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陆游《入蜀记》】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二)汝年时尚幼,所阙①者学。可久可大,其唯学欤②。所以孔丘言:“吾尝③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若使④墙面而立⑤,沐猴而冠⑥,吾所不取。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⑦。

              (萧纲《梁简文帝诫当阳公大心⑧书》)

                 [注释]①阙:同“缺”,缺少。②欤:句末语气词,无实义。③尝:曾经。④若使:假如(不学习)。⑤墙面而立:面对墙壁站立,一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⑥沐猴而冠:猴子装成人的样子把头发洗干净,然后带上帽子。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⑦放荡:任性,不受约束。⑧大心:萧纲第二子,被封为当阳公。

            • 3.

              沧浪亭记

              ◆苏舜钦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③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④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⑤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⑥,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⑦小舟,幅巾⑧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⑨;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选文有删减)

              【注】①僦:租②蒸燠:非常炎热③虚辟:空旷僻静④并水:沿水而行⑤杠:独木桥。⑥旧老:年老的人⑦榜:船桨,借指船,这里作动词用,意为驾船。⑧幅巾:表示闲散者的装束⑨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

              (1) 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不乎城中( ) (2)以钱四万得之( )

              (3)水之又竹( )  (4)而浩歌( )

              (2) 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下划线“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间。

              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用三个“/”给下面句子断句。

              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5) 沧浪亭所在之地有何特点,请用第一自然段中的一个四字词概括。 (6) 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居所的“褊狭”,其目的是什么? (7) 第三自然段中“榜”是“船桨”之意,借指船。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指代的内容。 (8) 作者畅游园中之景,有哪些感慨和收获,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9) 积累链接:寄情山水,隐逸江湖,是中国文人的一大梦想。南朝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也流露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隐居自然山水的向往。请写出表达作者这种感情的两句话。
            • 4.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 有所不辟也:祸患
              B非独贤者有 心也:这
              C今 人曰:认为
              D何 :原因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4)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
              (5) 【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1)往来忽(   ) (2)至承天寺(   )

              (2) 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1)潭中鱼百许头。可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3)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                       

              乙文:                       

              (5) 仿照示例,赏析如下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7.

              轻轻地抱住母亲

                 ①母亲已经70多岁了。70多岁的母亲在胆囊切除手术中受尽了磨难,本已衰老的母亲更加虚弱了。母亲在病床上躺着,想动一下都非常困难。那天晚上,母亲下床小解后怎么也上不了床,当时,我就那么轻轻地一抱,就把母亲抱到了床上。也就是这轻轻的一抱,竟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②上了床,母亲不愿躺下,就那么实实在在地靠在我的怀里。那时我感到了我胸脯的宽厚,也感到了母亲的瘦小。我搂着母亲,并且轻轻地晃着,母亲那一头苍白的头发,散乱在我的眼前。我低头给母亲梳理头发时,母亲的双眼闭着,眼角却溢出了几滴泪水。我给母亲擦泪时母亲说:“你小时候,我就是这样抱着你,你不老实,老是乱蹦乱跳。”我说:“妈,你想我抱着吗?”母亲说:“想,抱着我,我心里就踏实。”我的眼睛湿润了……母亲说着就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于是,我就那么一边轻轻地抱着母亲,一边微微地晃着。我感到有一股爱的暖流在冲撞着我的心扉,我感到我强壮的身子就是母亲的靠山,就是母亲的胆量,就是母亲的渴望……我的泪,竟忍不住掉到了母亲的脖子上。
                 ③把一个人抱在怀里是因为心中有爱,那是一种深沉的爱,一种无法描述的爱,一种比任何语言的表述都要博大凝重的爱。小时候母亲经常抱我,抱着我下地,抱着我拾柴……我要是乖巧,母亲还会亲我的脸蛋儿,我这时就会搂住母亲的脖子,那是一种渴望,一种依赖,一种让我终身难忘的幸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不愿再让母亲抱了,最多会让母亲扳着脸看看我胖了还是瘦了。当我长到渴望和异性亲热的时候,我会与女友激情拥抱,甚至热烈地亲吻,却不再愿接受母亲的双臂和胸怀了。这时的母亲,就只能用慈祥的目光,或是我喜欢的食物来表达她深深的母爱了,而我也再没有搂住母亲脖子的渴望了。但就在那个晚上,我抱着母亲时忽然感到,我就像重新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里一样,那么甜蜜,那么幸福。
                 ④又一个晚上,母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到夜里10点钟时,母亲说:“我想睡了。”我说:“妈,我把你抱到床上吧。”母亲说:“中。”于是,母亲就搂住了我的脖子。母亲比过去明显胖了。我抱着渐渐康复的母亲向床边走去的时候,母亲满脸的笑容。我知道母亲在我的轻轻一抱中感到了甜蜜和满足。我感到我幼小时的形象和母亲叠在了一起,那是人生漫长的旅程,也是母子亲情的融合,更是母子之爱的结晶和升华。我把母亲放在床上时,母亲竟然出乎我预料地说了一句:“好幸福啊。”继而就是响亮的笑声了。
                 ⑤我在这笑声里充满惭愧。我们会激情满怀地抱住亲爱的妻子去倾吐炽热的情恋,我们会喜不自禁地抱着儿女去倾吐脉脉的爱意。可是,我们是否想过去抱一抱年迈的母亲,去倾诉那份人间的挚爱和亲情呢?……
            • 8.

