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上图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 GDP的比重(%)
              注: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二: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C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材料三: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峰论坛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新职业、新岗位,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实现机会公平、权利公平、人人参与又人人受益的包容性增长。要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强化人才支撑、营造良好氛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1)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提出建议。
              (3)结合材料三,分析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材料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从2016年起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增加对贫困地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阐述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 3.

              新常态是“习式热词”之一。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

              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刊登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系列报道和评论员文章。新常态主要有四个特征:中高速,经济增速换挡回落、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优结构,经济结构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新动力,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多挑战,面临新的挑战,如:产能过剩、要素价格上升、创新能力不足、贫富差距拉大、环境污染严重等。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应如何适应“新常态”?




              材料二:为了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需要,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为《意见》部分内容:

              (2)请根据材料一表中《意见》部分内容回答其相应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三:提质增效是新常态的本质。新常态的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

              (3)综合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这一理念引起了某校高一(9)班同学们的浓厚兴趣,他们围绕“共享发展”的理念,搜集了一些材料开展了探究活动。

                 名词链接: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共建是共享前提,要共享“蛋糕”,就必须先共建“蛋糕”。改革开放38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1)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共建“蛋糕”,把蛋糕做大。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观点一: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人人平均、不存在差别才是公平。

              观点二:收入分配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必须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就是公平。

              (2)请你参与观点的交锋,谈谈你对收入分配公平是如何理解的。

              [平而后清 清而后明]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不容忽视。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处在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注:基尼系数是测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统计指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3)请你为我国如何“分好蛋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贡献你的经济学智慧。

            •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但根据调查,一方面,“手上有钱,心中无底” 是当前大多数手中有余钱的中国老百姓的普遍心态,教育医疗和房屋修建等方面的高昂费用和预期支出,让许多老百姓平时总想着如何攒钱而不敢花钱。另一方面,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广大农民消费力不足,占全国人口2/3以上的农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商品,农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此,有识之士指出,政府应该综合采取多方面措施,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大胆地花钱,同时也学会更聪明地花钱。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增强老百姓的消费信心,让更多的人能更大胆地花钱?

            • 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对此也作出了不懈地探索。由于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理顺分配关系,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新理念。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实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完善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符合企业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的分配机制。
              (1)根据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我们在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上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现阶段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正确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