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 2.

              玻璃之王

              ⑴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 ——金属玻璃。

              ⑵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⑶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 ℃,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 ℃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 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⑷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原文有改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普通玻璃相比,金属玻璃形成的关键是液态冷却时的速度要求更高。
              B.第2、3段写金属玻璃的形成原理与制造关键。
              C.单一的金属无法被制作成金属玻璃,只有合金才可以。
              D.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 3. 下列对课文《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
              B.“泛大陆”是指板块将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仅由一个主要大陆构成。
              C.斯石英原子间结合极为紧密,不会转化为普通的沙子。
              D.在火山活动地区没发现过斯石英的事实,可以证明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
            • 4.

              脂肪并非可有可无之物

              杨秉辉

              ①人体营养素归纳起来可分两大类:供能营养素与非供能营养素。能,即能量,或称热量。犹如社会生活所需电力、煤碳、石油被称为“能源”一样,“能量”为人体活动所必需,此处“活动”不只是指身体各部份位置之变动,心跳、呼吸、消化、思考,乃至新陈代谢等亦属“活动”,也都需能量的支持。可以说生命存在一日,即需供能营养素一日。供能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非供能营养素则包括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与水,虽不提供能量,但同样亦为人体所必需。

              ②在供能营养素中,以供能的效率论,当推脂肪为第一。等量的脂肪经新陈代谢所产生的热量为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因而脂肪可称为“产能大户”,对人体之生命活动贡献良多。

              ③脂肪其对人体的贡献,绝非只限于供能,它也是构造人体必需的物质。心、肾等内脏,周围皆有脂肪,是为衬垫之用,一如包装贵重物品所用之泡沫塑料。其实人体各处皮肤之下,或厚或薄也皆有脂肪层存在,称为“皮下脂肪”。这皮下脂肪除减少外界压力如撞击、震动等对人体的危害外,还有保温(使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致白白发散)作用。皮下脂肪还使人丰腴、美观,若皮下脂肪尽失,骨瘦如柴,美从何来?

              ④此外,脂肪还参与人体许多生理活动的过程。以人们最熟知的胆固醇为例,便足以说明。胆固醇是脂肪中的一类,犹如大家族中的一个小家庭。在脂肪家族中胆固醇已恶名在外,因为它能使动脉血管阻塞,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诸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之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实,天地间有这胆固醇也并非是专为阻人血管而生,它也是人体不可或缺之物。

              ⑤人体由细胞构成,这细胞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老的细胞衰亡,新的细胞生成,而这细胞的外膜,即需固醇类物质参与构造。人类能感知外界的声光变化、寒热冷暖,靠的是神经将感知传向大脑,这信息的传递需要“介质”,犹如打电话需要用电一般,这种“介质”也需固醇类物质参与合成。钙为构建人体必需之物,但其吸收则需维生素D的协助,所以人们都知道“补钙”还需服用维生素D。古人不会制造含维生素D的鱼肝油丸,如何不致缺钙?原来人体皮肤下的固醇类物质在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也会形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人体的性激素,甚至某些抗病的“抗体”也需固醇类物质参与合成。胆固醇更是胆汁酸的主要成分,胆汁酸是人体对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必需之物。

              ⑥所以说,脂肪确非人体可有可无之物,更何况脂肪还造就了无数美食,使人大饱口福,也为人类生活平添许多乐趣。“过犹不及”,脂肪固不能或缺,但亦不能过量。

              (1) 从文章内容来看,下列说法不属于“脂肪并非可有可无之物”的原因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项不属于“脂肪参与人体生理活动的过程”的一项是( )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脂肪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 
              B.脂肪是构造人体必需的物质。
              C.脂肪参与人体许多生理活动的过程。 
              D.脂肪造就了无数美食,使人大饱口福。
            • 5.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 6.

              基因疗法离我们还有多远

              ①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到首次在医学上应用,花了13年时间。基因疗法也像青霉素等药物的发现、发明一样,不可避免地经历着曲折起伏的过程。因普通药物和传统疗法的局限性,生物制药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把目光投向基因疗法。近年来,基因疗法更成为业内热门的领域之一,因为它很可能成为癌症的终结者。

              ②人类的许多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由我们身体细胞内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就像盖房子必须要依赖图纸一样,构建我们复杂的躯体,也需要各种“图纸”,这就是基因蓝图。它们允许细胞制造出相应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再来控制应有的功能。如果基因发生突变,蛋白质就会随之改变,不再按照正常的方式工作。而基因疗法,就是试图通过修补失效的基因,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③基因疗法目前还处在“物以稀为贵”的时期。最典型的案例是,2015年德国医生伊丽莎白•泰森为病人做了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的基因治疗,疗效很好,但十分昂贵——一次治疗就花费了一百万美元,而且这种疗法仅针对一个人,只使用一次,成本非常高。

              ④基因疗法对遗传病的治疗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以预測,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疗法向公众开放。2016年4月,欧洲部分国家为一些修复免疫系统的基因疗法开了“绿灯”。2017年,治疗失明的基因疗法也将在美国通过商业许可。

              ⑤不过,基因疗法的风险还是很大的。据行业杂志《基因工程与生物技术新闻》报道,前不久,就有三位患脑瘤的病人因服用基因试验药物而相继死亡。无可罝疑,任何一种成熟可靠的药物或治疗手段都需要经过一代、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以很多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热切期盼着安全、廉价的基因疗法能早日造福人类。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 下面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因疗法离我们还很遥远。
              B.基因疗法与癌症的关系。
              C.基因疗法临床治疗的风险。
              D.基因疗法的治疗原理与应用探索。
            • 7.

              走进森林

              张志毅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500~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15~30吨氧气。

              ⑧森林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1)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对森林的价值进行介绍的( )
              (2) 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森林能够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B.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
              C.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D.在我国西北地区森林被破坏很严重,水土流失,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