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我国的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④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 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是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无穷的景致。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2)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


              ①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②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3)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


              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4) 1997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根据下列材料,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世界文化遗产。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011年,杭州西湖申遗成功,网民们都担心西湖周围的地价、房价又要迎来新一轮的“高潮”。法国雪铁龙公司在中国万里长城拍摄汽车广告,该广告在法国某电视台播出后,招致无数电话怒斥:“我们法兰西民族是有着悠久文明传统的民族,怎能为了拍一个商业广告,竟让汽车爬上人类文化遗产!”该广告从此被束之高阁。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雾知天的经验,流传着许多有关的民间歌谚。要准确地看雾知天,还必须多方面分析观察,综合判断。那么,要分析观察哪几个方面呢?

                  要准确地知天,________看雾出现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晨雾预示天晴,白天、晚上有雾,未来将有绵绵阴雨。因为前者是辐射雾,后者多是平流雾。民谚说得好:“早雾晴,晚雾阴,晚雾不阴,细雨淋淋。”

                  要准确地知天,又________看雾的浓度。辐射雾是地表空气中水凝结而成,因此比较轻淡,可透过雾层见蓝天;而平流雾则由于大范围的暖湿空气受冷形成,看上去比较浓重。所以人们得出结论:“雾气小,天晴好;雾气浓,有大风;雾气重,大雨凶;雾气轻,隔天晴。”

                  要准确地知天,还________看雾的颜色。 辐射雾因为比较稀薄,看来犹如一层乳白色的轻纱;平流雾比较浓重,而且在它的上空,常常伴有云层,不透阳光,看起来像拉上了一层厚实的灰色幔布,显得灰暗。“白茫茫雾晴,灰沉沉雾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 文中二、三、四段横线处应选用下列两个词中哪个词?为什么?

              A.必需    B.必须
              (2) 本文段抓住________雾与________雾的不同特点,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说明了的关系。
              (3) 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 一般情况下,晨雾预示天晴。

              (2)我国劳动人民就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看雾知天的经验,流传着许多 有关的民间歌谚。

              (3)平流雾比较浓重,而且在它的上空, 常常伴随有云层。

              (4)雾生成后到了白天还不散, 往往说明天将阴雨。
              (4) 第三段中“雾气小,天晴好;雾气浓,有大风;雾气重,大雨凶;雾气轻,隔天晴”中加点的雾指________雾,加曲线的雾指________雾,引用民谚作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5) 请给选文拟一个题目:________。
            • 3.

              中国石拱桥(节选)

              茅以升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长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 阅读上文,可以看出石拱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边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①《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②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 第三段最后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 第四段中多处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赵州桥,作用是?引用唐朝的张嘉贞和张鷟的话介绍赵州桥,作用是?
            • 4.
              阅读语段,完成1—7题。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②石阶以小平台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4步不等,共290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 在文中找出两组近义词、两组反义词。

              近义词:(    )——(    )           (    )——(    )

              反义词:(    )——(    )           (    )——(    )
              (2) 对于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5分)    (    )

              A.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的美丽景色。

              B.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摹状貌。

              D.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南往北。
              (3) 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泼墨山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能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吗?请试着写出它们将什么比做了什么。

              如________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_____

              犹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本段重点说明的是(    )

              A.石阶          B.平台                  C.祭殿
              (6)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划分这段文章的层次,并说明各层分别写了什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扬州个园》,完成1—5题。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开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面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 在文中找出能概括说明个园特点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结构形式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并列
              (3) 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文中用几个表示位置变化的词语,试指出__________。
              (4) 为什么该园取名为“个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每写一处景致,几乎都写到游人的感受,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其设计别具匠心,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座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的建筑,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罗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800年历史的古建筑的风格,“既毁了罗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同年,贝聿铭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罗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设计的建筑作品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往往招来非议,但是不久又总是能够成为当地人的骄傲,或者那个城市的一个标志。这就是他的成功所在
              (1) 你如何理解文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 “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句话中的“公认为”改成“认为”行不行?为什么?
              (3) 体会文中加点的“同样”一词的表达作用。
            • 7.
              阅读《故宫博物院》选段,完成1—7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术,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映衬,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 太和殿的装饰为什么有许多龙的图案?请你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文化知识简单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照要求从选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完成下面这张学习卡片的制作。

              学习卡片

              建筑名称

              太和殿(金銮殿)

              建筑规模

              2380多平方米

              外部特征

               

              内部装饰

               

              功用

              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3)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事物?请你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魅    力

                  魅力,即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人们就喜欢看,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亲近,就想与之交往。

                  人的魅力有三个层次。

                  一是容貌、仪表的魅力。人长得美,打扮得体,别人就爱多看一眼,在街上行走,就有人想靠得近些,或者“回头率”高。漂亮__________(不\不完全)等于美,美的内涵要丰富一些。有的人漂亮,还浓妆艳服,并不一定美,总觉得差点什么。差什么呢?风度。风度是打扮不出来的。

