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知天地之奥秘,敬自然之神奇。

              一个被忽视的敌人

              ①在哥本哈根的全球气候大会上,如何减少二氧化碳以及碳排放,再次紧紧抓住了世人的眼球。然而,科学家也指出,当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碳排放身上时,很可能忽视了另一个非常危险的敌人——臭氧。

              ②臭氧问题的讨论被哥本哈根气候搁置在一旁,而实际上,臭氧是温室效应很强的一种气体,而且转移性极强。据英国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公布的研究显示,臭氧污染物只需几天时间就可进行“跨洲旅行”。

              ③人们早已知道污染是一个全球化现象:科学家在爱斯基摩人和北极熊身上找到了几千公里以外的工业国家生产的重金属残物和污染物;而太平洋的某部分洋面全被塑料袋和其他污染物覆盖。所以,臭氧其实只是远距离输出污染物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分子。

              ④对造成上述污染现象的人类来说,臭氧确实令人头痛。当臭氧在大气层变得稀少的时候,它就失去了阻挡紫外线以保护地球生物的重要功能,但它在对流层过分集中时,其对动物和生物所起的作用就如同毒素一般,不但会使植物的叶子氧化,还能损害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

              ⑤不过,假如臭氧在高空稀少,在地面过于集中,这时的问题就出在人类身上了,这是冷却气体和喷气在高空造成的恶果,大名鼎鼎的氟利昂就是这些冷却气体之一。《蒙特利尔协约》虽然规定了限制使用这类气体,但仍然需要许多年才能使围绕在极地上空的赫赫有名的臭氧洞消失。

              ⑥不得不承认,人类在减少对流层臭氧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糟糕。对流层的臭氧在二十世纪增加了两倍,它的产生是太阳对氮化物的辐射造成的,而氮化物又是汽车尾气排放、烟囱、火化以及森林大火等造成的。

              ⑦研究证明,臭氧的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转移性。印尼滥伐森林就可能与蔓延到西部非洲的臭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法国,乡村的对流层臭氧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在亚洲和美国的春季,情况亦是如此。这些臭氧的来源和流动的踪迹已被美国大洋与大气层研究机构的科学家调查清楚。

              ⑧目前仍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的是,这些“进口”臭氧最终落地之后会对农业、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怎样的后果。此事关系重大:欧洲环境研究所2007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证明,臭氧污染是导致地球上2.14万人早死的罪魁祸首。在农业方面,也有相关研究指出,由于臭氧污染导致歉收,2000年全球范围内的损失高达140亿至260亿美元。

              ⑨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因臭氧造成的污染高峰较前些年有减弱之势。这同采取了严格的废气排放措施有相当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常性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科学家预计,未来十年臭氧污染增长最快的地区将是非洲和亚洲。

              ⑩同二氧化碳不同的是,臭氧在大气层里只能生存几个星期。科学家认为,控制臭氧将有双重好处:一方面控制了温室效应,另一方面也对抗了气候转暖。

              ⑾全球已有多国通过了于1988年签署的、有关控制远距离国界大气污染的协约,旨在应对酸雨并减少氮化氧气体的产生。而臭氧问题的防治工作,还有待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通力合作。

              (摘自2010年2月9日《科技日报》

              (1) 臭氧污染问题是人类的“敌人”,请写出这个敌人的两大特性。 (2) 造成臭氧浓度偏高的人类活动有哪些?写两点即可。 (3) 第⑦段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取一种说明其作用。 (4) 本文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以外,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试从文中找出一例,简要赏析这一特点。 (5) 积累链接:在刘方平的《月夜》中春气萌发,虫声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描绘了一幅自然和谐美好的场面,请写出相应的诗句
            • 2.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我要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 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 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阅读选文,将表格补充完整。

              故事情节

              老编辑的情感、态度

              中年妇女走进车厢

              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

              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脸色更难看了

              中年妇女忘带身份证

              毫不客气地提出投诉

              (2)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析第⑤段划线的句子 (3)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第⑧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概括评价文中的中年妇女。

              优点:                        

              缺点:                        

              (5) 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至少写出三点) (6) 积累链接:请写出《陋室铭》中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
            • 3.

