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

              季羡林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

              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来考大学,就下榻于西单大仓里面的一条小胡同中一个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北大三院去应试。北大与清华各考三天,考得我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夜里回到公寓小屋里,还要忍受臭虫的围攻,特别可怕的是那些臭虫的空降部队,防不胜防。

              但是,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在黄昏时分,总要到西单一带去逛街。街灯并不辉煌,“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也会令人不快。我们却甘之如饴。耳听铿锵清脆、悠扬有致的京腔,如闻仙乐。此时鼻管里会蓦然涌入一股幽香,是从路旁小花摊上的栀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发出来的。回到公寓,又能听到胡同里的叫卖声:“驴肉,驴肉。”“王致和臭豆腐!”其声悠扬、深邃,还含有一点凄清之意。这声音把我送入梦中,送到与臭虫搏斗的战场上。

              将近五十年前,我在欧洲呆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这次是住在东城的一条小胡同里:翠花胡同,与南面的东厂胡同为邻。我住的地方后门在翠华胡同,前门则在东厂胡同,据说是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所在地,是折磨、囚禁、拷打、杀害所谓“犯人”的地方。冤死之人极多,他们的鬼魂常出来显灵。我是不相信什么鬼怪的。我感兴趣的不是什么鬼怪显灵,而是这一大所房子本身。它地跨两个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楼复阁,四廊盘曲,院落错落,花园重叠,一个陌生人走近去,必然是如入迷宫,不辨东西。

              然而,这样复杂的内容,无论是从前面的东厂胡同,还是从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来的。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城里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

              据说当年黎元洪大总统在这里住过。我住在这里的时候,北大校长胡适住在黎住过的房子中。我住的这个地方仅仅是这个院子的一个旮旯,在西北角上。但是这个旮旯并不小,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我第一次体会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我住在最深一层院子的东房中,院子里摆满了汉代的砖棺。这里本来就是北京的一所“凶宅”,再加上这些棺材,黄昏时分,总会让人感到鬼影幢幢,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拜访我。我每日与鬼为邻,倒也过得很安静。

              第二进院子里有很多树,我最初没有注意到是什么树。有一个夏日的夜晚,刚下过一阵雨,我走到树下,忽然闻到一股幽香。原来这些是马樱花树,树上正开着繁花,幽香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这一下子让我回忆起十几年前西单的栀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气。当时我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孩子,现在成了中年人。相距近二十年的两个我,忽然融合到一起来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还是五十年,都成为过去了。现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变,层楼摩天,国道宽敞。然而那些可爱的小胡同,却日渐消逝,被摩天大楼吞噬掉了。看来在现实中小胡同的命运和地位都要日趋消沉,这是不可抵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坏事。可是我仍然执著地关心我的小胡同。就让它们在我的心中占一个地位吧,永远,永远。

              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

              (1) 第三段说“我们这一帮山东来的学生仍然能够苦中作乐”。其中“苦”指什么,“乐”又指什么?

              (2) 你如何理解“外面十分简单,里面十分复杂;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这是北京城里许多小胡同共有的特点”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全文内容回答。

              (3) 第一段中写道:“我爱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爱我,我们已经结下了永恒的缘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简述理由。

              (4) 比较《胡同文化》与本文的结尾,看它们在对胡同未来命运的看法上是否相同,情感是否一致。

              (5) 作者在文中对胡同文化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感情,这种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 2.

              阅读导语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哪些?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

              (2)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____________,其中“百万”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大军”改为“解放军”行不行?为什么?

              (3)导语点明的事件是              ,“横渡”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4)导语在新闻中的作用是?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中“不含”的意思是。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6)“……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 ,它在这里的作用是?

            • 3.

              思,在百草园

                       刘绍棠

              ①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渴望已久的鲁迅故居——百草园。

              ②尽管刚刚经受过肃杀的冰雪,百草园内却依然一片苍翠葱茏。十来枝竹子扶疏摇曳,在初升的阳光下,洒出一片淡淡的影子,两棵不太大的棕桐伸开巴掌,仿佛要对寻踪环顾的瞻仰者数数这里的家珍;据说还是鲁迅先生儿时摘桑葚吃的老桑树,虽然枝干上被风刀霜剑镂刻得瘢痂交错,但仍显得苍劲傲然,生机勃勃。你看,枝条上冒出的嫩黄淡绿的芽苞,不正是谱写春之歌的音符!园里几畦青葱的菜田,一眼古朴的石井,顿使人感到幽静沉寂,却又满目生气。看来,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里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却是孕育,是萌生!

