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蓝鲸,是一款俄罗斯死亡游戏,游戏的参与者在10至14岁之间,完全顺从游戏组织者的摆布与威胁,已经有130名俄罗斯青少年因此自杀。这款游戏藉由网络,从俄罗斯传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引起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多地公安网警通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提示,呼吁公众抵制“蓝鲸”死亡游戏,并及时举报。

              (1)阅读材料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这样一款反人类、反生命的“死亡游戏”为什么会让一部分中学生沉溺其中?请试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的朋友沉溺于蓝鲸游戏,你将怎样劝说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港珠澳大桥

              ①港珠澳大桥,原称伶仃洋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港珠澳大桥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G4-京港澳高速以及G94-珠三角环线高速的部分路段。

              ②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

              ③港珠澳大桥将采取“三地三检”的通关模式,其中珠澳之间采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除粤港两地牌、粤澳两地牌和港籍单牌车辆外,内地车辆通过办理私家车一次性配额申请也可上港珠澳大桥。 

              ④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2018年元旦前夜,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亮灯,标志着大桥具备通车条件;2018年3月15日,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获批准正式交付澳门特别行政区使用。港珠澳大桥预计将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落成后,由香港驾驶至珠海及澳门,将会从4至5小时路程大幅缩减至约30分钟。至2035年,预计每日有5万至6万车辆及每日23万至25万人次。人工岛上除了检查大楼外,亦会包括无人驾驶列车,用以接载旅客由检查大楼至香港国际机场登机,港珠澳大桥的旅客到达香港后毋须入境,可以透过无人驾驶列车直接到达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对于无法过境车辆,口岸附近将会设立停车场,另外亦有公共巴士接驳。

              (节选自“百度百科”)

              (1) 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将创下哪些工程之“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五段中“预计”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人工智能构建未来世界

              凯文·凯利

              ①未来的25年, 最为重要的技术变化就是这个世界将更加智能化。这是未来的走向,也是人类未来的轨道。

              ②大多数时候, 人工智能在后台运作,我们看不到它。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正在取代传统的人力。比如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我们诊断疾病、解决法律问题;在飞机上飞行员可以只操作8分钟,其他时间由人工智能控制等。再比如让人工智能来控制车辆——人工智能控制的汽车不会分心,也不会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在很多领域,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人类的大脑功能,比如网络搜索擎,它有无限的存储量,有极快的运算速度,它的能力让人类望尘莫及。 

              ③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它不是类人脑,但是,它和人类的智慧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种互相依赖和共存的关系。历史上,在工业革命和电气革命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人类获得的能量和自然能量完全不同,比如驱动汽车高速奔驰依靠的就是人造能量。在今后的25年,人工智能也会像人造能量一样,变成日用品。比如现在的汽车使用的是人造能量,如果再加入更多的人工智能,就相当于给汽车装上了“大脑”,它可以和云端、大数据相结合,人工智能就变成了一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和服务。你不需要创造人工智能,只需要像缴水电费那样购买就可以了,而且价格非常低廉。

              ④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力会造成失业,尤其是人工智能有了学习能力,可以“进化”得越来越聪明。但实际上,这些机器人还会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150年前,70%的美国人都是农民,而现在他们的后代中只有1%是农民。如果回到150年前,你告诉他们说你可能会失业,他们会为科技将偷走自己的工作机会而犯愁。但实际上,科技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现在的人可以去做房地产,做IT,做金融,而不只是做农民。这些是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人工智能也将带给我们更美好的未来。那些对效率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当然会取代人类,但是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富有效率的过程,这些工作就不能交给机器人来做,机器人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角色。

              ⑤我们的世界变化的速度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们穿越时空回到25年前,向朋友和家人解释现在的智能设备,并且告诉他们很多技术和服务是免费的,他们一定难以置信。所以我们还是要相信未来,包括相信计算机会越来越小,某一天它可能会和人的身体合为一体。

              ⑥我们处于一个比互联网更为伟大的变革时代开始的阶段,未来20年最伟大的产品尚未问世,而你现在开始了解、接受它们,为时不晚。(摘自《奇闻怪事》2017年第5期,有删改)

              链接一

              ①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总数约30万,而市场需求已达百万量级。根据市场数据反馈,人工智能应用层职位增速尤为显著,其中增速最高的三个职位分别是算法工程师、语音识别以及图像处理。