              我的邻居吴冠中

              ◆阎纲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轻风拂面,也将头发渣舞向空中;后来,在理发店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四人座,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因为他是那里的老顾客。

              ③邻居们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万贯家产了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上百幅,消费却极其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几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

              ④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⑤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都是一108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生铁铸造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的。

              ⑥他和相濡以沫的她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

              ⑦吴老经常在我们楼下买天津煎饼,有时是保姆给他买。近年来,他不吃了。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

              ⑧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一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珍贵的物件啊!为了防范赝品行世,吴冠中釜底抽薪。

              ⑨多次接触之后,我对吴老的文学观略有所悟,就是特别注重用文字表现感情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以文字抒难抒之情,是艺术的灵魂。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数千年千姿百态的坎坷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所以,我敢狂妄地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骨会软很多,少一个画家则不然。”

              ⑩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朴,平易而固执,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再回顾他坎坷万状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神注视枕卧在杂花野草中“《    》”和“《    》”的鲁迅——他的那颗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容易理解。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1) 本文记叙了吴冠中作为大画家之外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三件事)。 (2) 文章写的是吴冠中,为什么在文中又分别写到了理发店老板娘和卖煎饼的妇女? (3) 请你用原文中的四个双音节词概括吴冠中先生性格特征。 (4) 根据第⑩段内容,在其空格处填上两部鲁迅的小说集名称。 (5) 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作者以“我的邻居吴冠中”为标题的妙处。 (6) 积累链接:一个精神的贵族,一个生活的平民,一个视金钱名利如粪土的画家,一个孤独而瘦小的老人,一个当代的隐士,中国知识分子气节与风骨的化身,这就是吴冠中。他的这种品性可以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黔娄之妻说的一句话来概括,请你写出来。
            • 4.

              亲嘴里的鱼钩

              顾振威

              ①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

              ②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

              ③又问,嫌鱼有刺?薛松还是摇了摇头。

              ④我们就对薛松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鱼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国好多人长寿就与他们多吃鱼肉多吃醋有关。尽管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偶有聚会,薛松对色香味俱佳的鱼肉还是视而不见。

              ⑤            A流逝四年岁月。毕业聚会,我们流了太多太多的难分难舍的泪,说了太多太多的暖人肺腑的话。今日一别各西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我们都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

              ⑥薛松颤着声告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我像是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把父母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把学校当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商店。顶撞老师是小菜一碟,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为了使我走上正路,父亲饱含热泪恳求过,苦口婆心劝告过,声色俱厉恫吓过,义愤填膺打骂过,但这些都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后来,我迷上了钓鱼。认为池塘边一坐,十多分钟就会有惊喜拽上岸,这要比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趣多了。学校后面就有个池塘,我每天都扛着鱼竿去钓鱼,学校是一分钟也不想进了。

              ⑦这天,我刚走出大门,父亲就追上来拽着我扛的鱼竿不松手。我用力一拉,父亲倒在了地上。他老人家哽咽着说,薛松,我求你了,去学校读书吧。你不答应,我就跪在你面前不起来。我高昂着头望着蓝蓝的白云天,丝毫不为所动。别去钓了,父亲气愤地说,论岁数,爹比鱼大;论体重,爹比鱼重。你要钓就钓我吧。父亲说着就将鱼钩挂在他的嘴唇上,鲜红的血流了出来。

              ⑧父亲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是那样的凄苦无助。他才五十多岁,脸上却是沟壑纵横,半白的头发零乱在头上。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一颗心。

              ⑨醇浓的亲情使我的心不再坚硬如铁。泪水          B就蒙住了我的双眼,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面前。

              ⑩父亲笑了,尽管脸上热泪纵横。他忍痛拔掉嘴里的鱼钩,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此后,我见了鱼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嘴里的鱼钩,心中就会充满痛苦、不安和愧疚。

              ⑪你父亲太伟大了,我拍着薛松的肩膀说,参加工作后,你要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啊。

              ⑫薛松哭了,泪水狼藉满脸,哽咽道,我是想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可我到天堂里去孝敬吗?父亲坟前的柳树,已经有胳膊粗了啊!

            • 5.

              细读鲨鱼故事,感悟人生理趣

              上帝没有给它鳔

              ⑴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鱼表面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⑵上帝把这些鱼放到大海中的,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的身体比水重,这样,鱼一旦停下来,它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了。
              ⑶出乎上帝意料的是,上帝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这对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而很快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⑷亿万年之后,上帝忽然想起那群鱼。他想看看那些鱼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道,当初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⑸当上帝将海里的鱼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⑹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⑺鲨鱼说:"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我们就会沉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 。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⑻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

              (1) 读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游弋是因为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上下浮沉,是因为                。 (2) 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来形容现在的鲨鱼。

              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3) 鲨鱼没有鱼鳔,却在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了海中霸王,原因何在? (4) 第⑻段“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你觉得上帝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你的理解。 (5) 请写出《狼》中表现文章主旨的的句子。
            • 6.