              拨动心弦的微笑

              马 德

                 ①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②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③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我想证实一下。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④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⑤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的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⑥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⑦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⑧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小女孩又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⑨“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⑩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啊,他们不是骗子。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⑾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⑿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1) 结合语境解释第⑤段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

              (2) 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这对父女俩的情感变化是

                 (         )→愧疚→ (         )。

              (3) 这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请你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并作分析。 (4) 文中⑿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品析它的表达效果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5) 文中多处写到小姑娘的微笑,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6) 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 9.

              亲嘴里的鱼钩

              顾振威

              ①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迷。

              ②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

              ③又问,嫌鱼有刺?薛松还是摇了摇头。

              ④我们就对薛松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鱼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外国好多人长寿就与他们多吃鱼肉多吃醋有关。尽管我们苦口婆心地教育,偶有聚会,薛松对色香味俱佳的鱼肉还是视而不见。

              ⑤            A流逝四年岁月。毕业聚会,我们流了太多太多的难分难舍的泪,说了太多太多的暖人肺腑的话。今日一别各西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我们都毫无保留地敞开了心扉。

              ⑥薛松颤着声告诉我们:上中学的时候,我像是匹桀骜不驯的野马,把父母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把学校当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商店。顶撞老师是小菜一碟,打架骂人是家常便饭。为了使我走上正路,父亲饱含热泪恳求过,苦口婆心劝告过,声色俱厉恫吓过,义愤填膺打骂过,但这些都不起一丝一毫的作用。后来,我迷上了钓鱼。认为池塘边一坐,十多分钟就会有惊喜拽上岸,这要比书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趣多了。学校后面就有个池塘,我每天都扛着鱼竿去钓鱼,学校是一分钟也不想进了。

              ⑦这天,我刚走出大门,父亲就追上来拽着我扛的鱼竿不松手。我用力一拉,父亲倒在了地上。他老人家哽咽着说,薛松,我求你了,去学校读书吧。你不答应,我就跪在你面前不起来。我高昂着头望着蓝蓝的白云天,丝毫不为所动。别去钓了,父亲气愤地说,论岁数,爹比鱼大;论体重,爹比鱼重。你要钓就钓我吧。父亲说着就将鱼钩挂在他的嘴唇上,鲜红的血流了出来。

              ⑧父亲可怜巴巴地跪在地上,是那样的凄苦无助。他才五十多岁,脸上却是沟壑纵横,半白的头发零乱在头上。为了这个捉襟见肘的家,为了不思进取的我,父亲真是操碎了一颗心。

              ⑨醇浓的亲情使我的心不再坚硬如铁。泪水          B就蒙住了我的双眼,我也跪了下来,跪在了父亲面前。

              ⑩父亲笑了,尽管脸上热泪纵横。他忍痛拔掉嘴里的鱼钩,点点滴滴的血砸在地上,也砸在我心里。此后,我见了鱼肉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嘴里的鱼钩,心中就会充满痛苦、不安和愧疚。

              ⑪你父亲太伟大了,我拍着薛松的肩膀说,参加工作后,你要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啊。

              ⑫薛松哭了,泪水狼藉满脸,哽咽道,我是想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可我到天堂里去孝敬吗?父亲坟前的柳树,已经有胳膊粗了啊!

