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诗文默写。
              ① 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②《孙权劝学》中从侧面表现吕蒙读书学习确有成效的句子是: ______ ,非复吴下阿蒙!
              ③漫步古诗苑,我们与唐朝的诗人韩愈同住村落,观赏“ 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的奇妙美景;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多年前的王维“独坐幽篁里, ______ ”的余音袅袅;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情,耳畔是“ 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悠悠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 ______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与亲人的深深思念……
            • 2.

              下面对杜甫的《春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 3.

              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 4.

              下列对《关雎》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请结合字词赏析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7.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8.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联。

                                                                                                         

                                                                                             

              (2) 诗的尾联是千古名句,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1) 颔联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喻,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的感情。

              (2) 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D.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暗含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之意。

            • 10.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陆游,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林。

              陆游在《卜算子 咏梅》一词中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下列诗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D.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菊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