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本次立法是按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将现行排污费制度向环保税制度转移。”届时,已施行三十余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结束使命,退出历史舞台。此举有利于(  )
              ①提高纳税人环保意识,强化企业治污减排责任
              ②降低企业排污成本,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税收杠杆的调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2. 2015年11月30日,中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继续推进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实现中国承诺需要(  )
              ①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
              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坚持绿色发展
              ③政府实施经济调节,逐步淘汰传统产业
              ④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给予绿色企业税收减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经济”,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引起全国人大代表的热议。
              材料一  “新经济”一般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不仅包括“互联网十”、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等。为加快“新经济”发展,2016年国家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牧益分享比例,实现了从以政府为主导的增长机制向以市场为主导的增长机制的转变。
              材料二    有全国人大代表指出,要大力发展“新经济”,政府应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减少行政审批,因地制宜地调整监管策略,及时清理阻碍“新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章制度;解决部门规划打架、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厘清和归并政府备部门职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服务上;加强改善民生,刺激消费增长,形成供给与消费共同提升的盘性循环,与供给侧改革形成合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国家重视“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说明国家是怎样发展“新经济”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该人大代表的观点对政府提高履职能力有何启示。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期间我国两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单位:%)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
              单位GDP能耗降幅 2.01 3.5 3.7 4.8 5.6
              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3.5 5.02 3.7 6.1 6.1
              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材料二:2015年11月30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从宏观层面分析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可采取的手段。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理由。
            • 5. 18世纪的产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工业化历程,许多国家通过工业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有学者据此把工业化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从唯物辩证法看,工业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  )
              ①是客观的,因而与人无关   ②是必然的,不可改变
              ③是具体的,因时因地而异   ④是变化的,因势而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环保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设备制造、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活动的总称。
                  材料一 近十年以来,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年增长率约为15%--20%,大大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度。与生活相关的环保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环保产品消费趋热。随着大量资本融入,2015年环保企业多达25710家,从业人员总数达328万以上,同时出现了国内环保市场产品质量不高,行业的投资供大于求,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在设备制造、产品生产方面,一些关键材料和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大力促进环保产业提档升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环保产业提档升级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加强环境法治建设,既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环境治理的改革方向。我国非常重视搞好环境法治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环境立法工作的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涉及环境立法的问题,领导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通过法律的完善和执行,让环境违法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排污单位和监管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举报平台和制度,使每个公民都成为环保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公民在环境法治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 7. 当前,一个新的名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新常态”。
              材料一“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变化。
              (1)下表列出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一些“新常态”。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适应新常态。
              角度 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措施
              从生产能力者 由传统产业长期供给不足,转向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 示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 由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这种转变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 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现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 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材料二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一系列改革方案密集出炉,全面深化改革也正在形成“新常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足球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耒说,需要充分履行职责,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2)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应如何履职,推动这些改革方案落到实处。
              材料三“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质量,既要敢于出招善于应招,又要勇于破藩篱、扫障碍,通过改革破除旧的体制机制,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3)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改革能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 8.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的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上述要求的依据。
            • 9. 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空气质量达到了良好水平,这段时间的蓝天被网友称为“APEC蓝”。要使APEC蓝常在(  )
              ①污染企业应该停产停工,承担社会责任
              ②消费者应该避免盲从,抑制自己的消费
              ③国家应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④全社会都应该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0. 【题文】“人种炸弹”是利用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技术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以产生某种致病菌,并让其针对人体特征上的差异,选择对特定遗传型的人体产生致病作用,以达到对特定人员(如某个家庭、民族、某种肤色的人种等)进行杀伤的武器。研制“人种炸弹”违背了生命科技伦理的下列原则
              ①尊重生命的原则 ②公正原则 ③自主原则 ④安全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