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留住一个民族的故事

              白岩松

              ①柏拉图说过这样一句话:“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我一直在想,对于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上各个民族,什么才是那个民族的故事?一个民族若有故事,可以解决这三个问号:因何而著名?因何而流传?因何而有用?

              ②我从第一个问号讲起。前几天我去了德国的莱比锡。莱比锡有博览会,还有保时捷的生产基地。但是到了那里没有人向我们提这些,他们首先提的是巴赫。巴赫在那里生活了20多年,瓦格纳在那里出生,门德尔松在那里出任乐团指挥,并创建了莱比锡音乐学院……每个人都对这如数家珍。莱比锡的街道上有许多用金属做成的音符,那是地面的路标,指引你通往一个又一个故居。见到莱比锡市长的时候,他极其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这座城市因为巴赫而著名。我们问市长:“莱比锡将来要打造成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吗?”市长回答:“一个拥有巴赫的城市,怎么能只满足于成为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呢?我们要成为国际著名的城市。”他们的底气源于巴赫在那里生活过。

              ③第二个问号:因何而流传。我去浙江南浔古镇时,当地人领我们去了藏书楼。讲解员开始是这样介绍的:“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你们看,这家第三代就出了个读书人。”我一听特郁闷 ,以为第三代这个读书人要开始败家了。后来才知道是这个读书人爱书成痴,把前两代积累的巨大财富全买成了书,一共有17万册孤本、善本,建成了这个藏书楼。现在这座藏书楼 是南浔最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浙江图书馆的分馆。即将离开藏书楼时,我们说,幸好第三代是个“败家子”,把祖辈积攒的金钱都“败”成了书,让这个家族因此流芳百世。

              ④第三个问号:因何而有用?大家都知道《富春山居图》。几百年前,在富阳郊区的深山老林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开始画《富春山居图》。我相信那个朝代的“城里人”也在忙着做些“有用”的事,赚名赚利,歌舞升平。而这位老人,独自在山林中守着孤寂作画。几年之后,作品完成了,他着急大概也觉得“无用”,便将它送给一位名叫“无用”的僧人,该画因此得名“无用师卷”。几百年过去了,那些功名富贵都已烟消云散,一幅“无用”的画,却 为这座古城带来了扎扎实实的声名和利益。这些就是“无用之有用”。

              ⑤我们这一两代中国人,是没有“故乡”和“故居”的,一直都在迁徙。也许有时能看到父亲领着儿子指着某个广场上的地砖说:“你爸当年就住这儿。”19 94年,冯骥才老师为了保护天津要拆的街巷,组织100多位摄影师去拍照。最后房子拆了,艺术家们把它们留在了无声的作品里。

              ⑥在这个没有故乡也少了故居的时代里,如果再没有了故事,失去了记忆,未来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在好好重视文化,我们将来拿什么回忆,拿什么找到家?也许将来都会像二十年前,北岛流浪时所说:“我对着镜子说中文。”隔了一会儿,北岛又说:“祖国是一种乡音。”

              (作者 白岩松 节选自《白说》 略有删改)


              (1) 文章第②段对真正能够让莱比锡文明于世的原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文章第④段对“无用之有用”的内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里是保时捷的生产基地。 
              B.这里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曾在莱比锡留在印迹。
              C.普通民众对自己的城市文化非常珍视并引以为荣。 
              D.官员因为这里曾经是巴赫生活过的地方就有底气将这里打造为国际著名的城市。
            •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 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句。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2) 结合全文,理解句子。

              ①第⑤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

               

              ②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
            • 3.

              【甲】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弛,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 解释下里加下划线字。

              ①何所:                            ②户织:

              ③百千:                            ④建奇功: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⑷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3) 结合【甲】文段内容,简要分析木兰这一形象。

            • 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空”不陋的道理。
            • 5.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 本诗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读《钱塘湖春行》

              (1)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___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诗。
              (2) 《钱塘湖春行》选自 _________,作者 ______,字 _________,号 _________;是 _________代著名诗人。
              (3) 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这首诗的颈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诗中描绘西湖胜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
              (9)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0) 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11) 《钱塘湖春行》以 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________的感情。第 ______句和第 ______句是颔联, ______联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手法。
            • 7.
              诗人从自然特征、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______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
            • 8.

              回顾”渔家傲”诗文,回答下列各题

              (1) 塞( )下:                   之地,这里指                   
              (2)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                  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3) 边声:                  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 千嶂( ):                  的山峰;崇山峻岭。
              (5) 燕( )然未勒:指                未平,                 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                 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6) 羌( )管:即                ,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7) 悠悠:形容声音                
              (8) 寐( ):                ,不寐就是                 
              (9)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10) 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
              (11)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
              (12)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                ”是羁旅之人对故乡的思念;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的“                 ”是夜不能寐的守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
              (13) 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14) 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15) 唐朝诗人王维出使到边塞,被眼前的奇异风光所震撼,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名句。无独有偶,宋代范仲淹在边塞军中也对这奇异风光作过描写,其诗句是:                                             
              (16) 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17)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分析其作用。
              (18)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词的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 9.

              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对此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
              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气势雄伟窥见一斑。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西望旧朝故都长安,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
              D.作者在曲中表达深深的伤感悲痛之情,其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10.

              微笑的可乐
                 (1) 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炎热异常。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脚。尽管我还是个孩子,却已深知悲伤与羞耻,我甚至拒绝在夏天穿短裤,害怕我丑陋的脚踝在众人的视线里暴露无遗。
                 (2)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早早地拄着拐杖离开家,慢慢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蔚蓝色的波浪缓缓起伏,在爷爷淡淡的烟草味里发出梦的呓语。也许,只有这一刻的单纯和宁静,才能让我暂时忘却心里的哀愁与无助。
                 (3)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圣诞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4)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一座山,一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5)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盛夏的假日里,我带上家人去童年时常去的海滨度假。而每一次把可乐递给儿子时,我总会指着瓶子上那个飞扬的缎带标志说:“你看,它在对你微笑呢。”一如爷爷当年对我说时的郑重。
                 (6)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最甜美的可乐。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事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开头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品析第(4)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从 描写方法的角度)
              我心一横,屏住呼吸拄着拐杖走了过去,当我踏上路的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说说题目“微笑的可乐”有什么含义?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