              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走进生活,其“恐怖”之处也慢慢显现出来。人工智能超越常人的计算、学习能力以及高效的办公效率等都成为业内人士追求的目标。无论是AlphaGo(阿尔法围棋,是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横扫围棋界还是京东首建全球无人仓,都说明了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毫不夸张的预测:在未来数十年中,我们所接触的每一种应用程序都将整合进一些人工智能功能,而如果不使用应用程序,我们将无法做任何事。

              ③人工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类思维模拟的产物。虽然还在研究中,但是不少学者认为人工智能来源于人,也会取代于人。这其中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自主意识。其实,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无疑是多余的,因为没有任何技术是在人类事先考虑周全之后才被发明出来的。

               (摘自网上《区块链、自动驾驶、人工智能鏖战开始 谁将成为下一个风口?》,有删改)

              链接二

              ①未来人工智能将按服务智能、科技突破、超级智能三个场景发展。未来3-5年仍处于服务智能阶段,即技术边际进步,应用海量扩展;中长期人工智能将取得显著技术突破,应用向技术创新领域的纵深拓展;长期人工智能将逐渐发展到超级智能阶段,技术和应用都极度拓展,人工智能将颠覆各个行业和领域。

              ②未来3-5年,在服务智能阶段,数据可得性高的行业,人工智能将率先用于解决行业痛点,爆发大量场景应用。医疗、金融、交通、教育、公共安全、零售、商业服务等行业数据电子化程度较高、数据较集中且数据质量较高,因此在这些行业将会率先涌现大量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用以解决行业痛点。

                    (摘自网上阿里云研究报告《人工智能:未来制胜之道》,有删改)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 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下列说法中,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力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不是类人脑,但可以跟人类的智慧相互补充,互相依赖和共存。
              B.人工智能应用层职位增速最高的三个职位是算法工程师、语音识别以及图像处理。
              C.人工智能的功能,在未来数十年中,都将被整合进我们所接触的每一种应用程序。
              D.人工智能在未来3-5年的服务智能阶段,将率先解决所有行业痛点,爆发大量运用场景。
            • 4.

              藏书楼

              ①中国古代的藏书楼是对我国古代官方机构、宗教寺院、民间团体和私家收藏图书文献的建筑物的统称,也是图书主人、学者和书生研读、辑录、考订、校勘图书的处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过几千座藏书楼,其中有一定影响的达1000多座。中国藏书楼的规模、历史和功绩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

              ②我国古代藏书的历史非常悠久。先秦时期,官方藏书便已很有规模,有商王室藏书、周王室藏书、诸侯藏书等。到了汉代,藏书事业得到极大发展。隋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为印书和藏书事业兴旺提供了技术保障,民间藏书家的人数大幅增长。到唐代,万卷以上的藏书家超过以往历代之和。两宋的私人藏书更盛,藏书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藏书数量之大,均超过宋以前历代总和。明代藏书楼虽数量不多,然极具代表性。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便是最好的例证。清代编辑《四库全书》,分七处贮之,官家藏书在我国古代藏书事业上达到了巅峰。

              ③古代的藏书楼在选址上大都倾向于找个“风水宝地”。如清朝乾隆年间编修的《四库全书》,7个抄本分别藏在“北四阁”和“南三阁”。“北四阁”分别是北京紫禁城皇宫的文渊阁、京郊圆明园的文源阁、奉天故宫(今沈阳)的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南三阁”是镇江金山寺的文宗阁、扬州大观堂的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的文澜阁。这些藏书楼都建在环境优美之地,像杭州的文澜阁,就选址在杭州风景最美的地方。

                ④给藏书楼取名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少藏书家在楼名中寄托情感、志趣。如清朝藏书家孙衣言的藏书处名为“玉海楼”,寓意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明末时的藏书家江元祚,隐居于钱塘,筑草堂于西溪横山堂上,建藏书楼名为“拥书楼”,被赞为“拥书万卷,连屋充栋”。另外,“传经堂”“好古堂”等名称,也同样表达了对经书典籍的尊崇之意。也有许多藏书楼的名称是源自典故的。比如建于明朝中期的“天一阁”,其名取自《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⑤古代的藏书楼在功能设计上也是非常考究的。因为藏书楼主要是用来存放和阅览图书的,所以在建造时,首先要考虑建筑规模必须与所藏图书数量相吻合,要有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其二藏书楼不是单纯存放图书的仓库,也是一个读书治学的地方,所以一般都在内部设计了供人阅读的空间,并且要考虑取书、看书的方便性。这种藏书与读书分开的建筑格局,对于保护图书是很科学的。此外,在设计藏书楼时,还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蛀、防盗等功能。

