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下列四首诗与《春山夜月》题材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绩《野望》
              B.李白《渡荆门送别》
              C.韦应物《滁州西涧》
              D.杜牧《赤壁》
            • 2.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①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②去年,一条铁路要从那儿穿过,我们不得不将她的坟墓迁移到距离村子更远的地方。我们只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

              ③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④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颤,跑到厢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边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透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地将白天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什么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⑧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⑨母亲去世后,我悲痛万分,决定写一部书献给她。这就是那本《丰乳肥臀》。因为胸有成竹,因为情感充盈,仅用了83天,我便写出了这部长达50万字的小说的初稿。在《丰乳肥臀》这本书里,我肆无忌惮地使用了与我母亲的亲身经历有关的素材。

              ——摘自莫言2012年12月8日获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1) 通读内容后,请你为这篇选文拟个恰当的标题,并结合主要内容与作者的情感简要说明理由。

              标题:

              理由:

              (2) 如何理解“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一句话?


              (3) 第⑧段中“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母亲的“矛盾”指什么?


              (4)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

              A.杜甫   
              B.李白
            • 4.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儿子一回家,母亲就高兴得睡不着,直到第二天天明.
              B.儿子长时间没有回家,母亲只能把爱与思念寄托在“寒衣”与“家信”上.
              C.儿子为了不让母亲担忧而向母亲撒谎,之后又承认了错误.
              D.诗人“愧”是因为这些年漂泊在外,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反而连累老母牵挂的愧怍之情.
            • 5.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⑴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⑵,徙倚⑶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⑷。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

              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凭危:指登楼。凭,靠着。危,指高处。

              (1)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尾联“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 6.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完成下列各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水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这首诗是诗人出蜀至_____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____之情。
              (2) 试写出你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理解。
            • 7.

              选出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自己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 8.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刚到北京,天空中飘着小雪,一阵风刮来,让人感到丝丝凉意。北京的朋友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口热腾腾的铜锅,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气滚滚,弥漫在整个屋子。 
                 ②朋友点了一个大号的酸菜白肉锅,加了几盘羊肉,一些牛肉卷饼,然后把菜单推到我的面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 
                 ③“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④北京厨子炒的鳝鱼果然美味,香、脆、鲜美,骨头也剔得干净,没有一点渣子。 
                 ⑤“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北京的朋友问。 
                 ⑥我沉思了一下,就在水汽淋漓的火锅店里,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⑦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 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我凑到摊子前面,盯着油汪汪、黄灿灿的炒鳝鱼,使劲儿地吸了几口诱人的香气,咽下口水,然后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⑧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我们从来不要求妈妈买来吃,妈妈非常了解我们的心理,于是她经常向卖鳝鱼的人央求,拜托他们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⑨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 
                 ⑩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⑪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⑫鳝骨汤熬好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的,鳝鱼骨和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来。 
                 ⑬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特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⑭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了美味的魔术。 
                 ⑮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入了那平凡的汤中,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⑯“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 
                 ⑰大家听得入神,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⑱吃完火锅,我漫步在北京街头,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我回想着妈妈熬制的鳝鱼骨汤的味道,感到我们的生命正是那些看似微贱的东西,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 
                 ⑲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 
                 ⑳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选文给我们很多启示,请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来。
            • 9.

              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犹豫了片刻之后,她问清了书店地址,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

              正如她所料的那样,在书店里站着一个满脸泪痕的小女孩,而旁边的大人们,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一下子冲了上去,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搂到怀里,转身对旁边的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情愿的嘀咕声中,她交清了罚款,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里,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道,如果你要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吧。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她打开房门后,看到了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找谁?”她疑惑地问。但女孩却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她才从那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已经大学毕业,现在特意来看望自己。

              女孩眼睛里泛着泪光,轻声说道:“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您为什么愿意充当我妈妈,解脱了我,但我总觉得,这么多年,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老师的眼睛开始模糊起来,她有些好奇地问道:“如果我不帮你,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呢?”女孩轻轻地摇着头说:“我说不清楚,也许就会去做傻事,甚至去死。”老师的心猛地一颤。

              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 她也笑了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5段中“她所料到的那样”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第5段和第8段都写到了这位教师的笑,两次笑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的善良、高尚、责任心和善解人意,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相关的描写抄写在下面。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女教师问女孩“你找谁?”时,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请你想象一下,女孩的“一大堆话”中最可能有的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拔 下 钥 匙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80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20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

              ⑧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⑨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高架后的路是一条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⑪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⑫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⑬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⑭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⑮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选自新浪网纳兰泽芸博客 有删改)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 第⑩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 文中多次提到“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 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列举出两点。

                                                                                                          

                                                                                                         

              (5) 从本文中,你悟到什么有益的人生道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