              酸菜

                                                 ◆二毛                                    

              我看见初恋的冬菜心/被一遍粉红所风干/厨者正加细嫩之词微腌/然后加糖、蜜月、醋、热吻、芥、带卤入依偎之中/当盛大的宴席醉云饱雨/青脆的酸菜开始解酒解腻

                                                                                                                                                                                          —题记

              ①在他乡几十年,最能让人想起的便是家乡的美食,而这些美食中最让人日夜思念的往往是那一坛一坛的腌菜。

              ②每到冬天来临之时,我的家乡大西南边远山区的菜市上,总能看见用几只木桶装着的酸菜,黄亮黄亮的,飘着清酸之香。

              ③家乡的酸菜是由青菜(芥菜的一种)腌制而成,腌制方法与北方熟渍酸菜的方法有些类似,但不撒盐;与川西平原的泡制法就大不相同了。川西平原的做法是将青菜洗净晾干之后,直接进入泡菜坛子长时间(多为周年以上)泡制而成。家乡酸菜则是将青菜洗净,入沸水锅里汆水捞出,放进大木桶或木盆里,然后去加工豆腐的地方提一桶滚烫的膏水(用石膏点出的豆腐水),加入木桶里,每天加一次。在冬季一般只需五至七天便可发酵成熟烹制上桌了。

              ④中国做酸菜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周文王和孔子都是酸菜的爱好者。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的“菘咸菹(zū)法”,就是用白菜渍成酸菜较早的文字记载。诗人龚自珍曾把贫贱之酸菜与江南高贵的杨梅和笋拿来媲美写过一首诗:“杭州梅舌酸复甜,有笋名曰虎爪尖。笔以苏州小橄榄,可敌北方冬菘腌。”其中“北方冬菘腌”就是北方的酸菜,说明酸菜的名气在清朝的时候就很大了。

              ⑤诗人袁枚的酸菜,是用浙江杭州、台州产的仿冬菜即卷心菜为原料做成的,其腌制发酵的方法与京冬菜、津冬菜、川冬菜基本相似,只是各自所加的调味料有所不同而已。清人童岳荐编撰《调鼎集》中收有一款酸菜:“冬菜心微腌,加糖、醋、芥末,带卤入坛中,微加酱油亦可。又用整白菜下滚水一焯,不可太熟取起,先用时收贮,有煮熟面汤,其味至酸,将焯菜装坛,面汤灌之,淹密为度,十日可用。若无面汤,以饭汤做酸亦可。又将白菜披开、切断,入滚水一焯,取起,即刻入坛,用焯菜之水灌下,随手将坛口封固,勿令泄气,次日可开用,菜既酸、脆,汁亦不浑。”显然,此款酸菜的做法发扬光大了袁老先生的做法,并且沿用至今。

              ⑥在家乡,酸菜有许多种吃法,最常见的是“炝炒酸菜”,即把酸菜切成细末,然后用力挤干水汁,在净锅里炒干水分起锅待用。放少许菜油六成热时,放干辣椒节炸成偷油婆(地方语,蟑螂)背颜色,旋即放入酸菜快炒,出香味时,加盐、少许味精、葱起锅而成。那酸香、辣脆、爽口,舀一瓢盖在一大碗刚从甑子蒸出来的白米饭上,唏哩呼噜的猛扒几口,塞满口中咀嚼,快乐下咽,好吃得像卵形(地方语,好吃极了),纵使你有多少肥、多少腻和多少恨都统统给你一解而光。

              ⑦酸菜虽贫贱,但家乡的酸菜在当地是能登大雅之堂的,年夜饭上的最后一道一般都是解腻开胃的酸菜。还有在红白喜事的席面上,酸菜也为必上之菜。迄今为止,家乡农村的人家都还有在春节来临之前自己做酸菜的习惯,并常作为礼物相互登门赠送。

              (1)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家乡的酸菜?

              (2) 

              第④中为了说明“中国做酸菜的历史”,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3) 

              题记与第⑤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都写了酸菜的腌制方法,但语言风格却不相同,谈谈两者的区别。

              (4) 

              第④段中划线的“传说”二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5) 

              赏析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

              (6) 

              美食让人思乡,美酒更引发人的思乡之情,但战功未建的将士却不能归乡,《渔家傲·秋思》中“                          ”就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 7.

