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资本形成率与最终消费率

                  注: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该项指标的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最终消费率指的是最终消费占CDP的比重,发达国家一般为70%左右。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要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怎样的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就如何扩大内需谈谈你的认识。(8分)

               

            • 2.

              材料:因双酚A奶瓶有致"性早熟"风险,卫生部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双酚A奶瓶。近日,市场上的双酚A奶瓶已淡出市场,热销的是玻璃奶瓶。就算在瓶身上标有不含双酚A的奶瓶,只要顾客知道是PC材质,都不会选购。一款贴有“不含双酚A”标签的“努比”奶瓶标价为63元,而它的邻居“利其尔”的玻璃奶瓶身价更高,需要98元。与普通的PC奶瓶相比,价格贵了两三倍。

              (1)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都愿意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而材料中价高的玻璃奶瓶卖得特别好,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经济学道理。(5分)

              (2)玻璃奶瓶的热销会带来哪些影响?(6分)

               

            • 3.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次会议上,来自全国的代表认真商讨“十二五”规划。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减缓社会矛盾,成为此次规划的亮点,而“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深刻体悟科学发展观,扬州市某中学高二(5)班同学开展题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

              交流感悟

              甲同学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见,主要针对大家至为关注的物价、住房、医疗、教育等突出问题展开调研。

              理性分析

              乙同学在调查中了解到为了实现包容性增长,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行动

              丙同学在调查中了解到包容性增长有着深刻内涵。从国内方面看,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使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财富公平分配,不造成贫富差距,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所有人都从增长中获益。从全球视野看,包容性增长体现在发达国家应当主动承担起全球经济增长与经济失衡的责任,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体现在进一步发展开放的、遵循规则的、可预测的、非歧视性的贸易和金融体制;更体现在让那些贫困国家在全球区域性增长过程中能够受益更多。

              (1)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加以分析说明。(6分)

              (2)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上述要求的合理性。(6分)

              (3)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出3条合理化建议。(6分)

               

            • 4.

              材料一:2010年 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同日本巡逻船两次相撞。日方以涉嫌违反《渔业法》为由逮捕中方船长。 针对日本无理扣押中方渔船船长,温家宝总理表示:这对中方船长及其家人造成严重伤害,并激起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愤怒。中方多次严正交涉,日方置若罔闻,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材料二:钓鱼岛事件发生以后,西安、重庆等许多城市的大学生走上街头举行涉日游行抗议活动,表达爱国诉求。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政府采取“反制措施”的依据。(6分)

              (2)运用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知识,评价大学生的游行抗议行为。(6分)

               

            • 5.

              (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材料二:H 省GDP和新兴产业发展示意图。

              注:2009年该省六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消费需求,销售收入增长26%,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成为全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大亮点。该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和5.1%,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完成总量减排指标的省份。该省出口贸易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

              材料三:H 省财政设立20亿元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向发展新兴产业倾斜;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1亿元,其中70%以上用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1)根据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创新”的理论依据,并从哲学角度说明创新的

              社会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分析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10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对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启示。(9分)

               

            • 6.

              (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全国GDP排名前三位省市相关情况统计

              省份

              实现生产总值

              投资

              实现消费额

              外贸总额

              GDP含金量全国排名

              亿元

              增长%

              位次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

              亿美元

              下降%

              广东

              39081.59

              9.5

              1

              13353.15

              19.5

              14892

              16.3

              6111

              10.8

              8

              江苏

              34061

              12.4

              2

              18751.6

              24.5

              11484.1

              18.9

              3388.3

              13.6

              23

              山东

              33805.3

              11.9

              3

              19031

              23.3

              12363

              19.1

              1386

              12.4

              28

              注:GDP含金量(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

              材料二:山东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富民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文化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9分)

              (3)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政府提出,2010年将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充分利用发展中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简要说明省政府工作思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6分)

               

            • 7.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  下表为A市2008-2010年能耗与排放状况:

               

              2008年与2007年同比

              2008-2010年累计

              单位GDP消耗

              下降4.59%

              下降10.08%

              化学需氧量

              减少4.42%

              减少6.61%

              二氧化硫排放量

              减少5.95%

              减少8.95%

              注:该市2008年-2010年GDP同比增长9%-12%。

              材料三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结合材料一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哪些要求?(11分)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A市经济的发展状况作出简要评价。(4分)

              (3)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11分)

               

            • 8.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国内文化竞争和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凝聚民族精神、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  《纲要》同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文化对经济、政治和人的发展的作用。(10分)

              (2)材料二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哪些道理?材料是怎样体现这些道理的?(16分)

               

            • 9.

              (20分)面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有作为,才能化解危机;有作为,才能利用机遇”。山东省把加大创新力度作为应对危机的根本出路,用创新的精神培植新的发展优势,区域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海信“信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着力加强对资金使用和项目工程建设的监督力度,防止新增投资用于“两高”(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仅2008年上半年,就分别淘汰钢铁产能5.28万吨、水泥产能700万吨,关停小火电138万千瓦,各项减排节能指标持续保持下降态势;鼓励企业在立足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从“出口危机”中寻找拓展市场的新渠道,利用金融危机收购一些好的国外品牌和企业,切实实施“走出去”战略;全省各地财政支出结构发生重大转移,

              积极向农村倾斜,加大反哺农村的力度,扭转财政资金“管城不管乡”的局面;实施“技能扶贫”,统筹城乡就业,将农民工住房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更多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应对风云突变的国际经济形势,山东省坚持的指导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科学内涵是什么?(10分)

              (2)谈谈山东省是如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10分)

               

            • 10.

              材料一:“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广东省“节能减排”情况

              项目

              2008年完成数量

              比2007年下降

              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

              113.59万吨

              5.58%

              59.4%

              二氧化硫排放量

              96.36万吨

              5.28%

              81.5%

              注1:根据环保部公布的考核结果显示,2008年广东每万元GDP消耗0.715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4.9%,全国第二低。

              材料二:消费方式会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您坐飞机旅行2000公里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就需要植3棵树来抵消。英国22%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由食品产生的,“欧盟”17%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肉类和奶制品。

              材料三:2009年8月9日在广州举行的亚洲能源论坛上,广东省政府负责人表示:广东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省份,又是能源匮乏的地区,是未来亚洲地区新能源产业潜力最大的地区。广东下一步将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进一步提高我省清洁能源利用比重。目前,在建风电总装机容量约100万千瓦,到2020年全省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00万千瓦。

              阅读材料,同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你觉得国家、企业和消费者在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可有哪些作为?(10分)

              (3)用价值观分析广东省在“节能减排”问题认识的正确性。(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