这么晚了,你……”雅文的话只说了一半。所有的人都已醒来,傻子一样看着婉。婉只觉得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雅文反应快,伸手关了灯,她们又不声不响地睡下了。屋里恢复了死一般的寂静。婉呆立在中央,那一刻,她知道了什么叫入地无缝。好一阵子,婉才走到床边,很平静地脱下裙子,叠好放在雅文身边。之后,① 她钻进被子蒙上头,这才任泪水恣意流淌。
                  ⑫第二天,雅文她们好象商量好的,都把白裙子收了起来,换上平时穿的衣服。
                  ⑬那以后,原来不合群的婉更是独来独往。她每天早出晚归,一个人低着头来去匆匆。白天泡在图书馆里,晚上熄灯后才偷偷溜回宿舍,一整天也难得说上一句话,对任何人都抱着一种敌对情绪,总感到她们都在嘲笑自己。婉想:也许我不该到这来,孤零零地,浑身上下透着自卑自怜。婉甚至想过退学。
                  ⑭不过有一点令婉很感动--这段时间,宿舍里谁也没有穿过一次白裙子。
                  ⑮一个多月后的那个星期天,雅文她们都到街上去玩,婉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呆了一天。晚上,她独坐在花坛旁边,双手捧腮,任思绪与月光一起流淌。这一天是她19岁生日。回去的时候宿舍里已没了灯光,想必她们已睡下。她悄悄地开门进屋。突然一道火光点亮了一支红烛,六个身着一色白裙子的女孩围坐在桌旁,望着她甜甜地笑。桌上摆着一小盒精致的蛋糕。雅文走过来,将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递给她说:“生日快乐!”婉愣了好一阵子,然后用颤抖的手解开红丝带,打开一看,是一条和她们身上一样的白裙子。原来这一个多月里,她们六个牺牲了所有的课余时间,两个到食堂打扫卫生,三个到校门口的餐馆打工,雅文则找到了一份家教。这样辛苦一个月,居然挣到三百多块钱。婉能说什么呢?她什么也说不出口,一切的苦恼都不过是她的自卑罢了。② 婉将那条白裙子捂在脸上,任泪水把它浸湿……
                  ⑯宿舍里有了第七条白裙子,校园里从此多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那以后,她们七个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一起到校外挣一些微薄的收入。
                  ⑰大学四年,除了那条白裙子,婉的确没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但她再没有自卑过。她曾穿着土里土气的衣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并取得名次;也曾穿着母亲亲手缝的布鞋和系里最潇洒俊朗的男生跳过舞。从来没有谁因为她的衣衫而忽略了她的美。
              (1)第4自然段写到“婉心里非常矛盾”,她为什么矛盾?
              (2)文中划线处都写到了婉的泪水,你怎么理解这两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
              第①处: ______
              第②处: ______
              (3)室友们维护婉的自尊的做法有哪些?
