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老渡桥  

                            陈晋华

              ①梨花风起,走过一条河,只为看一座老渡桥。
                  ②河面七八米宽,在乡下,算得上大河了。河岸本该已经齐腰的茅草被一层水泥封住了,平整光滑得怪异。河水还是原先的模样,清凌凌的,没有白色垃圾,也没有打着结的水花生,甚至没有寻常见到的绿色浮游水藻。几只麻花鸭不时在水里扑腾着,溅起一片水花,洒下了一河的碎金。
                  ③捡起一粒小土块扔向水面。鸭们惊慌起来,“嘎嘎”地追逐着游向远处。突然想起当年和弟弟一起在这里捡鸭蛋的情形。那些年的夏天,只能用洗干净的盐水瓶装凉水喝的我们,偶然间发现,不知哪家的鸭,一不留神竟在这鲜少有人来访的茅草丛里产下了一两只蛋。那淡青色或者玉白色的蛋,多么令人惊喜和忐忑啊。一番挣扎后我们悄悄地把鸭蛋藏在书包里,然后到村小卖部换两根棒冰。哦,那夏日里的清甜,每每想起,似乎还在唇齿间流连。

              ④河对岸是一片麦田,间或有几畦菜地。春风骀荡,麦浪一直朝着远处翻滚着,翻滚着,然后又退潮一般,朝这边涌过来。油菜花正没心没肺地开着,在春日的阳光下,灿灿地,很是壮观。

               ⑤老渡桥还在,只是剩下了半截。我 过不去,久久地立在断了的桥面上。风拂过发梢,我伸手想抓住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
                  ⑥长久没有人踏过,桥身已经斑驳,布满了青苔和尘土,水泥桥桩似乎裂了几道缝,插在水中,瘦弱得如同桥头潘爷爷家那头濒死的老毛驴。
                  ⑦一只花喜鹊逆光飞来,落在不远处的一棵老楝树上。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新生的绿叶正在枝头招展。我默默地看向花喜鹊,它也正歪着脑袋看我,一会儿便从这根枝条跳到那根树枝,然后扑扇两下翅膀,飞走了。
                  ⑧只剩下这半截老渡桥,静静地立在水面。
                  ⑨哦,老渡桥,你一定是落寞的吧。是谁将你遗忘在这里?你是不是也如我一样,心底正流淌着一条浅浅的水流呢?是不是也正轻搅着一些美丽虚幻的往事和梦境呢?
                  ⑩我记得,那些年的夏天,你长长的肚子里总有一汪清水在不停地流动着,从这头流向对岸的大渠,再流向无边的稻田。我们的小学校就在稻田南边,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砖窑。
                  ⑪那时候的老渡桥就已经很老了,走在上面滑溜溜的,真担心一不小心会掉到深深的河水里。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喜欢它。每天傍晚,散了学的我们并不急着回家。伙伴们会在小砖窑里先转一圈,看着那一码码垒得齐崭崭的砖瓦,便没来由地兴奋,似乎过不了几天自家便能住进大瓦房。有时候,运气好的兴许能得到一点已经上了油的黏土边角料。于是,我们便聚集到老渡桥旁边,用黏土做饼干,做香皂,做棒冰……玩累了,便轮流坐到桥头。渡桥和涵洞相连的接口是露天的,我们可以把脚伸进去。当清凉的水流过小脚丫时,我们就一边假装吃饼干棒冰,一边假装用香皂洗澡,快活极了。
                  ⑫记得有一次,阿玲的花凉鞋不小心掉到了渡桥肚子里,她急得大哭。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并不着急,飞快地冲到渡桥对面的水渠里,不一会儿,他们果真举起了那只花凉鞋。于是,我们便纷纷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扔进渡桥里,赶紧飞奔到对面“守株待鞋”,然后哈哈大笑。
                  ⑬ “娟子,快,这儿的茅针可肥呢!”耳边仿佛有清亮的叫声。是萍还是兰?恍惚间,几个小女孩从桥下蹿了出来,坐在渡桥上晃悠着双腿,正整把地往嘴里塞茅针肉。鼻尖霎时传来一股清甜,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可揉揉眼,小姑娘们的笑脸倏地消失了,一望无垠的大地上,连一个农人的身影都看不见。天还是那样蓝,水还是那样清,渡桥依然横在半空,只有身后桃林里不时传来阵阵啁啾声。
                  ⑭不由得蹲下身。渡桥面上坑坑洼洼,早已看不出原来的面目。我不知道自己要在桥面上捡拾些什么。不是么?那些洒落在桥面上的一个个小脚印早被时光的河流冲刷得无影无踪。曾经的那个小女孩,为了早日吃到脆脆的饼干洗香香的澡,撒开了腿使劲奔跑。三十年了,她和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飞离这方窄窄的天空,马不停蹄地奔向远方,闯得晕头转向,以为自己早已忘记了童年的歌谣,忘记了故乡的老渡桥。
                  ⑮我以为,三十年,小村旧貌换了新颜,也足以改变一个人。却不知道,有一种乡愁自小便生了根。 等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当年束缚你双脚的地方,早已成了心底封窖的陈年老酒,一旦开启,所有的味蕾都会跳起舞来
                  ⑯幸好,还有这半截老渡桥。我想,再过三十年,不管我的小村如何变化,我依然脱不了这浓浓的乡土味,泥土的气息像烙印一般已然融入了血液,深入骨髓。    

