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普通班必做)(10分)

              2010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会见了前来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两位领导人一致表示,希望此次世博会能够成为中欧增进友谊、深化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胡锦涛指出,当前,中方同欧盟高层交往密切,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良好沟通和协调,战略互信增强,互利合作成果显著,人文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成果丰硕。双方共同利益进一步扩大,互利合作意愿进一步增强。欧盟是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中方始终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

              我国为什么高度重视发展与欧盟的关系?(10分)

               

            • 2.

              (普通班必做)(10分)

              材料一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 3.

              (18分) 

              萨伊: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中,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一种物品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它产品开辟了销路。一种商品生产过少,别的商品才会出现过剩;这一情况,市场会调节过来。因此,生产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不会爆发的。

              李嘉图:个人的生长过程是由青年而壮年,而老死;但是国家的发展过程却不如此。国家达到最旺盛的状态以后,再向前发展诚然可能受到阻碍,但它的自然趋势却是永远地继续前进,使它的财富和人口永远不会减少。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

              请对萨伊、李嘉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价。

               

            • 4.

              (20分)

              阅读下列材料: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杆”。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下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请回答:

              (1)、“罗斯福新政”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实行的? (4分)

              (2)材料中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否正确?你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7分)

              (3)、“罗斯福新政”对当时的美国起到什么作用?(9分) 

               

            • 5. (26分)材料一

              注:2008年由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逐步蔓延全球,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材料二  2009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推进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必须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 有机结合,注意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 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必须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的统一,更加注重围绕 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谋划发展,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材料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要优先发展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我国将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0分)
              (3)根据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从国家角度说明如何培育“四有”公民?(13分)
            • 6.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实质、产生的根源及矛盾表现。

               

            • 7.

              罗斯福新政使资本主义发生了质的改变。

               

            • 8.

              视点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豆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联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联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视点二:1921年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视点三: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自1923年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简要回答:(1)视点一和视点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视点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