              (4)从婉的生活经历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5)大学毕业了,在宿舍的告别聚会上,如果你是婉,会对你的室友们说些什么?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请求支援
              周海亮
                   ①你决定成为一名剑客,行走江湖。你认为时机恰好。
                  ②你的剑叫做残阳剑。这柄剑威力强劲,你可以同时斩掉十五名顶尖高手的头颅。你的独门暗器叫做天女针。你面对围攻, 只需轻轻按下暗簧,即刻会有数不清的细小钢针射向敌手,状如天女散花。天女针一次可以杀敌八十,中针者天下无解
                  ③靠着残阳剑和天女针,你打败了飞天燕,杀掉了钻地鼠,废掉了鬼见愁的武功。他们全是江湖上一顶一的高手,他们全是杀人不眨眼的黑道魔头。从此你声名大振,投奔者众。
                  ④现在你拥有一支军队,占有一座城池。你的军队勇士五千,良驹八百;你的城池繁华昌盛,鸡犬相闻。你不停地和道上的兄弟签署着攻守同盟。你还和神枪张三、铁拳李四、一招鲜王五结拜成兄弟。你们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⑤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你招兵买马,筑固城池。似乎四分五裂的天下不久之后就将统一,你将成为万人瞩目的头领或者君王,你将拥有无涯江山,无尽财富,无穷权力,无数美女。你沉浸在难以抑制的兴奋之中,你常常会在梦里笑出了声。
                  ⑥可是,鬼见愁突然杀了回来。其实那天你并没有完全废掉他的武功。那天你有了小的疏忽。鬼见愁凭着多年的武功造化医好了自己,又用三年时间练就了一门邪道武功。现在他率精兵五万,包围了你的城池。
                  ⑦你的五千勇士扑出了城。你试图将鬼见愁的五万精兵一举歼灭。你甚至想晚上就可以用鬼见愁的脑袋做成一个马桶。可是你很快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错误。鬼见愁的五万精兵,完全以死相拼。他们踏着同伴的尸体往前冲,极度疯狂。你砍断他的矛,他会用拳头打你;你砍断他的胳膊,他扑上来撕咬你的咽喉;你砍断他的脖子,他还会在倒下去的一刹那,用脚踢一下你的屁股。尽管你的五千勇士个个骁勇善战,可是最后,他们不得不退了回来。
                  ⑧五千勇士,只剩三百。鬼见愁精兵五万,尚有八千。你关了城门,开始求援。
                  ⑨你给神枪张三飞鸽传书,让他速来救你。几天后你得到消息,神枪张三早被一无名剑客杀于某个客栈。你千里传音给铁拳李四,让他速来救你。铁拳李四回话说,现在我也被围,自身难保,如何救你?
                  ⑩你在城墙上放起求援的烟火,这烟火只有一招鲜王五才能看懂。一会儿王五放烟火回答你,他说,我正在攻城掠池,无暇管你。你好自为之。
                  ⑪无奈之下,你计划弃城。你已经管不了城里百姓的死活。现在你只想自己逃命。
                  ⑫夜里你率剩下的三百勇士突围。那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你挥舞你的残阳剑斩下无数头颅。你的天女针霎时间消灭掉鬼见愁八十名贴身保镖。可是当你抬头,你突然无奈地发现,现在,你只剩下一名勇士,而鬼见愁,尚有精兵一百。
                  ⑬你的天女针已经射完最后一根钢针。现在它成了废物。你的残阳剑已经卷刃并且折断。现在它不如一把菜刀。你和最后一名勇士逃回了城。鬼见愁甩手一镖,你的勇士就倒下了。倒下前他为你紧闭了城门。他忠心耿耿。鬼见愁将城围起,不打不攻。他想将你折磨致死。
                  ⑭其实鬼见愁只剩士兵一百。你只需再有一把残阳倒。再有一管天女针,就可将他们全部消灭。可是现在你没有了武器,也没有了士兵,更没有了兄弟和朋友。你,呼天天不响,叫地地不应。
                  ⑮等待你的,只有死路一条。最后一刻,你终于想起了你妈。你向你妈求援。你妈六十多岁。你妈是一位农民。你妈连鸡都不敢杀。
                  ⑯你给你妈打电话,你说学校又要收学费了,五百块。你妈说,好,我马上照办。
                  ⑰你命令不了别人。你可以命令你妈。
                  ⑱你用这五百块钱给你的游戏卡充值。你重新为自己装备了残阳剑和天女针。你单枪匹马冲出城外,将鬼见愁和他的精兵杀个精光。
                  ⑲你保全了自家性命。你还可以行走江湖。招兵买马。
                  ⑳即使在虚拟世界里,最后一位给你支援的,也肯定是你妈。
              (摘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
              (1)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
              打败劲敌,声名大振--招兵买马,签订盟约--兵败被围, ______ --无人践约, ______
              (2)小小说角度独特,以惊心动魄的网络游戏来表现母亲。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
              (3)文章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从修辞角度对第②段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4)对比是本文一大写作特色,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5)阅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游戏”的看法。
            • 10.
              现代文阅读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注: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③④⑤段中李忠义做的三件事。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2)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3)联系全文,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你对两个“笨拙”的理解。
              ①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②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
              (4)选文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