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 大丈夫   诚:真正,确实
              B.以顺为 者      正:准则,原则
              C.独行其            其:代词,自己的
              D.富贵不能             淫:迷惑
            • 2.

              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 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均相同的一组是
              A.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               赴:奔赴
              B.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              辞:离开
              C.公子 一开口,如姬必许诺         诚:如果
              D.公子遂 晋鄙兵进                 将:率领
            • 3.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下列句中“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渔人甚异之  
              B.具答之  
              C.忘路之远近  
              D.闻之,欣然规往
            • 4.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节选自《礼记》)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以下四组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学然后知不足 则 面墙之士
              B.知不足,然后能自            寒暑易节,始一
              C.有嘉肴                     有子羔、原宪之贤

              D.人 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送杜少府任蜀州
            • 5.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 意不在酒

              B.濯清涟 不妖             人不知 不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且 置土石

              D.同予 何人               陈胜 ,阳城人也
            • 6.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

              ①便还家__________      

              ②此人一一具言所闻________

              ③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

              (3) 翻译句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写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辨别古今异义词。

              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

              入学舍   (      )             

              默记    (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8.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②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③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非其上:非难他们的君王(认为他们的君王不对)。 

              ①   为民上: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君王)。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然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

              A.予尝 古仁人之心       /不 甚解
              B.居庙堂 高,则忧其民 /不可久居,乃记 而去
              C.贤者亦有此 乎       /而不知太守之 其乐也
              D.游人 而禽鸟乐      / 国怀乡
            • 9.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北魏 郦道元)

              【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 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兜笼不能容    乘奔御风    B.公步行苦          多趣味

              C.路矣          沿溯阻      D.五六壮佼者来      属凄异


              (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遂浴黄山汤泉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有(《陋室铭》)

              C.实是欲界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卖油翁》) 


              (3) 翻译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 翻译句子


              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5) 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 10.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①胡贼:指进犯的西北少数民族 ②郡:郡县所在地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下车引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忍委之
              B.无义之人
              C.而入有义之国
              D.送孟浩然之广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