              (选自《盐城晚报》2018.5.19)

              (1) 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2) 从描写方法上,选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⑬段的描写特色和表达效果。

              (3) 你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的加线词“过不去”。

              (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一下第⑮段划线句子,分析作者于此句中蕴藏的思想情感。(提示:加线部分是分析的重点难点)

            • 2.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 对下面语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部分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 能                                    与:选拔                   

              B.谷年十 五                          有:又

              C.故外 而不闭                                户:大门                 

              D.欲 之                                        捐:捐献
            • 3.
              《猫》(选段)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简要概括一下选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花白猫在慵懒地晒着太阳时,不幸遭到了“我”的恶棒相加,发挥你的想象,如果你是那只猫,在挨打后,你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第三只猫从外形和性情上都远远比不上前两只猫的可爱,为什么在它死后,“我”却是更难过得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有哪些不尊重小动物的行为?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雪落无声》,然后答题。

                                                                                                                      雪落无声

              ①那是临入伍前一个难忘的日子,天下着雪。午饭后,父亲套上那件早已泛白的军大衣,说要上街给我买件纪念品,不等我想出阻止的理由,他就出了门。

              ②已是入夜,街上华灯竞放,不少的铺子耐不住寒气的侵袭,匆匆打了烊,父亲仍不见回来。我透过雾濛濛的窗玻璃,木然地望着窗外父亲回家必经的那条路。

              ③雪花无声地飘落在路面,瞬间即被来往的车辆碾成一滩水渍,衬着迷离的灯光,延伸出一条狭长的诡谲的寂寥的纽带,除了路面尚在泛光,房顶、树干、地面都裹上了白皑皑的雪衣。(A)路上极少行人,一长溜法国梧桐的影子在北风的呼啸声中像鬼魅一样晃来晃去

              ④父亲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我顾不上户外寒冷的肃杀,冲出门到街上借助满街霓虹搜寻父亲的身影。

              ⑤终于,父亲在我的视野中出现了。他不停地走着,显得很匆忙,灯光把他原本瘦削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忽然父亲一个趔趄,摔倒在马路上,“爸——”我狂喊着奔向父亲,把他搀扶起来。

              “碎了,碎了,给你买的东西一定是碎了,都怪我不小心。”父亲絮絮地自责,在大衣兜里窸窸窣窣地掏摸着。他身上满是雪,简直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往上拱,拱得我喉头发涩鼻子发酸,忍不住扑过去抱住父亲的双肩:“爸,我不要,不要……,我只要你平安,好好地……”

              ⑦风卷起雪花,肆意地抽打着我和父亲。我牢牢地拽紧父亲,惟恐他会从眼前失去。许久许久,父亲脱下大衣披在我身上,从大衣兜里掏出四截断开的大理石条。父亲就着路灯光把碎成四块的石条拼成一对完整的镇纸,两行俊逸妍美的行草书赫然入目:海阔凭鱼跃       。我接过断裂的镇纸,紧紧地攥在胸前,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一丝温暖洋溢在我的脸上、心中。

