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权劝学(及背诵课文《木兰诗》)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①可 汗 大 点 兵      ②非 复 吴 下 阿 蒙

              (2) 下面加下划线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愿市鞍马     B.但涉猎  木兰户织

              C.往事耳   昨夜军帖    D。不知木兰女郎 安能辨我雄雌

              (3)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蒙辞军中多务   以:________    ②出相扶将  郭:_______

              ③即刮目相待     更:________

              (4) 翻译。

              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问答题

              A.原文哪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把《孙权劝学》分为两层,并归纳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1) 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①余幼时即学( )②录毕,送之(   )

              慕圣贤之道(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2) 请用“/”画出句子的2处停顿。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3) 翻译句子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4) 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5) 、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6) 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   ①  ,乙文中范仲淹“被谗受贬”的原因是是:       ②
            • 3.

              材料一: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②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④。

              材料二:欧阳公⑤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⑥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逮:及、到。此句指隔壁的烛光透不过来。②邑人:同乡人。③文不识:人名 ④大学:大学问家。⑤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⑥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①主人而问衡(    )      ②以至夜忘食(     )

              ③家贫无(    )          ④成大学(     )

              (2) 下列“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读之  B以刀劈狼首  C太夫人以荻画地  D自以为大有所益

              (3) 请用两个标点给下列句子断句。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4) 翻译下列句子。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5) 匡衡与欧阳修这两个人物有哪些相同点? (6) 由材料一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两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 (7) 积累链接:请写出一句关于勤学的古诗              ,              
            • 4.

              越王勾践世家(节选)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乃苦身焦思,置胆子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①弊,轻锐②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③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④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lí)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 A ?且夫君王早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⑤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pí)。

              注释:①罢:通“疲”,困乏,疲惫。②:轻锐:指吴国精锐士兵。③请成:请求讲和。 ④布:陈述。⑤君:统治

              (1)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字。

              ①欲之(    )  ②反受其 (     )③乃迸兵(   ) ④乃其面(   )

              (2) 请用四个逗号为下列句子断句。

              衣 不 重 采 折 节 下 贤 厚 遇 宾 客 振 贫 吊 死 与 百 姓 同 其 劳。

              (3) 在文中找出与“肉袒膝行 前”的“而”的用法相同的句子,请写出来。 (4) 翻译下列句子。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

              (5) 第一自然段划线句子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6) 越王勾践为什么多年后能够战胜吴国?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7) 知识链接:越王听从范蠡的建议正好印证了《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中的最核心的一条是            ,           。(六个字)
            • 5.

               登泰山记

              [清]姚鼐

              ①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 A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③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 B 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 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④戊申,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⑤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 C ,皆不及往。

              ⑥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⑦桐城姚鼐记。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诗文集》

              【注释】①汶(Wèn)水:也叫汶河。②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③蹬(dèng):石级。④负:覆盖。⑤徂徕(cú lái):山名,在泰安东南。⑥摴蒱(chū pú):又作“樗蒲”,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这里指博戏用的“五木”。五木两头尖,中间广平,立起来很像山峰。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阳(  )      是(   )      晦(    )    或(   )

              (2) 请将文言语气词“者”“也”“之”填入文中的A、B、C处。 (3) 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5) 作者与友人在哪个季节登泰山?文中最能反映当时气候之恶劣,登山之艰难的句子是? (6) 从全文看,作者以                为线索,主要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7) 积累链接:《望岳》中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
            • 6.

              《列子》一则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一处。

              (1)乃援琴而鼓之。

              (2)吾尝三战三走。

              (2) 解释加横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1)峨峨兮若泰山 (         )     (2)初霖雨之操 (        )  

              (3)鲍叔进管仲(        )       (4)与鲍叔贾 (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甲】【乙】两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开仓民   (       )       ②曾范县令  (       )

              ③值荒     (       )       ④上有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阻之

              A.观之正浓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是吾剑之所从坠          D.至之市

              (2)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3) 翻译下列句子。

              (1)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译文: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译文:                                                                        

              (4) 从文中可以看出郑燮是一个怎样的人?
            • 8.

              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 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4)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在 相 位 者 多 龌 龊 循 默

              (15).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⑴普少吏事 (       ) ⑵为相(       )⑶读之竟日(       )   ⑷用其人(       )

              (16).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文中原句回答。

              【1】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给赵普带来了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研读下面几句话,说说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 9.

              阅读理解

              (一)阅读 《藤野先生》相关语段

              (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这一学年没有完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事,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填空

              甲段中两个加横线的“他们”分别指的是    A   (人)和   B  (人);加点的“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甲段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乙段内容,“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文章《青 虫 之 爱》(毕淑敏)

                 ①我有一位闺中好友,从小怕虫子。

                 ②大家不止一次地想法治她这个毛病。早春,男生把飘落的杨花坠,偷偷地夹在她的书页里。待她走进教室,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从此再也不敢锻炼她了。

              ③许多年过去,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中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我择柿子椒的时候,突然钻出一条青虫,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然后用杀虫剂将那虫子扑死,才想起酷怕虫的女友,未曾听到她惊呼,该不是吓得晕厥过去了吧?

              ④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啊,你居然不怕虫子了?吃了什么抗过敏药?

              ⑤女友苦笑说,怕还是怕啊。只是我已经练得能面不改色,一般人绝看不出破绽。你知道我为什么怕虫子吗?我撇撇嘴说,我又不是你妈,我怎么会知道啊!

              ⑥女友说,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怕虫就是和我妈有关。我小的时候,有一次叫虫蛰了。从此以后我妈只要看到我的身旁有虫子,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一来二去的,我就成了条件反射,看到虫子,真魂出窍。

              ⑦后来如何好的呢?我追问。女友说别急,听我慢慢说。有一天,我抱着女儿上公园,那时她刚刚会讲话。我们在林荫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⑧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⑨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倒不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如果我倒了,就会摔坏她。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我一喊,就会吓坏了我的孩子。于是我硬是把喷到舌尖的叫声咽了下去。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一定从此种下了虫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了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⑩【B】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在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⑪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了地上,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

              ⑫那只虫子,就在地上慢慢地爬远了。女儿还对它扬扬小手,说“拜拜……”。我抱起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⑬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我说,原来你的药,就是你的女儿给你的啊。

              ⑭女友纠正道,我的药,是我给我自己的,那就是对女儿的爱。

              读文本,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A】我下意识地将半个柿子椒像着了火的手榴弹扔出老远。(从修辞角度)

                                                                                  

              (2)【B】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长大以后第一次把一只活的虫子,捏在手心,翻过来掉过去地观赏着那虫子,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从描写角度)

                                                                                  

               联系全文思考,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细读文本,请结合文本内容说说文中的女友是位怎样的母亲?

                                                                                  


              (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无从书以观 (       )   (2)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         )

              (3)四僵劲不能动(       )     (4)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        )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作者在行文中写“同舍生”的优越条件,其目的是什么?

                                                                                   

              读了上文,你从作者最终学有所获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 10.

              阅读《马说》,完成(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故有名马( )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④执而临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