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加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邻人之 亦云    父:表尊称,老人       
              B.堕而折其     髀:屁股。
              C.近塞上之人有 术者    善:擅长,精通      
              D.人皆 之。 吊:安慰。
            • 2.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节选自李渔《山茶》)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香远 清            益:更加           
              B.亭亭净       植:种植

              C.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D.陶后 有闻    鲜:少
            • 3.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 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加下划线的“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3) 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阡陌 交通( 交错相通 )   

              B.之哭也( 你 )

              C.政猛于虎也(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                   

              D.便 还家(     要求     )
            • 4.

              下列加画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 嘉肴肴:野菜。
              B.弗食,不知其     旨:内容
              C.未若柳絮 风起 因:于是,就。  
              D.空中 可拟 差:差不多
            • 5.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仍 ( 从 :跟从  )                  
              B.暇甚(意:神情、态度)
              C.屠自后断其 ( 股:屁股  )               
              D.露尻尾( 止:仅,只   )
            • 6.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 谏故 数:屡次
              D.陈胜 王:称王
            • 7.

              阅读《小石潭记》回答第8-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带下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取道(砍倒)         
              B.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不可久 (居住)          
              D.石底以出(弯曲)          
            • 8.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1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13、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4) 1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会宾客大 (举行宴会)             
              B.妇抚儿 (喂奶)
              C.不能 其一处也(名字)             
              D.两 战战(大腿)
            • 9.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三岁,颖悟日发,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尝举进士不中。 

              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行省掾元明善以文学自负,尝问澄《易》、《诗》、《书》、《春秋》奥义,叹曰:“与吴先生言,如探渊海。”遂执子弟礼终其身。     

              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先是,许文正公衡为祭酒,始以《朱子小学》等书授弟子,久之,渐失其旧。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澄一夕谢去,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俄拜集贤直学士特授奉议大夫俾乘驿至京师次真州疾作不果行。 

              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三年,朝廷以澄耆老,特命次子京为抚州教授,以便奉养。明年六月,得疾,有大星坠其舍东北,澄卒,年八十五。                                   

              (选自《元史·吴澄传》,有删改)

              [注]①昃:太阳西斜。②燕居:闲居之所。 ③谒告:请假。

              (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燃火 诵习(复兴)              
              B.举进士不中(曾经)   
              C.澄一夕 去(辞别)              
              D.虽寒暑不 也(改变)
            • 10.

              ①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④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 下列加横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当 时   不知木兰 女郎 
              B.妇拍而呜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 父 
              C.以为妙绝  自 以为大有所益 
              D.撤屏视     中间力拉崩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