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 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刭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 阅读第①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苏醒过来。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 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 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 结合第④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 结合③④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第⑥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 2.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 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 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 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 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但是到晚春五月初, 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 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 冬天结束, 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 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 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 天气晴朗的空中, 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 在无风的夜晚, 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 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 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 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 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 拿1741 到1750 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 到1930 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 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 春天提前九天.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结合选文内容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选文, 回答下面问题.

              (1) “凡是近海的地方, 比同纬度的内陆, 冬天温和, 春天反而寒冷”一句中加下划线的“凡是”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节选自« 大自然的语言». 请问, 以“大自然的语言” 为标题, 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 但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 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 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 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 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 科学上叫“蛰伏” . 有人会问, 冬天里睡得多、 睡得久, 不就是冬眠吗? 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 拿鱼来说, 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 每当冬天来临, 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 不吃、 不喝、 不游动. 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 但请注意它们的腮! 鱼类靠腮呼吸, 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 腮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 腮几乎不动, 完全处于麻痹状态. 除了呼吸, 冬眠动物的体温、 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 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 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 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 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 以适应严酷的环境. 动物冬眠时, 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 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 冬眠时心脏5 ~10 分钟才跳1 次,实在让人惊叹. 更夸张的是, 它们几乎不呼吸, 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 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 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 , 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 一般来讲, 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 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 寿命短, 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 寿命长. 比如大象能活80 年, 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 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 前者可以活到30 多岁, 后者却只能活到三四岁. 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 如蝙蝠或者棕熊, 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 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 也许还能长生不老! 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 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 不过, 在 2004 年, 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 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 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 基因相似性很高, 如果猴子能冬眠, 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 到那时, 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 岁!

              (选自« 博物»总第146 期, 有删改)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第②段, 指出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加下划线词语“几乎”能否删去? 为什么?


              (4) 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 岁”, 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 

            • 4.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选文有改动)

              (1) 第①段从“生物钟”写起有什么好处?

                                                                                                           

