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有关统计显示,我国的轿车生产企业从少数几个厂家猛增至100多家,但其中年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近年来各地又掀起了造车热,仅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支柱产业选择汽车的就有11个。(注:国际公认的汽车规模效益为年产量200万辆)  
              材料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轿车的需求量正逐年攀升,从2001年的不到50万辆,到2008年的近350万辆,需求量增长近6倍。汽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收入的不断提高,私人轿车拥有量开始不断攀升;而“别人有,我也有”的心理,也使得私人轿车逐渐“驶入寻常百姓家”,使更多的人体会到了“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  
              材料三:近年来,我国小汽车的价格每年呈现出约15%的下跌趋势,“降价潮”席卷全国。降价风潮不只局限于中低档轿车,几乎所有汽车行业都同时进入了“价格大战”的“战国时代”,降价已成为我国汽车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有专家指出,汽车降价绝不是一种简单的让利行为,对外来说,降价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对内来讲,则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内部革命”。
              材料四:2010年8月2日,福特汽车公司在英国伦敦举办交接仪式,正式把沃尔沃轿车公司的资产交割给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至此,吉利收购沃尔沃大功告成,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成功收购国外豪华汽车企业和品牌第一宗,也是中国踏上汽车强国之路的重要一步。
              立于1924 年的沃尔沃汽车公司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也是瑞典最大的工业企业集团,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沃尔沃汽车以质量和性能优异在北欧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安全系统方面,沃尔沃汽车公司更有其独到之处。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22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近年来,私人轿车拥有量不断攀升。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6分)
              (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分)[
              (4)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为吉利集团出谋划策:如何进行“内部革命”成为市场的常青树? (8分)
            • 2.
              【题文】材料一:某国有机械企业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经营者主动寻求由效益好的某汽车制造厂实行兼并,兼并两年后,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倍,实现扭亏为盈。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化公司、南化公司、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
              材料三:通过优化重组,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企业,如海尔、长虹、宝钢等,他们通过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有什么经济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公司企业应如何搞好生产经营。(9分)
            • 3.
              【题文】(12分)材料一: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延续往年的火爆,报考人数超过了146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00:1,而竞争激烈程度排名前十位的职位,无一例外地超过了2000:1的比例。一方面是热门职位被争抢到“烫手”,另一方面却仍有62个职位无一人通过资格审查,往年惯常冷门的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今年继续坐“冷板凳”,很多职位无人问津,真可谓冷热两重天!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工作经验、资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职位。二、特殊照顾考生人群数量少,如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员办事处的职位指定须具备西部志愿者身份才能报考。三、职位属于一线,工作较为艰苦。
              材料二:由于《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规定得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有一些条款难以操作,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消除操作上的困局,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08年9月18日,国家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问题:⑴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8分)
              ⑵如果企业没有按《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办事,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4分)
            • 4. (12分)材料一: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延续往年的火爆,报考人数超过了146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100:1,而竞争激烈程度排名前十位的职位,无一例外地超过了2000:1的比例。一方面是热门职位被争抢到“烫手”,另一方面却仍有62个职位无一人通过资格审查,往年惯常冷门的地震局、气象局等部门今年继续坐“冷板凳”,很多职位无人问津,真可谓冷热两重天!究其原因,主要有:一、工作经验、资历要求高,专业性强的职位。二、特殊照顾考生人群数量少,如审计署驻郑州特派员办事处的职位指定须具备西部志愿者身份才能报考。三、职位属于一线,工作较为艰苦。
              材料二:由于《劳动合同法》部分条款规定得不明确,在实践中导致有一些条款难以操作,为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消除操作上的困局,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08年9月18日,国家颁布实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问题:⑴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8分)
              ⑵如果企业没有按《劳动合同法》及其条例办事,劳动者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4分)
            • 5. 材料一:某国有机械企业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资不抵债。企业经营者主动寻求由效益好的某汽车制造厂实行兼并,兼并两年后,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倍,实现扭亏为盈。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化公司、南化公司、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
              材料三:通过优化重组,我国诞生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明星公司企业,如海尔、长虹、宝钢等,他们通过改进技术、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有什么经济意义?(9分)
              (2)结合材料三,说明公司企业应如何搞好生产经营。(9分)
            • 6. 材料一: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制约就业的因素
              具体表现
              观念因素
              93%的大学生不选择毕业后创业
              区域因素
              78%的大学生不愿意毕业后去西部就业
              能力因素
              55%的大学生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
              信息因素
              29%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准确掌握就业信息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