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每个人都有退休的时刻,都有需要养老的一天,无论是家庭式养老,还是社会化养老,最终都将作出一种选择。如何优雅地老去,值得人们思考。
              材料一  中国著名的人文学者,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卖掉房子住进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这引发了社会对养老问题的广泛关注。
              【各方声音】
              钱老:卖掉房子去“租房”养老,这是我能够承受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就是我的想法。入住养老社区后,我生活的很好。现在只用做3件事儿就行了,第一是修养身体,第二是写作,第三是跟朋友聊天。
              某退休职工:退休后,我们相继看了几家养老机构,心里发凉,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就像“搁浅”了一样。理想的养老院非常稀缺,真希望社会上的养老院,对我们既有生活上、医疗上的照顾,更有精神上、文化上的关怀。
              某家庭子女:我的父母身体不行,我们工作很忙无法精心照顾,所以从放心的角度考虑把父母送往养老院生活,但是我们却遭到了亲戚朋友们怪异的眼神,甚至还被说三道四。
              (1)在当今老龄化社会,是否选择养老院养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能回避的,我们终将老去是不争的规律。上述各方声音,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材料二  目前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医养分离”的现象。首先是“老而缺养”,满足不同养老需求的社会养老机构缺乏;其次是“养而缺医”,一些养老机构缺乏医疗功能;第三是“医而缺人”,在职业化层面,医疗养老缺乏专业人才;第四是“人而缺管”,在行业管理层面,医疗养老缺乏行业管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在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应该如何作为?
              材料三  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对社会发展和自身健康都有积极作用。让老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3)请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老年人如何老有所为?并举例说明。
            •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如图 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①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②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中国为3870美元,美国为10645美元。
              表1   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年份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 0.76 1370
              2010年 1.11 1530
              2020年 7.0 2100
              材料二  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国务院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起来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提供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商品和服务;培育养老服务市场,让老年人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
              (1)指出材料一图和表的信息。运用生产和消费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如何破解“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
            • 3. 材料一
              (1)描述图中所反映的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特点,并简要说明其经济影响。
              材料二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50到70张。同时,我国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就在这不到30万从业人员中,40岁以上人员占到一半以上,高中以下学历占到七成。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蛋糕巨大,未来发展前景可观。
              (2)新毕业的大学生小明觉得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决定投资养老产业。请你试为他策划一个创意项目,申请创业投资基金。须考虑可行性和收益性,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自圆其说即可)
              材料三  居住在家里,白天有人上门洗衣、送饭、料理生活,晚上还能在家人陪伴下度过长夜,感受亲情;居住在社区养老中心,每天看到的是自己熟悉的一草一木,太阳底下,还能跟自己熟悉的“老姊妹”、“老邻居”唠唠家常……这种养老模式,既符合中国人居家养老的习惯,又以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解决了老年人“无人养”和“无暇养”的问题,因而受到重视并广为推崇。
              社区养老将老人,子女、社会服务机构、政府、居委会多方力量整合在一起,共同努力实现“老有所养”。
              (3)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和社区应怎样在社区养老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材料四  爱子女是自然现象,爱老人是文明现象。老人既需要物质供养。还需要精神关怀和慰藉。在养老服务中,社会志愿者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4)如果你是学校学生会主席,请你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撰写一封倡议书,呼吁同学们参与到养老志愿服务中来。
                            关爱老人志愿服务倡议书(草稿)
              亲爱的同学们:
              (原因)

              倡议:
              (具体措施)
              XX中学校学生会
              2016年4月5日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有30年的历史。2013年中央决定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但该政策并未有效遏制青少年人口减少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消费需求、经济发展、人口安全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就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展开一系列课题研究,经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立即放开“全面二孩”政策建议。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谈谈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适时调整的认识。
            • 5. /空/ 材料二 /格//空格2016年1月1日起面放开“二孩开始实施,但生问题是复杂的题,涉多社题调查:有的育青年已经极筹“二胎了;有的表示坚决“二孩”则还在豫、观望之中。是否生“二胎”们不同的选择,“二孩”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
                材料一/ 年来随着国经济社的发展口总量然保续增长但惯性趋弱人口老速度加快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发生了很大变生生、优教优育的生育观正在。这些因素都从客上推动了我国计划生政策的调整。放开“单独二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完,专家表示,放二胎可调节构缓解口老龄化,不会致人口暴涨,既顺应群众期盼,又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结合材,运用“唯物辩证法两个特征”的识,分析我国计政策整的必要性。
              阅读材料,回答。
              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中国特色会主”关识,说明政府如才不会让“越来越多国人安买单”?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二五”期间,我国针对需求不足,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这对当时经济稳定增长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国内、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往一些扩大内需的政策逐渐难以奏效。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资金使用的引导和监督不到位,使相当大一部分资金流入房地产、钢铁、水泥等行业,导致这些行业产能过剩;一些地方政府对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能及时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政府对新的消费热点涌现预见不足,市场信息披露不充分,新产品、新产业得不到及时发展,新供给不足,出现大量国人境外购物。供需错配亟需需求侧和供给侧齐发力。
              材料二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主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1)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责无旁贷。请运用政府职能相关知识分析图与材料一所反映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一、二和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供给侧改革措施将如何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来化解供需错配矛盾。
            • 7. 材料一

              注:2007年,中国开启第一列高速列车,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1.8万公里,且远不会停止建设。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1.8万公里高铁线路。
              材料二: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的商业运行速度迅速提高,旅行时间的节约,旅行条件的改善,旅行费用的降低,再加上社会对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高速铁路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
              材料三:中国正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新丝绸之路),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大对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基础设施和轨道交通建设,这又将为中国高铁“走出去”提供无限商机。“一带一路”涉及高铁建设规模达到2.63万公里,占全球高铁建设计划规模的28.3%,占中国有望参与海外高铁总里程的76%,项目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泰国、柬埔寨及东南亚地区。也将为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包括资金、技术、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进而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
              (1)图1、图2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不断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社会的知识点,分析说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的积极意义。
            • 8. 伴随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15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资本通过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
              2015年,S省发行了“政府引导型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规模为15亿元,其中财政引导资金3亿元、某创投公司2亿元,银行、保险等机构投资者10亿元。在养老基金的扶持下,养老机构及其服务规模将扩大,养老产业链条将延伸至老年健康、医疗服务以及银发旅游、教育、文化娱乐等更多领域。
              (1)解读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PPP模式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义。
              材料三
              S省老年人口1513万,占总人口的15%0近年来,该省着力实施“文化养老”工程:加快老年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建设,建成老年活动中心(站、室)6.8万多个,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和政府兴办的旅游景点对老年人免费开放;出版一批适合老年人阅读的大字体版本书籍,打造一批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戏剧、电影、电视作品;组织开展全省“敬老文明号”创建和宣传活动,积极引导23万注册志愿者为空巢、失独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建设基层老年文体组织,全省近60%的村和90%的社区都有舞蹈队、秧歌队等老年文艺团体。
              (2)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知识,分析S省是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