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下片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2)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 2.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竹 石  (清)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 首诗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②这首诗中的“咬”、“立”、“破”用得很好,请任选一个进行赏析。

              答:                                                              

            • 3.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愿为鞍马(       )       (2)万里赴戎机(    )

              (3)我旧时裳(       )       (4)出门看火伴(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 对木兰辞官这一情节,你是怎么看的?

                                                                                             

                                                                                                                                                                         

              (4) 豫剧《花木兰》中有这样的唱词:“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男。”除了本文的花木兰外,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文学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女英雄?试列举出两例。
            • 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说》这首诗借“春雨”的真情诉说,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大地上生活的孩子们的温柔亲切的爱意,以及希望孩子们自由快乐地亲近自己、无忧无虑地快乐生活的诚挚祝福。
              B.《故乡》一文中,“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再回到故乡,“我”看到故乡的衰败和故乡人生活的贫困。离开故乡时,“我”憧憬美好的故乡。小说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的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指出有充满自信力的中国人存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展现了作者的爱国赤心。
              D.《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为了惟妙惟肖地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作者把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对话表现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 6.

              下面关于诗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诗句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而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的这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我想那隔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作者在诗中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前句是说八百里急行军之后,将士们非常疲惫辛苦,于是用烤肉犒赏将士们。

            • 7.

              一位母亲创造的奇迹

                 ①“二战”结束后,德国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②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他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③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因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他,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把孩子扔掉。

                 ④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⑤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格古怪,常常以搞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⑥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的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祈求邻居们说:“给他点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⑦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⑧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和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小小的信念在支持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⑨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伴都会断断续续地收到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⑩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一个人的名字,然后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容易,他多想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

                 ⑪“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在念自己的名字,他沉重地移动步子,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地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⑫“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毕业发言。

                ⑬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的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1)本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体现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雅克里被邻居送往教养院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3)雅克里是如何“痛改前非,认真做人”的?支撑他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

              (4)第12段中雅克里激动地说:“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你认为“最好的礼物”含义是什么?

              (5)文中写道:“两岁的孩子正伸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艾娜“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揣摩一下:当时艾娜心里是怎样想的?请你用一段文字描写她的心理活动。(60字左右)

            • 8.

              你要一双鞋子给你一双袜子

              李丹崖

              圣诞节前夕,已经晚上11点多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稀疏了许多,偶尔还有匆匆忙忙往家赶的人,穿行在霓虹灯俯视下浓浓的节日氛围里。新的一年又要来了!
                 “感谢上帝,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忙碌了一天的史密斯夫妇送走了最后一位来鞋店里购物的顾客后由衷地感叹道。透过通明的灯火,可以清晰地看到夫妻二人眉宇间那锁不住的激动与喜悦。
                 是该打烊的时间了,史密斯夫人开始熟练地做着店内的清扫工作,史密斯先生则走向门口,准备去搬早晨卸下的门板。他突然在一个盛放着各式鞋子的玻璃橱前停了下来——透过玻璃,他发现了一双孩子的眼睛。
                 史密斯先生急忙走过去看个仔细: 这是一个捡煤屑的穷小子,约摸八九岁光景,衣衫褴褛且很单薄,冻得通红的脚上穿着一双极不合适的大鞋子,满是煤灰的鞋子上早已“千疮百孔”。他看到史密斯先生走近了自己,目光便从橱子里做工精美的鞋子上移开,盯着这位鞋店老板,眼睛里饱含着一种莫名的希冀。
                 史密斯先生俯下身来和蔼地搭讪道:“圣诞快乐,我亲爱的孩子,请问我能帮你什么忙吗?”
                 男孩并不做声,眼睛又开始转向橱子里擦拭锃亮的鞋子,好半天才应道:“我在乞求上帝赐给我一双合适的鞋子,先生,您能帮我把这个愿望转告给他吗?我会感谢您的!”
                 正在收拾东西的史密斯夫人这时也走了过来,她先是把这个孩子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把丈夫拉到一边说:“这孩子蛮可怜的,还是答应他的要求吧?”史密斯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以为然地说:“不,他需要的不是一双鞋子,亲爱的,请你把橱子里最好的棉袜拿来一双,然后再端来一盆温水,好吗?”史密斯夫人满脸疑惑地走开了。
                 史密斯先生很快回到孩子身边,告诉男孩说:“恭喜你,孩子,我已经把你的想法告诉了上帝,马上就会有答案了。”孩子的脸上这时开始漾起兴奋的笑窝。
                 水端来了,史密斯先生搬了张小凳子示意孩子坐下,然后脱去男孩脚上那双布满尘垢的鞋子,他把男孩冻得发紫的双脚放进温水里,揉搓着,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呀,真对不起,你要一双鞋子的要求,上帝没有答应你,他讲,不能给你一双鞋子,而应当给你一双袜子。”男孩脸上的笑容突然僵住了,失望的眼神充满不解。
                 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我们每个人都会对心中的上帝有所乞求,但是,他不可能给予我们现成的好事,就像在我们生命的果园里,每个人都追求果实累累,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粒种子,只有把这粒种子播进土壤里,精心去呵护,它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也就像每个人都追求宝藏,但是上帝只能给我们一把铁锹或一张藏宝图,要想获得真正的宝藏还需要我们亲自去挖掘。关键是自己要坚信自己能办到,自信了,前途才会一片光明啊!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小时候也曾企求上帝赐予我一家鞋店,可上帝只给了我一套做鞋的工具,但我始终相信拿着这套工具并好好利用它,就能获得一切。20多年过去了,我做过擦鞋童、学徒、修鞋匠、皮鞋设计师……现在,我不仅拥有了这条大街上最豪华的鞋店,而且拥有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孩子,你也是一样,只要你拿着这双袜子去寻找你梦想的鞋子,义无反顾,永不放弃,那么,肯定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另外,上帝还让我特别叮嘱你:他给你的东西比任何人都丰厚,只要你不怕失败,不怕付出!”
                 脚洗好了,男孩若有所悟地从史密斯夫妇手中接过“上帝”赐予他的袜子,像是接住了一份使命,迈出了店门。他向前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了望这家鞋店,史密斯夫妇正向他挥手:“记住上帝的话,孩子!你会成功的,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男孩一边点着头,一边迈着轻快的步子消失在夜的深处。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又是一个圣诞节,年逾古稀的史密斯夫妇早晨一开门,就收到了一封陌生人的来信,信中写道: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信末的署名是:亚伯拉罕·林肯!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故事内容。 (2) 指出下面的两句话中哪一句话更好,并说明理由。