              ⑧夜,缓缓地合上了帷幕,(B)那高高曲颈张望的路灯,微笑而宁馨地目送我和父亲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⑨雪,依旧纷纷扬扬地……

              ⑩冬夜的一段插曲和逝去的岁月,已经随着入伍前的那场大雪,消融在记忆的古井中了,结合而那两块大理石镇纸,藏匿着父亲炽热的爱心与亲情,永远地被粘合胶维系着,从裂缝中透出父亲关切的眼睛,引导我翻动一页又一页的履历。

              (注:镇纸,写字画画时压纸的东西。)

              (1) 

              30.将第⑦段中划横线句子的后半部分补充完整。

              (2) 

              31.文中第②③段的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3) 

              32.文中第③⑧段中画线的A、B两个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各是什么?

              (4) 

              33.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5) 

              34.父亲特意选择这对“镇纸”作为送给“我”的纪念品,主要是为了:      

              (6) 

              35.第⑩段中划线的“从裂缝中透出父亲关切的眼睛,引导我翻动一页又一页的履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 5.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1)目似瞑______________

              (2)将其喉_________________

              (3)不诬哉____________

              (4)屠自后断其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B.乃伪睡以俟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而顷刻两毙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刀劈狼首/乃伪睡俟        B.久,目似瞑/犬阻,不使前也

              C.更不止野心矣/其一犬坐前  D.杀而取其革/屠奔倚其下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

            • 6.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列小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 下列加线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晓雾将 歇                 (歇:消散)

              B.未复有能 其奇者。 (与:欣赏 )

              C.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 7.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地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道“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面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 清___  

              (2)记之而去   乃____ 

              (3)皆若空游无所 依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 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4) 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 9.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首先,长长的沙枣林带锁住了咆哮的黄沙。你看那浩浩的沙海波峰起伏,但一到沙枣林前就止步不前了。沙浪先是凶猛地冲到树前,打在树干上,但是它立即被撞个粉碎,又被风卷回去几尺远,这样,在树带下就形成了一个几尺宽的无沙通道,像有一个无形的磁场挡着,沙总是不能越过。而高大的沙枣树带着一种威慑力量巍然屹立在沙海边上,迎着风发出豪壮的呼叫。沙枣能防风治沙,这是它最大的用处。

              沙枣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强,无论怎样干旱,只要插下苗子,就会茁壮生长,虽不水嫩可爱,但顽强不死,直到长大。二是能自卫,它的枝条上长着尖尖的刺,动物不能伤它,人也不能随便攀折它。正因为这点,沙枣林常被栽在房前屋后当墙围,或在地边护田。三是它能抗盐碱。它的根扎在白色的盐碱土上,枝却那样红,叶却那样绿。因为有这些优点,它在严酷的环境里照样能茁壮地生长。

              过去我以为沙枣是灌木。在这里我才发现沙枣是乔木,它可以长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访的林业队长是一个近60岁的老人,20多年来一直在栽树。花白的头发,脸上深而密的皱纹,古铜色的脸膛,粗大的双手,我一下就联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枣,年年月月在这里和风沙作战,保护着千万顷的庄稼不受风沙之害。质朴、顽强、吃苦耐劳,这些可贵的品质就通过他那双满是老茧的手在育苗时注到沙枣秧里,通过他那双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到沙枣那红色的树干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年冬季,我搬到县城中学来住。这个校园其实就是一个沙枣园。一进校门,大道两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枣林。初夏时节,每天上下班,特别是晚饭后,黄昏时,或皓月初升的时候,那沁人的香味四处蒸起,八方袭来,飘飘漫漫,流溢不绝,让人陶醉。这时,我感到万物都融化在这清香中,充盈于宇宙间。

                宋人咏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句移来写沙枣何尝不可?这浮动着的暗香是整个初夏河套平原的标志。沙枣飘香过后,接着而来的就是八百里平原上仲夏的麦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

              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

              (1) 作者对沙枣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 文章第十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沙枣顽强的生命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两个面。
              (3) 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对“那沙海前的林带,就像巨人手挽手站成的队列,那古铜色的粗干多么像男人健康的臂膀”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

              (4) 如何理解结尾“沙枣花香,香飘四季,40多年了还一直飘在我的心里”含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