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 对下面语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 能                                    与:选拔                   

              B.谷年十 五                          有:又

              C.故外 而不闭                                户:大门                 

              D.欲 之                                        捐:捐献
            • 2.

              阅读《虽有嘉肴》,回答14-15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虽有 道          日中不               
              B.择其 者而从之     不知其
              C.而不思则罔      学半                
              D.此之谓乎       回也不改
            • 3.
              找出每组中对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并在后面横线上改正。
              (1)A、年与时(放松)                             B、意与 去(岁月)
              C、遂成 枯落 (凋落,衰残)    _________________
              (2)A、 行甚远(连接,紧跟)                        B、 野有麦场(看,视)
              C、恐前后受其 (敌人)       _________________
              (3)A、前狼假(睡觉)                                  B、 暇甚(图谋)
              C、 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_________________
              (4)A、四十而不(迷惑,疑惑)                    B、温 而知新(旧的)

              C、东碣石(到达,登上)         _________________

            • 4.

              【隆中对】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而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因人曰 屏______ 

              (2)欲大义于天下 信_____

              (3)此天所以资将军  殆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5.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通“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周代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士既事者兼月: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时时而进( ) (3)公狐白之裘( )

            • 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斗折蛇行,可见______
              (2)王曰,何______
              (3)无与乐者______
              (4)子敬好琴______。
            • 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虽乘御风 ______             ②无丝竹之耳 ______
              步于中庭 ______          ④便还家 ______ 。
            •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     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出师表》)
              B.会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     估计              (《陈涉世家》)
              C.民国富而不知存恤             兴旺富裕          (《隆中对》)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           道歉              (《唐雎不辱使命》
            • 9.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钉板上下弥束 ______  
              虽乘御风, ______     
              不亦乎 ______       
              好之者不如之者 ______ 。
            • 10.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无案牍之劳     ②清涟而不妖     ③陶后有闻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紧扣“德馨”这个中心词,从室外景、往来人和室中事三个角度突出了“陋室不陋”。

              B.两文都提及了古代名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委婉地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志趣。

              C.乙文从不同方面描绘了莲的美好形象,其实目的在于以莲自喻,突出自己的“君子”风范。

              D.乙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目的在于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的美好形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