              读书琐忆

                                                 ◆琦君

              ①我自幼因先父与塾师管教至严,从启蒙开始,读书必正襟危坐,面前焚一炷香,眼观鼻,鼻观心,苦读苦背。桌面上放十粒生胡豆,读一遍,挪一粒豆子到另一边。读完十遍就捧着书到老师面前背。有的只读三五遍就琅琅地会背,有的念了十遍仍背得七颠八倒。老师生气,我越发心不在焉。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眼看着袅袅的香烟,心中发誓,此生绝不做读书人,何况长工阿荣伯说过:“女子无才便是德。”他一个大男人,只认得几个白眼字(家乡话形容少而且不重要之意),他不也过着快快乐乐的生活吗?

              ②但后来眼看五叔婆不会记账,连存折上的数目字也不认得,一点辛辛苦苦的钱都被她侄子冒领去花光,只有哭的份儿。又看母亲颤抖的手给父亲写信,总埋怨辞不达意,十分辛苦。父亲的来信,潦潦草草,都请老师或我念给她听,母亲劝我一定要用功。我才发愤读书,要做个“才女”,替母亲争一口气。

              ③古书读来有的铿锵有味,有的拗口又严肃,字既认多了,就想看小说。小说是老师不许看的“闲书”,当然只能偷着看。偷看小说的滋味,不用说比读正经书好千万倍。我就把书橱中所有的小说,一部部偷出来,躲在远离正屋的谷仓后面去看。此处人迹罕至,又有阳光又有风。天气冷了,我发现厢房楼上走马廊的一角更隐蔽。阿荣伯为我用旧木板就墙角隔出一间小屋,屋内一桌一椅。小屋三面木板,一面临栏杆,坐在里面,可以放眼看蓝天白云,绿野平畴。晚上点上菜油灯,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母亲怕我眼睛受损,我说栏杆外碧绿稻田,比坐在书房里面对墙壁熏炉烟好多了。我没有变成四眼田鸡,就幸得有此绿色调剂。

              ④小书房被父亲发现,勒令阿荣伯拆除后,我却发现一个更隐蔽安全处所。那是花厅背面廊下长年摆着的一顶轿子。三面是绿呢遮盖,前面是可卷放的绿竹帘。我捧着书静静地坐在里面看,绝不会有人发现。万一听到脚步声,就把竹帘放下,格外有一份与世隔绝的安全感。

              ⑤我也常带左邻右舍的小游伴,轮流地两三人挤在轿子里,听我说书讲古。轿子原是父亲进城时坐的,后来有了小火轮,轿子就没用了,一直放在花厅走廊角落里,成了我们的世外桃源。游伴们想听我说大书,只要说一声:“我们进城去。”就是钻进轿子的暗号。

              ⑥在那顶轿子书房里,我还真看了不少小说呢。直到现在,我对于自己读书的地方,并不要求如何宽敞讲究,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也许是童年时代的心理影响吧。

              ……

              ⑦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1)______。中年读书,如(2)______。老年读书,如(3)______。”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1)______,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2)______,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3)______,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

              (选自《琦君散文》,有删改)

              (1) 文章①②两段中作者的读书态度由“此生绝不做读书人”到“发愤读书”的转变,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琦君擅长以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请你品析第①段划线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肚子又饿,索性把生胡豆偷偷吃了,宁可跪在蒲团上受罚。

              (3) 第③至⑥段写到了作者幼年读书时的两个非常隐蔽的场所,请你找出来。 (4) 作者在第③段中写自己“看《西游记》入迷时忘了睡觉”的经历。你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你的读书经历谈一谈切身体会。 (5) 请你根据张心斋关于三种读书境界的理解,将下列三个四字词分别填在第⑦段的(1)(2)(3)处。(只填序号)

              A.庭中赏月       B.台上望月    C.隙中窥月

              (6) 积累链接:作者在文中说“任是多么简陋狭窄的房子,一卷在手,我都能怡然自得”。刘禹锡曾在仕途中不顺,即使身居陋室,也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以“_________,_________”明志。(请你写出这句话,8个字)
            • 8.

              母 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 有一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父亲说:“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 文章第②段开头说“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中的“这”指代的是什么? (2) 第③段中划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3) 根据文意,请在第④段的横线上补写出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不超过30字) (4) 通读全文,说说这些普通人身上有哪些宝贵品质?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⑤段划线句子的的理解。 (5) 作者从人物身份的角度,给本文命名为“母亲”。现请你结合文章的主旨重新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6) 中国虽然饱经磨难,但我们中国人拥有最为可贵的品质,从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一直在为构建《大道之行也》中"天下为公,            ,             ."的理想的大同社会而努力.
            • 9.