              A.史密斯先生急忙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

              B.史密斯先生补充说:“别急,孩子,你听我把话说明白。”

                    好:理由是                                                    

              (3) 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选文中“我”为什么要送给孩子一双袜子呢? (5) 阅读选文,你认为史密斯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试举例分析。 (6) 选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试分析说明。
            • 9.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1) 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十分痛苦-------(          )-------重拾希望-------(          )-------十分感激

              (2) 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 第6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⑺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一句中加下划线词语“温暖”的含义。 (5) 结尾划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6) 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 10.

              我和书画的缘分

              赵丽宏

                 ①读书、听音乐、画画,是我一生的爱好。这三种爱好中,也许我用在画画上的时间最少,但是它留在我记忆中的趣事却不少。

                 ②记得四岁那年搬进新家,我曾用半天时间,趁父母不在家,用蜡笔在新粉刷的墙壁上涂鸦,把一个幼童能想到的东西画满了一面墙壁,让下班回家的父母为之惊愕。上小学时,我曾用晒图纸的边角料装订成册;把读过的小说画成连环画;也曾把小说中印象深刻的故事场面画在蜡光纸上,然后再用刀片和剪刀刻剪成彩色剪纸,题材有“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岳飞枪挑小梁王”“高宠挑滑车”“八锤大闹朱仙镇”等等。小学和初中,由于擅长绘画,我总是被分配负责出黑板报。读中学时,我偷偷写诗,且在每首诗的边上,用钢笔画上插图。有一次,我的秘密被姐姐发现,她看了我的本子,说我画的比写的好。

                 ③“文革”中,我离开上海到崇明岛“插队落户”,我的绘画也派上了用场。我发现农民最喜欢灶壁上有画,于是,我便用墨汁和广告色为农民的灶台绘画。新粉刷的灶壁,墨彩会在上面化开,犹如在宣纸上作画。我在农民的灶壁上画漓江山水,画青松红日,画蔬果瓶花……画完后,我再模仿画家题款——用毛笔题诗,最后用红笔画一个篆刻印章。很多年后,农民还保存着我画在灶壁上的画。

                 ④在下乡的岁月中,只要有机会,我就写字、画画。乡村的文艺宣传队演出,我为他们画布景;生产队出大批判专栏,我为他们画报头和插图。记得有一次生产大队办一个反浪费展览,我曾在一夜之间画出了十几张彩色漫画。那时,我经常用排笔写标语,在纸上或墙上写,写黑体字,也写隶书和魏碑,少年时临帖积累下的书法功底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⑤“文革”结束后,我参加高考,上大学,后来当编辑,绘画的机会越来越少,但是时常还会手瘁。写作打草稿时,遇到文思生涩,我便随手在文字边上涂鸦,画和文字有关或无关的插图,画着画着,思路便顺畅了起来。这些在文字边上随手画出来的图像在我早年的手稿中常常能看到。

                 ⑥这些年来,我从未放弃对书画的爱好。和朋友切磋艺术是我生活中的乐事。我写作的题材,也常常涉及美术。20多年前我访问俄罗斯,回来写了一本欣赏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油画的书。

                 ⑦但是随着键盘时代的到来,我也与时俱进地用上电脑,不再用笔写字,右手食指上曾被笔磨出的茧子也随之一天天退化。由于电脑输入用的是拼音,时间久了,我对汉字的结构也开始慢慢生疏。此时,我终于心生警觉:中国作家,如果连汉字也不会写了,那是何等可悲!但用什么法子弥补呢?于是,我又重新铺纸挥毫,临古帖、写新字。偶尔,我也画一些写意的水墨,在画上题写自己喜欢的诗句。而今,年过60了,我写字画画,不为圆儿时的画家梦,只是借笔墨、舒展筋骨,抒胸臆、驱烦躁。

                 ⑧没有成为画家,我并不遗憾。从事写作40多年,我其实是在用文字绘画,绘我眼中所见,也画我心中所思、梦中所想。而业余时间画画、写字,是余兴、是娱乐,也是对用文字描述精神世界的一种形象的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读书、听音乐、画画,是作者一生的爱好,本文侧重写了什么爱好?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次,我的秘密被姐姐发现,她看了我的本子,说我画的比写的好。”作者为什么特意补写这一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绘画的“我”虽没能成为画家,但为什么没有感到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不少同学担心把时间花在个人爱好上会影响学习成绩。对此,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