            • 10.

              清澈的声音   ◆ 包利民

                 ①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濯洗着那些漫漫尘埃,让心温润如初,仿佛流年沧桑还不曾侵染。

                 ②十多年前,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小村当了一段时间代课老师,那时正失意,在这天涯一般的地方,一种朴素的美很能将一颗烦躁的心平抚得极为柔软而易感。离开的时候,正是秋天,满山的树都斑斓着离别的心绪。翻过那座山,便是一条通往镇上的路,脚步刚刚踏上那片崎岖,就听到身后的山顶,一个孩子的声音遥遥传来:“老师,我会想你——”

              ③那声音带着山间溪水的清透,穿过满山的树,直击在我心灵最柔软处。那个女生,我上课的这三个月时间里,从不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敢读课文,甚至课间也不大声地说话。不管我怎样鼓励她,她都是怯怯的,只是有一次,悄声对我说:“老师,我一定会大声地说话的,可是现在还不能!”

              ④在我悄悄离开的时刻,她用她响亮的声音为我送行,回望,她小小的身影,在远远的山顶,那声音依然在回荡,回荡,回荡成一片温暖的海,漫流过我以后所有的日子。

                 ⑤记得去年回故乡的城市,正是冬季,漫天飞雪。慢慢行走在大街上,脚步声敲醒着许多沉睡的过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里,曾度过我整个的中学时代,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⑥忽然,便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隔着风雪,隔着车流人海的喧嚣,仿佛久违的呼唤这许多年中,无数次听到别人喊我的名字,却都没有此刻的感受。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清澈的亲切,一种纯净的惊喜,我转头看,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男人,正目光闪亮地看着我。我一声惊呼,虽然过去了那么多的岁月,我依然一眼认出了曾经的中学同学。相拥的那一刻,周围全是直入人心的暖。

                 ⑦说了些什么已经不记得了,而那一声呼喊,却一直响在耳畔,将心一次次拉回那圣洁遥远的时光里,那些朴素而温暖的情谊,总是在风尘漫漫落寞重重时,悄悄浸润着心中所有的希望。

                 ⑧有一年离家很久很远,归来时风尘仆仆,且满心失落,当梦想失落在追逐里,黯淡的心境便契合了秋的萧瑟。刚走进自家所在的那个小胡同,便传来几声长长的叫声:“哇……哇……”心里便忽然一暖,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那是胡同里一个聋哑的孩子,且有些智力低下,他只能发出这一种声音,一直以来,都能听到他的喊声。原来总是觉得难听至极,而此刻,却如流淌的长风,将我心底的阴霾吹散。

                 ⑨有时很羡慕那个孩子,没有长久的烦恼,每一天自在无忧,唯一的声音,可以是笑,可以是哭,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自然而然。而我们,却在世事劳碌中丢了最真实的声音,丢了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当我失意归来,那个孩子的叫声才会如天籁入耳,而那一刻,我的泪也应该是极清澈的。

                 ⑩去年夏天,在老家,中午时小睡,梦见自己依然是儿时,睡在母亲的身边,做了噩梦,大哭,梦中的梦中醒来,却发现母亲不在,便大喊。却听见母亲就在耳畔叫我,一如童年。迷梦归来,母亲白发萧然,问我是不是做噩梦了,因为听见我不停地喊她,就像小时候一样。

                 ⑪我知道,我在梦里听见的母亲的呼唤,是此生最美的声音;而我在梦里喊出来的“妈妈”,却是母亲耳中永远响着的眷恋,纯纯如山顶的月。

              (1) 声音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梳理全文情节的基础上完成下列括号中的内容。 

              山里送行孩子的声音→(             )→小巷聋哑孩子的喊声→(             )

              (2) 文章第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

              二十年的烟云易散,不散的只有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拥挤着的回忆。

              (4) 请揣摩第④段划线句子,想象此时“我”的心理活动并写下来。(30字左右)  (5) 最后一段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6)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清澈的声音”中“清澈”一词蕴含着怎样的含义?  (7) 积累链接:请写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卧听雨”的诗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