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就业是民生之本。从经济上说,增加就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能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下列选项正确表示这种循环过程的是


              A.
              B.
              C.
              D.
            • 2.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单靠量化宽松政策难以解决制约增长的结构性障碍,且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着眼点还要放在做强实体经济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
              ①做强实体经济是基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②“双创”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单靠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带来负外部效应,表明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存在
              ④“双创”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模式的创新,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近年来,我国GDP一直保持着7%左右的增长率,但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比重不断下降。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应该

              ①降低贷款利率→鼓励贷款消费→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③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消费水平 

              ④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者工资→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 材料一

              注:2007年,中国开启第一列高速列车,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8万公里,且远不会停止建设。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8万公里高铁线路。
              材料二: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材料三: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新丝绸之路),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建设,这又将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无限商机。“一带一路”涉及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泰国、柬埔寨及东南亚地区。也将为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不断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积极意义。
            • 5. 十八大以来,“新常态”已成为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共识,安徽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好新常态带来的新机遇,推进安徽新一轮发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抓住机遇:改革为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4年安徽省第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信息。
              材料二 简政放权:改革为转型升级提供强力保障
              自我“清权”、审批“瘦身”……去年以来,安徽省政府审时度势根据省情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和政务公开力度,以此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充分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开展督查确保政令畅通,也是安徽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手段。安徽省政府就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了两轮督察,并对部分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第三方评估,接受群众监督。开展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政策,以确保政策落到时处,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2)请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解读材料,并分析安徽省政府上述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 6.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新常态阶段演化。
              材料一: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一般来讲,恩格尔系数高于60%为绝对贫困,60%-50%为温饱型,50%-40%为小康型,40%-30%为富裕型)
              (1)观察材料一,图1和图2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如果你是一位生产经营者,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你打算怎样创新经营以适应人们消费观念的新变化?
              材料二:西方有句谚语形象说明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该由上帝管的由上帝管,该由凯撒管的由凯撒管”。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垄断现象、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政府应该拿出三张清单(图3),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3)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学常识》相关知识,说明政府落实“三张清单”对我国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相关产业依托大数据等技术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趋势日趋明显。“众筹”、“余额宝”、“滴滴打车服务”等网络新业态的出现,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出租车服务行业等产生冲击。面对新形势,能否以“决策新常态”应对“网络新业态”,考验着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4)结合材料,依据《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应以怎样的“决策新常态”应对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
            • 7. “十年磨一剑”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于2015年2月25日完成全部文本的草签,这将对中韩及东亚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中韩贸易概况
              国家 项目              数值 同比±%
              中国 进出口总值(单位:万亿元人民币) 26.43 出口:14.39 49
              进口:12.04 -0.6
              民营企业进出口值 9.13 5.1
              机电类产品出口值 8.05 2.6
              7大劳动密集类产品出口 2.98 4
              消费品进口值 0.936 14.9
              中韩贸易 总额(单位:亿美元) 2354.65(占韩国整体贸易额的25.74%) 对华进口:902.79 7.9
              对华出口:1451.86 -0.5
              注:中韩自贸区一旦建成,预计对中国GDP增长将贡献1-2个百分点。中国向韩国出
              口排名前三位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同时,在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继续保持优势。而韩国在电气、音像设备、光学、照相、医疗设备、汽车及其零附件等方面占据优势,将给中国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韩自贸区建成后,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材料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正在向第三次升级迈进,大消费时代已经来临。目前中国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实质性转变,旅游、4G网络、文化传媒、电子信息等消费出现大幅增长。2014年访问韩国的中国游客达720万人次,经济效益有望达22万亿韩元。仅春节期间,就有近13万人到韩国旅游购物。
              (2)据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反映的这一经济现象的认识。
            • 8. 以往我国的进出口主要通过美元等外币计价和结算,常出现美元“生病”,中国“吃药”的现象。2015年11月30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可作为主要大宗商品跨境合同的重要计价和结算工具。这有助于我国(   )
              A.通过商品价格引导和调节生产规模
              B.减少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汇率风险
              C.稳定国内市场,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贸易摩擦
            • 9.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4年15.8个百分点。下表是2016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前8名的省份。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河南

              湖北

              四川

              河北

              零售总额

              (亿元)

              34738

              30646

              28707

              21971

              17618

              15649

              15502

              14365

              人均消费(元)

              32020

              31121

              35590

              39666

              18585

              26744

              18896

              19346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同是各地消费水平存在差别的根本原因

              ②江苏人均消费明显高于广东,表明江苏的发展水平高于广东

              ③零售总额和人均消费额的提升会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改善

              ④我国供给侧改革成效初见使经济的发展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