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成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材料一  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指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的工作机制。中央各部门必须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履职尽责。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确保中央制定的脱贫攻坚政策尽快落地。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建立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
              材料二  中国目前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5%到6%.《决定》提出,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人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任务相适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落实精准扶贫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并阐明如何发挥财政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指出,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西部某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难题:农业科技总体落后且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产销存在脱节问题;一线农民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现代科技接受能力较弱;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生产农产品、提高单产上,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等现代农业的理念仍然滞后。该县学习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后,决心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确保到2020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2015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领性文件,《决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许多实举措、硬政策。《决定》明确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该县应怎样坚持创新发展以推进农业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 3. 未来五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决胜阶段。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必须补齐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最大短板,重点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收入差距较大等突出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应该怎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要求:
              (1)围绕主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是小康生活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旅游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材料一  2014年预计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约36亿人次,增长10%,人均出游率已经接近3次;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民间资本占57%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打破了国有、集体资本一统天下的格局;全年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汪洋副总理指出,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材料二  自2013年10月1日旅游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多次开展旅游法执法检查。2014年9月,检查组赴陕西、浙江等5省(区)实地查看当地的旅游基础设施情况,检查旅游市场秩序,听取当地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的汇报,召开座谈会了解旅行社、景区、游客的意见,并向当地政府反馈了检查情况,要求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旅游法贯彻实施力度,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发展旅游业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为什么要开展旅游法执法检查。
            • 5.
              国务院决定2011年继续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对下乡的家电进行价格补贴。这有利于( )
              ①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②改善农民的消费结构
              ③促进相关企业的生产发展
              ④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下列政策措施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
              ①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在部分行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减轻企业税负
              ②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③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④中国继续以暂定税率的形式对煤炭、原油、铁合金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 7.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其中的粮食生产,这是因为
              A.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B.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C.注重粮食生产,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
              D.注重粮食生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 8.
              2009年我省将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农业补贴力度,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这些措施
              A.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农业的增产B.有利于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C.充分发挥了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D.强化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
            • 9.
              (28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三  立足国情、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别国城市化经验教训,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思想。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的布局要科学,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抓实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保障他们获得平等的市民权益;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正确性。(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