              杰西·欧文斯事件

              ◆(澳)马克斯·苏萨克

              ①在莉赛尔的记忆里,她好像亲眼目睹了鲁迪小时候的那桩糗事。事实上,她已经成为他幻想的观众中的一员了。早就没人提这件事了,但显然鲁迪是念念不忘的,以至于当莉赛尔回想往事时,对那个全身涂成黑色的小男孩在草地上跑步的样子,简直历历在目。

              ②事情发生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杰西·欧文斯跑完了4×100米接力赛,赢得了他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第四枚金牌。据说因为他是劣等的黑人,希特勒拒绝和他握手。这件事传遍了全世界。不过,即使是最喜欢种族歧视的德国人,也为他取得的成绩而惊奇不已,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他的胜利。但没人比男孩鲁迪更崇拜他了。鲁迪是斯丹纳家六个孩子中的一个。由于饥饿,他永远都像没吃饱似的。

              ③这天晚上,鲁迪悄悄地溜出来,跑到了厨房里。他从炉子里拿出些木炭,在手里捏碎。“我现在准备好了”,他暗自微笑。他用木炭仔细地涂抹着身体,把全身上下都涂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色,连头发上都抹了一遍。鲁迪看着窗户玻璃上自己的影子,激动地咧开嘴笑了。他穿上背心和短裤,蹬上脚踏板朝大街上骑去,准备去休伯特椭圆形运动场。他的裤子口袋里还装着几块用来“补妆”的木炭。

              ④那天晚上的月亮躲进了云层,周围的黑云把它遮得严严实实。

              ⑤鲁迪翻过栅栏,一溜小跑,到了百米跑道的起点。他兴致勃勃地做起了热身运动,那副模样真是笨拙。站在起跑点上,他等待着那个属于他的时刻的到来。

              ⑥此时,月亮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和重重黑云一起密切关注着他的动静。

              ⑦“欧文斯的状态看来很不错,”        A          ,“这可能是他最伟大的一次胜利……”他与想象中的其他运动员握手,祝他们好运,虽然他知道他们已经没有机会赢自己。想象中,发令员示意他们就位。休伯特椭圆形运动场的每一处角落里仿佛都挤满了观众。他们都在欢呼着一个人的名字,不断为他加油——那人当然是鲁迪,只不过他现在叫杰西·欧文斯。

              ⑧全场安静下来。

              ⑨他赤裸的双脚紧抓着地面,他能感觉到脚趾缝里全是泥土。应发令员的要求,他改成了蹲式起跑——发令枪在夜空中发出清脆的响声。前三分之一赛程里,比赛波澜无惊,但浑身涂成黑炭的欧文斯最后的冲刺时刻,马上就要到来。

              ⑩“欧文斯跑在最前面。”        B          ,庆祝他跑完空荡荡的直道,跑向那仿佛喧闹的人群。他们在为奥林匹克的辉煌胜利而欢呼。他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冲向终点时,终点线在他胸前裂成了两段,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诞生了!

              ⑪ 在他赢得了胜利的跑道上,梦想变成了令人心酸的现实。欢呼的人群中,他爸爸就像个恶魔一样站在终点线上,或者至少是个穿着西装的恶魔。

              ⑫ “你在干嘛?”看到变成黑炭的儿子带着胜利的喜悦出现在他面前,他吼道,“你到底跑到这儿来干什么?”一阵微风吹过来,观众们一下子无影无踪了。

               ⑬ 鲁迪弯下腰,嘴里还在喘气,他把双手放在膝盖上。“我是杰西·欧文斯”,他回答道,仿佛这是最自然的一件事。他的语气里甚至还有一种得意的暗示:我看上去怎么样?可是等他看到爸爸睡眼蒙眬的样子,这种洋洋自得的感觉就立刻消失了。

                                                                                                                                      ——选自小说《偷书贼》(有删改)


              (1) 虽是一个人的赛场,但跑步过程却波澜起伏,请将故事的情节补充完整。

               ⑴  ——做热身运动——   ⑵   ——起跑比赛——“欧文斯”冲刺

              (2) 下面两个句子是从第⑦段和第⑩段的横线处抽取出来的,请结合上下文,将它们还原到AB两处(只写序号)。

                ①鲁迪为自己尖叫起来  ②鲁迪为自己做着这样的现场解说  

              A:                      B:                

              (3) 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说说第⑧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你认为爸爸支持鲁迪的梦想吗?从哪里看出来? (5) 读完全文,你认为鲁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 如果请你重新为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拟怎样的标题? (7) 男孩鲁迪为梦想而奔跑,渴望实现人生理想。辛弃疾也渴望建功立业赢取功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就表达了这样的雄心壮志。
            • 10.

