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 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 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贤者能勿耳 ______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乎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指出这是每个人 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缺失的人不过是丧失他们的“本心”罢了。
              B.文中第 1 段所说的“有甚于生者”是指“不义”,“有甚于死者”是指“义”。
              C.本文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既有正面的又有反 面的,这样论证全面而有力,说服力强。
              D.文章使用大量的排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有文采和气势。
            • 2.
              课外文言文阅读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之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 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白小刻本《畏庐文集》【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利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然随喋随/者如斯夫
              B.唾之/主人日
              C.丈之外/病终
              D.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之/国怀乡
              (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久 乃 知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然 则 名 利 之 薮 独 无 钩 乎。
              (3)文章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
            • 3.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 略无 处   ___________      

              (2)多趣味  ______________             

              (3) 自非亭午夜分 _________      

              (4)属引凄异  ____________ 

            • 4.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语。

              ⑴今齐 地方千里(         )           

              ⑵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

              ⑶使烛邹主鸟而 之(         )      

              ⑷请之以其罪而杀之。(           )

              (2) 下列加画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时时而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

              B.臣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C.皆以美徐公                  舜发畎亩之中

              D.使烛邹主鸟而亡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___________,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_____________,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 5.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1)目似瞑______________

              (2)将其喉_________________

              (3)不诬哉____________

              (4)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乃伪睡以俟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而顷刻两毙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刀劈狼首/乃伪睡俟        B.久,目似瞑/犬阻,不使前也

              C.更不止野心矣/其一犬坐前  D.杀而取其革/屠奔倚其下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 6.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乙】《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虽有马         卷卷有爷

              B.求其能千里也             知鱼之乐

              C.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九十

              D.鸣之而不能其意           中外直,不蔓不枝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

              (1)才美不外:_____________           (2)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

              (3)曾柱干之固守于四境:___________   (4)无求:_____________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甲】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甲】文和【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甲】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乙】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往先:先去表明意图。②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③巾笥(sì):“巾”“笥”都活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④曳:拖着。⑤涂:泥。⑥往矣:去吧。

              (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提示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1)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_______________

              (2)比喻前程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乙】文中,庄子对两位大臣诉说神龟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乙】卖蒜老叟

              (清)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 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 ______

              一反焉                始: ______

              ③旁而揶揄之          睨: ______

              ④老人鼓腹之          纵: ______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石垦壤     头曰:“晚生知罪矣。”

              B.且置土石    始一反

              C.跳往助    旁睨而揶揄

              D.杂然相    陷入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乙】文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乙】两文段靠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

              D.【乙】文“卖蒜老叟”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 9.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二)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三)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 

              解释加画线字的意思。


              ①老夫发少年狂

              千骑卷平冈   

              ③亦免冠跣    

              ④至于斟酌损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 

              选文(二)的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三)中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


            • 10.

              【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

              (1)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但微之         颔:___

              ②笑而之         遣:___

              ③先自其足       度:___

              归取之         反: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故事,阐明了_____的道理; “郑人买履”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________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