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按照课文意思,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

              ⑴ 渔人甚之     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⑵ 便还家,设酒杀鸡做食。   ______________ (《桃花源记》)

              ⑶日光下,影布石上。 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

              折蛇行 ______________  (《小石潭记》)

              ⑸参差荇菜,左右之。 ______________     (《关雎》)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 之(对……感到惊异)   病终(不久)

              B.往来 翕忽(轻快敏捷)            斗 蛇行(折断)

              C.来问讯(都 )               欣然 往(计划)

              D.如外人(全、尽)              崔氏二小 (年轻人)
            • 3.

              下列文段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A.  未几:不多久   
              B.意:神情  
              C.少:稍微  
              D.稍稍:渐渐
            • 4.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文后的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 行(期:约定)     
              B.与人期行,相 而去(委:委托)
              C.“尊君在 ?(不,同“否”)     
              D.友人惭,下车 之(引:拉,牵引) 
            • 5.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匈奴大 入边(侵入边境)   
              B.已而 细柳军(到,往)

              C.上自 军(劳动)         
              D.天子 先驱至(先行引导的人员)
            • 6.

              唐雎不辱使命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各句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敢 易:交换
              B.岂 五百里哉       直:仅仅
              C.以头 地耳         抢:撞             
              D.休 降于天         祲:吉祥
            • 7.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下列各项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B.遂许先帝以 驱驰(奔走效劳)
              C.深入不 (毛发)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 (怠慢,疏忽)
            • 8.
              下列各组划线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康乐以来;       三峡七百里中
              B.发白帝,暮到江陵;       雾将歇,夕日欲颓
              C.遂 承天寺寻张怀民;     朝发白帝,暮 江陵
              D.未复有能 其奇者;       念无 为乐者
            • 9.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 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 之                 闻:听说
              B.王且何                  利:好处
              C.燕王尚未 也             许:答应
              D.寡人 子之行也           愿:愿望
            • 10.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下列句中加画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项中加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请选出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4) 下列语句中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 九十(将近)         
              B.不可彻(顽固)
              C.吾与汝毕力平 (险峻)   
              D.河曲智叟 以应(通“无”,没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