              幸福着的苏东坡 ◆刘诚龙

                 ①今晚月光很好,伫立窗前,仰望天上月似一团银,如鸟一声叫,手机滴答响:哥们,玩微信吧,我们一起去看晚会。呵呵,我不会刷屏高科技进入现代晚会,我只会翻页旧心情,去搜索远古的晚月。

                 ②我搜索到了公元1083年10月12月夜,这是苏东坡的夜晚。这夜,也是天上月似一团银,老苏没给我发微信,他给我发来微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我____A____苏东坡的幸福,这老头怎么能这样过得爽心快意呢?他没有手机玩,他没有电视看,他没有游戏耍,他怎么能够,他怎么能够过得那么惬意舒心?

                 ④苏东坡没有快乐的理由。元丰六年这个夜晚,是他外放黄州的第四年,这个夜晚没甚特别啊,只是近乎十五,尚非一轮满月。黄州黄州,到底是花黄之州,还是心黄之州?自京都外放,前途黄了,心情不黄么?四年了,这么久了,依然还在黄州。人生苦短,前途更苦短,机关里过活,年龄是个宝,谁能拖得起?你一停四年,会有多少帆板宦海里争渡。

                 ⑤我____B____的是苏东坡的那份旷达。玄都观里桃千树,新科进士,都摇头摆尾,在玄都观里看桃花盛开呢,他却扛起一把锄头,往开满菜花的东坡,去挖土种丝瓜,种黄瓜,种茄子辣椒。看桃花开,看杏花开,看菜花开,看野花开,这般闲,也是闲得起来的?东坡先生闲得很落心。“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黄州惠州儋州,都是春睡美。没心没肺,亏他真睡得着

                 ⑥这夜晚,东坡先生也乱了些心了。他睡不着了。是想起一句什么诗?急于要与人共赏?是想起了一则什么典故,急于要与人去笑一个?是想起来汴京城里某一段往事,急于要与人说一说?是如一阵太阳雨,阳光心底忽然淅淅沥沥有了心事,急于要与人去吐一吐?深夜里,可以相打扰的人在哪?出席东坡先生这个夜晚的,是月,是水中藻,是竹柏影,是跟东坡先生一样一个闲人的张怀民。

                 ⑦我最羡慕东坡先生一派天真。夜已深,月已斜,衣服已经脱了,睡在床上了,他忽地跳将起来,要去找朋友玩去。他不想想朋友睡了吗?他不想想人家不骂他神经痛吗?半夜三更,从床上爬起来,去扰乱他人的清梦,阁下心中没有顾忌?东坡先生什么也没想,什么也不用想,他披衣而起,穿着一双拖鞋,就往朋友家跑去了,深夜里跑去了。跑去并无事,只是乱扯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夜晚,无来由地,睡不着;无来由地,想找个人聊一聊。找谁?重新开机,手触屏幕,一溜一溜的名字,如一排排街边树一般过去,翻尽通讯录,谁是你的张怀民?

                 ⑧城市的夜晚,夜再深,都有人。看那街头的夜宵摊,指针指向了三更,还有人在那里吆三喝四,酒吧里夜更深,人更多,那里有你可以去会的人吗?打开电脑,登陆QQ,这有个群,那有个群,会有嘀嘀嘀嘀如雨打芭蕉,滴答到天明;更有些寂寞的人,深夜了,也跟你一样睡不着,闪啊闪啊,闪着他与她的头影,这许多QQ里,谁是你可敲门的人?点开,关闭;点开,停顿,还是关闭了对话框。

                 ⑨东坡先生是最幸福的:因为天真,他幸福;因为旷达,他幸福;更因为他有跟他一样闲人的张怀民,他是最幸福的。我们地球村里,比东坡先生那黄州小城里,人多了多少倍?白天,我们不会少人,跟你唱歌的,跟你跳舞的,跟你碰杯的,跟你打牌的,跟你发短信的,跟你玩微信的……夜晚呢,也不会比白天少人,对门的麻将哗哗通宵响;对街的歌厅笙歌彻夜……

                 ⑩可是,今夜睡不着了,谁是你可以披衣起来,跑去跟他乱扯淡的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