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提出一系列新的部署和建议,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材料一  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就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需要企业家、市场、政府的共同作用,它们分别形成企业创新的内部动力、市场拉力和政府推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企业的持续创新(如图)。

              (l)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助推中小微企业持续创新。
              材料二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供给侧改革将扩大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从而实现供需匹配。
              (2)结合材料二,运用必修教材知识,自选两个角度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议并说明其依据。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2月18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闭幕。
              材料一“双11”购物狂欢节在2015年又创造了新的历史。当天猫淘宝平台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超越了美国黑色星期五购物节,再一次显示出要加强劲的中国内需。但是,在电商们狂欢的同时,网店的偷税漏税、无序价格战、网络售假、电商巨头们的不正当竞争等“乱象”也备受诟病。对于电子商务这一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政府有形之手哪些该“抓”哪些该“放”?在电商企业看来,在电子商务发展尚未成熟、潜力没充分释放的阶段,政府不要动辄“亮红牌”、急于“定规矩”,应试以全新眼光和包容之心给电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材料二“互联网十政治”,为政府依法行政起到了提质增效的积极作用,它既为政府创新治理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政府网站向市民广泛征求建议;交管部门通过社交网络为居民提供道路拥堵信息;商户和市民通过社交平台为政府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民间环保组织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更好地促进电商企业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利用“互联网+”发挥公民和政府的合力,创新社会治理。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材料二2015年11月份,中国官方多次公开提及“供给侧改革”。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17日,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要求,在供给侧和需求倒两端发力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18日,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再提“供给侧改革”。一系列有关“供给侧”的信息屡屡“刷屏”,其中既有专家学者的解读剖析,也不乏来自媒体的答疑解惑,更有广大民众的积极建言献策。
              (1)结合材料一,从市场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社会各方在推进“供给侧”改革中的应有作为。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10月26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十三五规划成为一大亮点。中国政府以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为重点,努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利,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2012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首批启动试点。在政府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碳资产是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无形资产之后的第四类新型资产,将成为我国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成分。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议》.协议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付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中国计划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并计划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6年3月,中美两国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今年双方共同并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在相关多边场合取得积极成果,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下符合“迪拜路径规划”的氢氟碳化物修正案和国际民航组织大会应对国际航空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市场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凝聚全球力量,加强合作。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如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减排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国际社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 5.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洽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氛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执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成,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材料二   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黄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如表)
              项目
              时间
              GDP增速(%) 第三产业增值占GDP比重(%) 消费对GDP贡献率(%) 科技进步
              贡献率(%)
              2010年 10.3 43.24 50.9 50.9
              2011年 9.3 43.0 51.6 51.00
              2012年 7.7 44.7 51.8 52.20
              2013年 7.7 46.1 50 51.70
              2014年 7.4 46.8 54.4 52.30
              注:①2003-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属于高速增长
              ②GDP年均增长8%左右为中高速。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J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256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3567万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
                  材料三: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鲜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J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结合材料三,从我国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如何构建我国政治新常态。
            • 7.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角度 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措施
              从生产能力者 由传统产业长期供给不足,转向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 示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 由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种转变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 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 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材料二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 8.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两千多年前,我国出现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随着古代航海业的不断发展,中外之间的海上贸易运输日益兴起,逐渐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欧亚非各国之间商业贸易的通道,更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今天,在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格局日益强化的情形下,“一带一路”建设要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与沿线国家世代友好的基本精神,建立互相包容的合作理念,促进文化相互交融。
              (1)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一带一路”的发展,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当前中国实施的两大国家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都与四川有关。四川省将利用“左手丝路、右手长江”的枢纽优势,实现由内陆到开放前沿的大逆转,必须加快基建、高铁、航运、文化、旅游、贸易、金融等建设,加速对接“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四川省加速对接“一带一路”有何经济意义?
            •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 市场是一个讲究效率的地方,没有效率就要被淘汰。但是,公平也应该成为人们重视的另一个方面。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看,这是因为公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市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机制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中政府也要发挥作用,这里主要是政府行使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能。 (3) 近些年,国产品牌手机在手机市场上战胜了许多国际大品牌,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科学技术在它们的竞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请简析科学技术在手机厂商的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深度调整和转型的关键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2014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表

               

              GDP增速(%)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率(%)

              2010年

              10.3

              43.24

              50.9

              2011年

              9.4

              43.10

              51.0

              2012年

              7.8

              44.6

              51.7

              2013年

              7.7

              46.1

              52.2

              2014年

              7.4

              48.2

              53.1

              材料二 某省适应经济新常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经济创新发展: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342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1579万元;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三管齐下”;98%以上的省自主创新专项由企业牵头实施。

              概括材料一中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并分析材料二中某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的经济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