              ⑥藏书楼还十分注意周围小环境的建设,通过对藏书楼周围小环境的人工修饰和设计,藏书楼达到与整体协调一致乃至增色的目的。特别是明清时期,建造园林式藏书楼非常普遍,当时的藏书楼建筑既是技术,又是艺术,融科技文化和审美文化于一体,极富特色。

              ⑦我国古代的藏书楼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而且也整理传播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性格和文化精神。

              阅读选文④⑤段,筛选信息,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 5.
              阅读说明文,完成1—4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关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南北不同的地域色彩风格。

                  北方的建筑很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往往具有鲜明活泼的特点。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可以经常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朱红色的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的。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色彩就使建筑物变得活泼,富有生趣。例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建筑,红色的门窗,蓝绿色的房檐,再配以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如同京剧舞台上的戏装,华丽而生动。而它们的下面又往往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秋冬之际,在华北平原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这样的色彩效果显得无比动人。同样,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李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当然,我国古建筑的色彩的运用,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格调外,随着民族和地区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别。
              (1) 文章举北京故宫和天坛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国的民俗文化(如秧歌、锣鼓、舞龙、春联、剪纸等)在色彩的运用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请抓住特征介绍其中的一种,并用生动的语言说明它的色彩美。(不少于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本文,说说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建筑色彩的风格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语境,说说文章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大脑的巅峰时刻

              人们总以为自己大脑的巅峰,是在自己记忆力最强的时刻——比如十几二十岁时。我们那时上知古文下背单词,能在一周内(有时甚至是一天内)学完一学期的课程,还能拿到及格……

              然而,十几二十岁,也是我们不忍回顾的“黑历史”最多的日子——说真的,如果我们的大脑那时最棒,为什么它把我们一次次领到沟里去呢?

              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大脑健康中心”的主任,桑德拉•邦德•查普曼就认为,记忆力远不能代表大脑功能。用记忆力来衡量大脑功能,就像用外表来挑选终身伴侣——外表美丑很容易被注意到,记忆力好坏也很容易分辨;外表好当然是优势,记忆力好也能带来许多便利;然而,外表确实不是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项,而记忆力,也不是大脑最强的能力,深思熟虑才是。

              负责深思熟虑的,是大脑最靠近前额的部分——额叶。科学家们曾以为额叶是大脑最不重要的部分,毕竟因手术或外伤失去额叶的人也能存活,而额叶不成熟的人看上去活得还挺好——就是十几二十岁的我们。

              在涉及到幸福生活时,额叶远比记忆力更重要。记不住清朝皇帝顺序不是大事,总是忘记待办事项稍有点麻烦,然而,只要额叶运作正常,你就能评估出“该使用辅助记忆的工具了”,然后做出“用本子或软件提醒自己”的明智抉择。

              如此重要的额叶,却是大脑中成熟得最晚,却衰退得最早的部分。许多人的额叶功能差不多二十来岁才发育成熟,四十岁就开始走下坡路……除非,我们努力锻炼额叶。

              额叶功能就像骨密度,可以通过锻炼来增加。骨质可以储备,认知功能也可以储备。在《你的大脑,你的生产力》一书中,查普曼提出,额叶功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衡量——

              一是策略性注意力 ,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专注力。在信息超载的重压下,额叶需要判断哪些信息可以置之不理,哪些值得关注,并迅速调动大脑集中于重点信息。二是综合推理能力 。额叶能从繁杂信息中提炼出要点、解决方向,并不断观测应用效果,及时进行修正和反思。三是创新力 。运作良好的额叶不会因循守旧,而是会跳脱出固有的观念和做事方式,用不同视角理解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而这三种能力,都能通过持续锻炼来获得提升。现在的研究显示,只要没有罹患大脑疾病,大脑的绝大部分神经元就能健健康康地陪你一生,还会因为不断锻炼而愈发高效。比如综合推理能力,就在许多人60岁后才达到高峰期。大脑的巅峰时刻,不在过去,也非现在,而是将来——但你得精心照料你的额叶。

