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专家估计,原始设备制造商根据自己的规格设计和生产一个产品,然后将其出售给另一家公司来冠注商标和分销。贴牌产品的利润,外国人拿走了92%,中国人最多拿到8%。为此,我国应该

              ①降低出口商品成本,争取更大的价格优势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③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④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

              “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业态,并且产生“1+1>2”的效果,从而发生神奇的变化。如:互联网+传统集市=淘宝,互联网+传统通信=微信。“互联网+”带来的神奇变化告诉我们(   )

              A.互联网时代不再需要“工匠”精神
              B.科技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源泉
              C.科技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D.应依靠技术引进就能建成科技强国
            • 3. 分) 我国迎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

              材料一: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减弱,互联网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为此,国务院推出系列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大学生开办网店。2015年,“众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构建众创空间,推动大众创业创新。

              材料二:2014年3月以来,我国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大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创客 ”,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颠覆着传统的制造和消费模式,乃至产业布局和投融资方式。2014年,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600家,在孵企业8万多家,就业人数175万;全国创业投资机构1000余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元;全国近30万项技术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转化。

              材料三: 中关村是中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是科技创新的代名词。这里有联想、京东、小米、百度、清华控股等一批领军企业;有日益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包括27家创新型孵化器、110多家社会组织;有“勇于不断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无数有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在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通过改革释放出创新创业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关村的发展建设对我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启示。(8分)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2015年12月12日,国务院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条例》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 居住证制度在全国落地,标志着实行了30年的以城市外来人口治安为重点的暂住证制度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更反映出户籍制度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按照<条例》的规定,将逐步提高居住证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并要求各地政府不断创造条件提供更好的服务。此举是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体现出对公民权利的尊重,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 这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和人口流动方向会给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机会,有助于经济新常态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所带来的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大型城市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有明显增加,对提高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巨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特别是道路、地铁、学校、医院等方面投资机会的增加,也会给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的颁布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对实现经济新常态的积极意义。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质量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块短板。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针对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材料二  2015年12月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燃煤电厂升级改造,对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要加大政策激励;中央和地方时改造投入予以政策扶持,并加大优惠信贷、发债等融资支持;在2020年前,对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燃煤机组坚决淘汰关停。

              材料三  为落实绿色发展的理念,J省构建了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健全了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省级环保部门要求省内各级政府将重点污染企业的环保信用评价结果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公开,促进公众监督企业环境行为。

              (1)联系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并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对推动企业绿色发展的意义。

              (2)分析材料三中措施的《政治生话》依据。

            • 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后发、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达国家加大了对我国产业升级的阻击。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改变“发达国家控制研发、设计、销售环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制造”的全球产业分工格局,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强对产业制高点的争夺,形成全价值链的产业竞争布局。为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国政府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

              材料二  据统计,我国的创新能力指数及全球竞争力指数在世界上仅位于25名到30名左右。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最关键是加快技术创新,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使创新驱动成为制造业发展新动力,要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研究降低企业增值税税率。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理由。(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简要分析税费政策的调整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意义,并说明我国制造企业应如何强化创新引领作用。(14分)

            • 7.

              材料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4月30日,农业部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全国农业结构调整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专题研究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相关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眼破解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突出问题,适应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要求,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手发力,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在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方面,通过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村综合治理、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农产品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破解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突出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材料二:2017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要唱响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主旋律,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通过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周边乃至世界各国的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 8.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指出,2017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下行压力加大。面对这一严峻现实,我国应

              ①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培育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

              ②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主导国际经贸规则制订

              ③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

              ④主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大对相关国家的贸易制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