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 能 (通“举”,选出来)  
              B.男有 ,女有归 (职业、职分)
              C.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夫的人)  
              D.盗窃乱贼而不 (兴起)
            • 2.

              【甲】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选自《陈涉世家》)

              【乙】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②卫鞅:即商鞅

              (1)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 )

              A. 吴广以为   豁开朗        B.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力拉崩倒之声

              C. 令既       百废兴        D. 恐民不信    悍吏来吾乡

              (2) 下面哪一项中加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 )

                A.皆指陈胜     B.有亭然临于泉上者       C.富人于五所也        D.白玉之环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怪之,莫敢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自己的话说说陈胜、吴广为什么要“置书鱼腹”“篝火狐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商鞅认为法令能够推行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采用什么办法实现了这一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①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②。其地杂番③,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④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⑤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⑥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任:担负得起; ②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 ③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 ④鬻yù:卖。 ⑤仰:依赖、依靠。 ⑥我曹:我们。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番人所据

              A.语兄 罔不 势象形(《核舟记》)

              B.牧不废也 若听茶声 (《核舟记》)

              C.始得 师学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D.继盛 子弟秀者百余人 盖 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 4.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②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③城府。

              越信宿④,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⑤蜿蜒下赴大壑,盖涧

              水尔。桑畦麦陇⑥,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⑺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

              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⑻ “雪窦山”字。(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

              注:①涩:不通畅。②负:背靠。③类:类似。④越:过,信宿:连住两夜。⑤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⑥陇:通“垄”。 ⑺牧竖:牧童。⑻髹(xiu)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寻    向所志    病终
              B.舍    便 船     屋 俨然
              C.去    停数日,辞      乃记之而 (《小石潭记》)
              D.道    不足为外人 也    伐竹取 (《小石潭记》)
            • 5.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 )
              (2) 下列画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     无以 志  明:明确、坚定。
              B.无以 远      致 :达到                慢      淫:放纵
              C.不能 精      励:振奋                 躁      险:危险       
              D.不能 性      治:治理                  意与 去  日:每天
            • 6.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孙仲谋攻合肥  故克

              B.预料城之不能下 此何不为福乎

              C.此于用气者也   京中有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    克之

            • 7.

              下列句中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则谁?            有仙则         

              B.获有所闻            中往往语

              C.跨州连郡者不可数    臣不受恩感激   

              D.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年九十

            • 8.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   ①彰:曹彰,曹操第二子。②膂力:体力。  ③课:督促。  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好乘汗马击剑    黑质 白章
              B.此一夫 用        君将哀而生
              C.使各言 志        真无马邪
              D.将奈何           吴广 都尉
            • 9.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湍绿潭                   吴广 爱人
              B.当立者 公子扶苏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温故 知新                  人不知 不愠
              D.云梯 械                    魁父
            • 10.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10、下面加下划线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2) 1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以中有足乐者”一句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    )

               

              (3) 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4) 1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弗之 (放松)        稍降 色(言辞)
              B.负 曳屣(箱子)      以 拥覆(被子)
              C.寓 逆旅(旅店)        缊袍 衣(破)
              D.执经 问(请教)      援疑 理(询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