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赵广拒画

              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①。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②。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 

              【注释】①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②建炎:南宋高宗的年号。贼:这里指金兵。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  

              (3) 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列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

            • 2.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 礼运》)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只划一处)

              ①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②是 故 谋 闭 而 不 兴

              (2)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1)屋舍俨然(    )     (2)阡陌交通(    )

              (3)不独其子(     )   (4)货其弃于地也(  )

              (3) 翻译下面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 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                      

              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5)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 3.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①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终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②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④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迭也。”行者服而退。

                [注]①行者:过路人。②所以:用什么方法。③未及移时:还没过多少时间。④术:方法。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农夫耕田  于:_______________

               (2)欲则不达  速:______________

               (3)行者而退  服:______________


              (2) 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

              (3) 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农之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则寓言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
              有 颁 犒 均 给 军 吏 秋 毫 无 犯。
            • 5.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⑧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不亦乎                   说: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吾身                省:________________

              (3)温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

              (4)为人谋而不乎?            忠: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上文中选择一则(或一句),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5)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 6.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雍也》)

              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1)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小句画一处,共两处)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亦 乎_______  
              (2) 吾日三 吾身_______  
              (3) 不习乎? _______

              (4)曲而枕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

              (2) 划分节奏,用“/”断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 翻译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来表现狼的狡猾?请各举出一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6处。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 谓 也 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 葬 之 以 礼 祭 之 以 礼。“

            • 9.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23.()对甲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画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2)解释下列加横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____        2河曲智叟以应____

              3无地土____                   4公止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公从之,又欲行。

              (4)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 10.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改)

              (1)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其为盗之言     (2)遂垣凿室 (3)以生吾禾,吾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