              顺便说一点,科学家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和90个平均智力的人的大脑做比较,形状和尺寸都无明显不同,不同寻常的是爱因斯坦大脑各部分的复杂性,额叶尤其复杂。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系统科学家艾伯特.格拉伯达提出一个问题:“爱因斯坦是天生具备特殊的大脑让他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还是由于进行伟大的物理学研究导致了他大脑的某些部分出现变化?”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一】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于常海教授说,正常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可以持续的刺激脑细胞,同时健全大脑的连接回路,让大脑工作得更好。一个经常思考、学习的老年人,其经验智慧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人是可以愈老愈聪明的。朋友,当你老的时候,你是希望别人说你“越老越糊涂”,还是希望别人说你“姜是老的辣”呢?                                                (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鲍威尔曾经通过对25—92岁的1583人的理解力、记忆力以及视觉和辨别空间位置的能力进行多次测试后发现,80多岁的人中有1/4—1/3比年轻人毫不逊色。少数八九十岁老人的智力在所有不同年龄的人群中位居榜首。看来,人并不是“越老越糊涂”。(选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怎样才让大脑“永葆青春”?脑科学家建议,要让大脑“永葆青春”可从以下方法入手:(1)养成天天读书看报的好习惯。有益有趣的新闻、妙趣横生的文章,对大脑是有利的刺激,能促进脑力活动,益智健脑。(2)培养多种爱好。譬如和孩子们玩纵横填字、拼图、搭积木等智力游戏,可锻炼空间感觉能力;学一样乐器或绘画、练书法、写文章诗词或对弈、打牌等,可以眼、手、脑并用,协调配合,提高心智。(3)多往外走走,参加有益的集体社交活动。有专家认为,常与才华横溢、谈笑风生的人交往,是促进脑神经发达的最有趣也是最有效的方法。(4)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增强心肺功能,让大脑获得更多的氧。(5)做到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让大脑也得到充分休息。(6)膳食平衡,营养合理,提供足够的养分给脑组织。(7)戒除烟酒,保护大脑。                                                                                                               

                                                                      (选自网络,有删改)

              (1)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2) 下列关于“额叶”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们十几二十岁时,是我们记忆力最强的时候,但还不是我们大脑进入巅峰的时刻。
              B.额叶是大脑中成熟得比较早却衰退得比较晚的部分,所以人们常说“姜是老的辣”。
              C.心理学家鲍威尔通过多次测试后发现,80多岁的人中有1/4—1/3比年轻人差一些。
              D.大脑的巅峰时刻是在将来,所以可肯定地说,人不是越老越糊涂,而是越老越聪明!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多年来,一些地质学家收集到的证据表明,“雪球地球”曾出现过。当时,整个地球连赤道都覆盖着冰层,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家提出,23亿年前的一种细菌可能是使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罪魁祸首。

                  科学家推测,在23亿年前,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出分解水及释放氧气的能力,大量的氧气使当时大气中丰富的温室气体甲烷很不稳定。在至少10万年的时间内,温室效应被破坏,地球没有了甲烷,温度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变得十分寒冷,赤道海洋被大约1.6千米厚的冰层覆盖,大量生物死亡,只有转入地下或在温泉中的生物才得以生存下来。研究小组还证明,在变成“雪球地球”后大约几千万年里,温室效应再次发生,地球温度又逐渐升高,冰层融化,生命重返地球。研究小组的科学家认为, 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1) “雪球地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指的是什么现象(    )

              A.冰层覆盖赤道海洋    B.大量的生物死亡    C.地球环境继续恶化    D.全球结冰的状态
              (2) 科学家推测,地球成为一个“雪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A.温度逐渐下降到零下50摄氏度,在漫长的时间内,地球变得十分寒冷。

              B.一种叫蓝菌或蓝绿藻的细菌突然变异,使地球上的水和氧气极不稳定。

              C.蓝菌或蓝绿藻释放出的氧气使甲烷由不稳定到消失,温室效应遭到破坏。

              D.地球上连赤道都覆盖着厚厚的冰雪层,使地球的温室效应无法发挥作用。
              (3) 文中画线的句子语言表达十分准确,请举例加以说明。
            • 8.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 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 下列关于“中国神药”青蒿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第④段划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青蒿素提取非常困难,屠呦呦医学团队,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反复试验了190次,第191次时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B.青蒿素存在于天然草本植物青蒿中,无色、味苦,是一种针状晶体。
              C.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自噬泡吃掉疟原虫,从而治疗疟疾。
              D.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因为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
            • 9.
              阅读语段,完成1—7题。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以小平台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 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2) 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5分)    (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3) 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吗?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6)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划分这段文章的层次,并说明各层分别写了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扬州个园》,完成1—5题。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开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面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 在文中找出能概括说明个园特点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3) 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文中用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试指出__________。
              (4) 为什么该园取名为“个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每写一处景致,几乎都写到游人的感受,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