              (2) 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②段中划线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 5.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 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②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 6.
              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剐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塬踩了天帝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万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鞋”;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固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泰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
              (3)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而是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若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也很容易“现丑”,釉中与釉下的书写,会让你笔行不畅,或浮或木,更遑论韵味,趣味。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竟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有藏家细赏之下赞叹,徐仲南手书洒脱秀逸,苍润俊朗;何许人行笔稳健,顿挫变化明显,转折圆浑,字与字之间少连笔,却有绵延直下,一气呵成之势;毕伯涛笔法俊逸秀挺,丰润灵活,有唐寅之气韵……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
              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文章原标题为《远尘淡墨调烟雨》,较原文有删改)
              【注】淬(cuì)铸造刀剑时,把刀剑烧红浸入水中,使之坚韧。遑(huáng)论:不必谈及。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瓷板上的中国书画经历了一个由“三国时期古陶瓷上的文字”、“ ______ ”、“ ______ ”到“清中期瓷板画的兴盛”的演变过程。
              ②文章介绍“珠山八友”瓷板画是从“画”与“ ______ ”两方面具体说明的,而介绍《昌江日对黄山图》则从“画”、“ ______ ”与“书法”三方面具体说明的。
              ③文中最能概括瓷板书画特点的语句是“ ______ ”。
              (2)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作用。
              (3)你认为瓷板书画对创作者有哪些要求?请概括。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扇子的起源和功用
              付秀宏
                  ①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子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② 但是,中国人对扇子的使用发展到后来却是艺术功用大于实际功能。。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书画家在扇面写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③明代大书画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千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更价值不菲。
                  ④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⑤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究气韵迷人。 鸟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位。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清风雅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令人冥思。 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 9.5厘米、横宽1 5 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阴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 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⑥对于工笔书画家,定是意象在心中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 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意趣,挚爱间涌出性情。 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另一同事的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第①段按 ______  顺序,说明了 ______ 。
              (2)说说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认真阅读第⑤自然段,联系本段上下文内容,为段中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出其中三种来,并举例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灶头画    ①灶头画是民间艺人用水彩、水粉等颜料绘制在农家柴火灶上的各种吉祥图案和花边纹样,又称“灶画”、“灶壁画”。
                  ②据资料记载,灶头画大约起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距今将近1500年了。在江南农村,“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
                  ③灶头画主要绘制在灶身、烟箱、灶山、灶帽上。灶头画相传与供奉、祭祀灶神有联系,一般以吉祥喜庆为主题,主要有神像、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植物等题材,常见的图案有“迎财神”、“拜灶君”、“松鹤延龄”、“鲤鱼跳龙门”。民间艺人依灶而画,适形造型,随笔运行,一气呵成,不讲究所绘景物的造型是否准确,只求大红大绿、大吉大利,以寄托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④灶头画结构主次分明。主体画面有单幅和多幅之分,单幅灶画构图完整、造型简单;多幅画面组合时,大小有别,错落有致,图文并茂。灶头画的花边纹样也很有特点,它既是单幅的边饰,又是多幅画面组合的通联图案,尤其是通过各种回纹式的、水波式的、竹节式的装饰,将不同内容的画面衬托得鲜艳夺目,一眼望去像是多景式集中展示的壁画。
                  ⑤灶头画     特殊的文化表征,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
                  ⑥在颜料调制上,灶头画大多使用水粉或水彩,基本色为红、黄、蓝三原色。为使颜色鲜艳且能渗入灶壁不流滴,嘉兴民间艺人摸索出一种特殊的颜料调制方法,即在各色颜料中掺入白酒进行调制。作画时颜料因酒精的挥发,很快渗入石灰灶壁。这种在水粉或水彩中调入白酒的技法,已广泛运用于灶头绘画中。
                  ⑦在绘画技法上,灶头画通常采用湿壁作画,就是在灶壁石灰尚未全干的时候开始作画。这样画上去的色彩容易渗入潮湿的灶壁,色彩与壁面混在一起,日后随着灶火的烘烤加热及自然挥发,灶壁面渐干,灶上所绘的图画、纹样历经十载二十载不脱落、不褪色。 这种画法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壁画画法--“湿壁法”十分相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⑧灶头画是江南民间壁画艺术中的瑰宝,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煤气灶逐渐取代了传统柴火灶,灶头画逐渐被印有吉祥图案的现代瓷砖所取代,灶头画艺人也越来越少。政府与民间正在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措施,抢救与保护灶头画艺术。如今,灶头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海盐博物馆“泥香室”陈列的灶头画图片,成了对当地青少年进行民间艺术教育的活教材。
              (1)灶头画“与众不同的技术工艺“具体是指① ______ ; ② ______ 。
              (2)第⑤段括号内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之所以  是因为      B、只要    就      C、除了    还      D、虽然    但是
              (3)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______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
              A、灶头画历史悠久,在江南农村流传很广。
              B、灶头画依灶而画,题材单一而内容丰富。
              C、花边纹样是灶头画的次要部分。
              D、灶头画艺术体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E、灶头画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得到很好的保护。
              (5)把下面这段蚊子插入选文②③段之间,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江南农家灶头的形状有三类:一是花篮形,人称“花篮灶”;二是长方形,人称“小方灶”;三是书桌形,人称“桌灶”。灶的大小按家庭人口的数量和需要,砌成两眼灶、三眼灶、四眼灶。灶头看似简单,但构造极其复杂,灶的正面有灶脚、灶身、灶台、烟箱、灶山和灶帽等;背面由下灶山、烧火口、出灰口等几个部分组成。
            • 10.
              “阿尔法狗”凭什么打败世界冠军    ①前不久,一场举世瞩目的围棋比赛以“阿尔法狗”4:1击败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世石九段告终。
                  ②打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狗”其实不是狗,这只是它的“网名”,它的英文名叫AlphaGo,中文名叫“阿尔法围棋”,它的真实身份是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人工智能软件。
                  ③什么是人工智能软件呢?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产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软件,它具有现场感应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具有表示、获取、存取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采用人工智能的问题求解模式来获得结果。击败世界冠军的“阿尔法围棋”便是这样的一款智能软件。
                  ④就下棋而言,一种直观的思路就是列举所有能赢的方案,然后优选出一个最佳方案。一般来说,下一盘围棋大约需要150步,每一步有250种可选的方法,要是人工智能采用这种思路,需要计算大约10360种情况。这样看来,在有时限要求的比赛中,列举所有情况的思路是不可行的,所以,研究者们选择了模仿人类大师的下棋方式,这就是“深度学习”。其原理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合作“挑选”出那些比较有前途的棋步,抛弃明显的差棋,从而将计算量控制在计算机可以完成的范围内。其中,“策略网络”负责减少搜索的宽度。面对眼前的一盘棋,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观察棋盘布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相当于“落子选择器”。而“价值网络”则负责减少搜索的深度。人工智能机器人会评估棋局的整体局面并预测双方胜负,相当于“棋局评估器”,在局面处于明显劣势的时候,会直接抛弃某些线路,从而辅助落子选择器。在“两个大脑”的配合下,“阿尔法围棋”具有了像人类棋手那样的思维方式。同时,研究者通过“监督学习”让机器人掌握海量的专业棋局;通过“强化学习”让机器人从每次对弈中获得新的经验。而且, 一个人或许一年能玩1000局,但机器人一天就能玩100万局;人类在长时间比赛时会犯错,但机器不会。所以,从理论上说,“阿尔法围棋”只要经过足够的训练,就能击败所有人类选手。
                  ⑤如果你认为智能软件就是陪你下棋的娱乐工具,那你就错了。智能软件在商务管理、家政服务、精准医疗、环保检测和巡航导弹武器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日前,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寒武纪”,这项成果正式投产后,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将更加可靠、易用。
                  ⑥“阿尔法围棋”战胜世界冠军,是人工智能研究的标志性成就。随着整个科学体系演化进程的加快,在与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与发展中,人工智能一定会进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开启人机协同思考的新纪元。
              (1)这篇文章标题很有意思,说说你的发现。
              (2)整体把握全文,指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3)第④段、第⑤段划线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阅读第④段,分别在A、B、C处填写适当内容,完善表格。
              类  型 功  能 职  责 工作方式
              A ______ 落子选择器 减少搜索的宽度 观察棋局并试图找到最佳的下一步
              价值网络 B ______ 减少搜索的深度 C ______
              (5)当人工智能机器人能够在围棋比赛中“秒杀”人类的时候,人类的智力是不是就贬值了?谈谈你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