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做一颗彩色的露珠 


              杜旌 

              ①晶莹透明的露珠,落在枫叶上就会闪烁出红色;落到荷花上便会表现出生命的苍白。这是它在适应不同的环境时所表现出的状态。而正式这种因环境而改变的特点,才让我们看到了露珠多样的美。人,也和露珠一样,要学会适应。 

              ②仙人掌为了适应沙漠,将叶片变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蝴蝶为了适应环境,改变了体色,躲避了天敌,学会适应是一种策略和智谋,能让生活变得更加丰盈。 

              ③适应一种环境,可以在心灵深处打上鲜明的烙印。年幼的叶嘉莹生活在书香世家。在四合院里,她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伯父在院子里大声吟唱诗词,听到母亲和伯母在房间里小声吟唱诗词。聪明伶俐的她,从小受到良好家庭氛围熏陶。这种环境,给了他创作的源泉,她也在适应的过程中,让心不断地飞翔,成为最漂亮的露珠——蜚声中外的学者。 

              ④适应一种环境,便会在接受环境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心情,从而升华思想的境界。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会有这种的感觉,在每一个人头攒动的场所,如埃菲尔铁塔、卢浮宫,都听不到大声的喧哗。人们静静地欣赏生活的美,品味艺术的圣神。平时习惯了大声说话的我们,在这种环境里更要学会适应。适应安静的环境,我们的心也会变得安静,我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延伸,我们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变成一颗高贵而有素养的露珠。 

              ⑤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热情地面对每一种环境,不胆怯,不多疑,如果每走一步都要前思后想,拿不定主意,最终只会在灰色的阴霾中伤害自己。    ⑥林黛玉是无法适应环境的典型,她放入贾府,处处小心,事事在意,唯恐“别人家笑话了去”。其实整个贾府的人都很关照她,可就因她无法适应,爱她的人也只能敬而远之,不想适应,不代表可以不适应,如在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得被动消极,最终将无法真正融入新环境。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既然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就改变自己。 

              ⑦做一颗彩色的露珠,不断适应环境,学会生存之道,从而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选自《作文素材》有删改)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将第④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完整。 

              首先提出分论点                        然后                              加以论证,最后得出                            的结论。 

              (4)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初中毕业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新的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文章④⑤段,概括文中提到的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 3.

              做人和做事

              ①“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智者的选择。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成就大事。

              ②低调做人,首先要学会谦逊。谦逊是终生受益的美德。一个懂得谦逊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积蓄力量的人。谦逊能够避免给别人造成太张扬的印象,这样的印象恰好能够使一个人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与能力,最后达到成功。谦逊还能够克服骄矜之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人们所尊敬的是那些谦逊的人,绝不会是那些爱慕虚荣和自夸的人。

              ③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低调做人的态度。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原谅别人,标志着一个人有风度,这个人也会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与人相处,不要只想到别人曾经对自己有过伤害,而应多想想别人对你曾经有过的帮助和善行。能够记住别人善行的人,说明自己的心是宽广的;常常记住别人对自己伤害的人,只能体现他自身的狭隘和刻薄。因此低调做人,还要学会宽容。

              ④低调做人,还要常怀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善良是人性中最基本的品格,也是人性里最为朴素的美。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具有崇高的品德,但我们可以做到心存善良,多做善事。最近,桑梓树的博文《从公交车让座谈公务员面试》写了自己乘公交车两次让座位的真实故事,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也许,在外人看来,一起一坐算不上什么,但我却认为,人生就是在许多次的一起一坐中完成一个又一个善举的。

              ⑤做事不同于做人,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充满自信,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勇于向前,是做事成功的重要成因。

              ⑥凡是想成大事者,都有大自信。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三百年”,都体现做大事者的豪迈胸怀。胡雪岩,清末红顶商人,富可敌国,正因为他自信心强,广交朋友,把握机会,勇往直前,才造就了一代奇才。

              ⑦一个人只有自信是不够的,还要有认准方向就不避艰难,锲而不舍干下去的决心和毅力。换句话说,就是做事要有恒心,要有韧性,要一往无前,不要知难而退,功亏一篑。


              在作者看来,“低调做人”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调做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 5.

              (二)对财富的态度

              古往今来,世人对财富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有可取的,有不可取的;有好的,有孬的。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陶渊明对财富的态度,可以说,这种态度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孔子则从大的方面看财富,把国家政治的好坏与个人家庭的贫富联系到了一块,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富而不骄者鲜。”将二千多年前写成的《左传》里的这句话,拿来勾勒今天的现实,仍非常贴切。这句话,是敲向富人的警钟。

              “守得贫,耐得富。”曹雪芹写在《红楼梦》中的这六个宇,非常有哲理,能做到这六个字的人也真是不多,试问,无论古今中外,能"守得贫,耐得富"的人,又有多少呢?守不住贫,便去偷,去抢,去盗,去劫,去争,去夺,去杀……总之,坏事做绝,人性丧尽;耐不住富,便去赌,去嫖,去抽,去喝,去吃,去玩,去耍……也是一句话,是钱乱花变坏了。

              “人无横财不富。”元代张国宾《合汗衫》中的一句唱词,说出了一些人对财富的另一种心态,不过,横财之下多有恶报,为财而奔了黄泉路的大有人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古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都是渴望财富的,但要遵循一位哲人的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也有一些人对财富抱着宿命论的态度,如唐代大诗人王勃说:“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对财富的态度,最可取的是诗圣李白的胸怀,李白吟道:“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按笔者的理解,就是富不骄,穷不悲!

              (1)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释义。

              (1)有

              (2)富而不骄者

              (2) 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主张的观点是什么?这从哪个词能看出来?
              (5) 你是如何理解“守得贫,耐得富”这句话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