                  二是人格、道德的修养。有的人长得不算漂亮,也不一定有权势,也不一定著书立说,但别人爱接近他,向他讨见识,请求他的帮助。他不一定显山露水,也不谄媚也不笼络,但就是有凝聚力。找找原因,就是他的人格,他的道德修养的魅力。人生的第一要义是真诚。这是一切偷奸耍滑、惹是生非、玩弄权术的人所不理解的,也是他们无法企及的。

                  三是思想的魅力。有人为享受而活着,也有人为思想而活着。当然他活着也得穿衣吃饭。一切实践,一切活动,都是他思维的材料。他在不停地思考,思想有时如电石火花,稍纵即逝,他努力捕捉,惟恐它溜走了。一种思想,如一把利剑,能斩乱麻,能开混沌,甚至能照亮黑夜。能成体系者,就是“家”了。思想家也不是神,也会犯错误。犯错误的思想家仍是思想家,他的思想贮存在他的著作里、他的言论里,仍是这个世界的精神财富。思想的魅力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魅力。它高于人格、道德修养的魅力,更高于容貌、仪表的魅力,它不仅有吸引力、凝聚力,而且有影响力。平常说,某某有头脑,大抵是说他有思想。做个有思想的人吧!大而言之,时代呼唤思想家!
              (4) 请在本文第三段的括号里选一个合适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并说说选填该词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鲁迅先生曾说过:“有缺点的战土仍是战士。”选文中有一句话与之相似,请把它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可否将“人的魅力的‘三个层次’”互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作者为什么更强调了思想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是为了求偶而歌唱?

                  这有可能。然而,____________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____________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

                  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其他靠胸部或腹部摩擦来发出声音的昆虫也差不多。正躲在洞穴内产卵的蟋蟀妈妈,受到突然的惊吓会发出悲鸣;被抓获的天牛会竭力鸣叫。危险过去了,它们就不再大叫。

                  也有的昆虫为了自娱、求偶、庆祝欢乐、庆祝明媚的阳光而歌唱。这些昆虫中大部分在遇到危险时就默不作声。

                  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欢歌。

                  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 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探讨了哪两个问题?按文章顺序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这两个问题作者有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横线上。(    )

              A.既……又……              B.不仅……还……

              C.尽管……也……            D.无论……都……
              (4) 文中哪些昆虫会为欢乐而歌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面不属于设问句的一项是 (    )

              A.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

              B.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

              C.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金龟子的发音部位在腹部末端。

              D.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 9.
              阅读语段,完成1—6题。

                  ①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庄严画面。②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湖广总督府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③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④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⑤接下来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 是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⑥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__________(a.聚集  b.齐集  c.汇集  d.召集)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⑦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⑧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散发传单。⑨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__________(a.愤怒  b.愤慨  c.愤激  d.激愤)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卖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
              (1) 下列最能体现选段说明顺序的是  (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顺序        D.总分顺序
              (2) 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序号,请在括号中选择。
              (3) 对②、③两句中的动词辨识准确的一项是(    )

              A.摧毁     冲去    熊熊    冒向    打断

              B.摧毁     打断    撕碎    践踏    结束

              C.摧毁     冲去    打断    撕碎    践踏

              D.深夜     冒向    打断    撕碎    践踏
              (4) 请写出本选段说明的两幅浮雕的名称及其深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加点的“这”字,指代的是(   )

              A.接下来一幅是“五四爱国运动”     B.文中描述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画面

              C.五四爱国运动                     D.碑身南部的浮雕
              (6) 文中转折点的含义是   (    )

              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形势等。

              B.事物发展过程中对改变原来方向起决定作用的事情。

              C.指事物由一个方向转向另一方向。

              D.事物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方向的时间及方法。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乙)胭脂色的早霞,像一片片火绒似的升起在北京西郊颐和园的上空。庄严的佛香阁,缥缈的排云殿,恬静的石坊,婀娜的十七孔桥以及那昆明湖水的十里清波,都被笼罩在一片柔和而又显得幽暗的红光里。整个颐和园,好像还没有睡醒。无论是绿色的树阴,灰色的墙垣,金黄色、瓦蓝色、绛紫色的琉璃瓦,都以其本来的色调,同红色晨霭溶合成一种梦境般的朦胧、梦境般的美。微风不起,水波不兴,暗香扑鼻,夜寒犹存。此时此际的颐和园,真是静极了,美极了。静得叫人生畏,美得令人沉醉。
              (1) 甲文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 文章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不同体裁的文章主要表达方式也不同,但往往在表达方式上也有共同点。甲文以_____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_____为主。分别从甲文和乙文的最后一句找出甲、乙文在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
              (3) 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2)整个颐和园,好像还没有睡醒。(        )
              (4) 请把乙文“胭脂色的早霞……而又显得幽暗的红光里。”这两句改写成有关颐和园的说明文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