              ③尽管我来的还不是时候,没能听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没有看到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单是那一堵还是当年的短短的泥墙,就给了我无限的情趣。

              ④泥墙齐腰高,十来步长。墙脚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大概就是因为这里的草才命名了这个园吧。现在大都枯黄萎谢,可在这些草叶边、草根旁却已透出星星点点青翠欲滴的草尖——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腾,这是又一次对新的希望的追求。它们把绿色献给大地,献给人类,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给人们以奋斗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写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草呵,百草园的草呵,不正植被华夏,给进击者以不尽的养料!我不由得弯下身去,摘一片草叶,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炽热的爱和深沉的思绪却落在草丛里,落在这片土地上!

              ⑤当年的鲁迅,就是从百草园走向一个决斗场!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倾一腔热血,抛七尺躯体,为振兴中华而驱驰一生。尽管,他在残酷的斗争中过早地耗尽了心血,还没有来得及看到一个民族的乐园的落成。但是,他的信念、他的希望,和百草园的草一样,不为生命结束而消逝,孕育出更茂盛、更蓬勃的新春。

              ⑥小草信仰春天,先生信仰中华必将振兴。现在真的有了风调雨顺的气候,有了流金溢彩的太阳,有了清甜如许的泉源。

              ⑦站在百草园这堵矮墙旁,我看到绍兴的一条街,人流熙熙攘攘,脚步早踏着早春的阳光。站在中国的土地上,朝外望去吧——信息爆炸,宇宙飞船,世界在变革,星球在行进,我们不该像先生那样奋力进击,让中华早一点振兴起来,高高地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

              ⑧百草园的草呵,每一棵都在阳光和雨露的哺育下成长着。我不也是这个园中的一棵草吗?不仅是,更是从百草园里走出来的人!

              ⑨思,在百草园;在前进的大路上……

              (1) 第②段描写百草园景物的特征是什么?对后文中描写百草园中的草所起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⑤段中的“向一切愚昧宣战,和一切懦弱决裂,同一切黑暗决斗,与一切腐恶较量”句式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这个句子赞颂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⑥段写的“风调雨顺的气候”、“流金溢彩的太阳”、“清甜如许的泉源”各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将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百草园景物的部分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填空。
              (1)《白杨礼赞》的作者是            ,原名           ,字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          》《        》《          》等。本文体裁是                  
              (2)白杨树象征了                                                                   ,作者写楠木的目的是                                                                    
            • 5.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1) 作者为什么用黑色的闪电来比喻海燕?又为什么用“高傲”来修饰“飞翔”?





              (2) 作者为什么要以大段笔墨描写海鸥、海鸭和企鹅惊恐万状的丑态?





              (3)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明写乌云,实际上写的是什么?





              (4) 作者高度赞美海燕,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兰州的博物馆也各具特色。请你仿照示例,给同学们推荐某个博物馆。
              示例:水车博览园--黄河奔腾,水车旋转,再现农业文明景象。
              ______ 。
            • 7.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
                     2017年9月8日,“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官网发布第16届大赛通知,本次大赛第一批投稿截止到2017年11月30日,2018届考生也可报名参加。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中学生》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承办,是目前全国主办单位级别最高和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作文赛事之一。
                     大赛以“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配合促进新课程改革;引领中学生健康写作,发现与培养文学新苗”为宗旨,按照严谨规范的组织程序和公正公平的评选原则,通过初赛评选、现场决赛终评等多层环节,选拔成就了一大批文学特长生,为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和推动语文教育水平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启动第十六届作文大赛,欢迎全国各地中学(含职高、中专)组织参赛。
            • 8. 《南京大屠杀》一文,你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是一位老人控诉日军的罪行,请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他所叙述的主要事实。
                     哈尔摈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
            • 9.

              缩句。  

              太阳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                                         

              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回头看见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 10.

              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6月3日,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一座曾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