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 2.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 3.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________能体会文章情感,________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 在文中的横线________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 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豁然开朗→()

              (3) 文中“煮书”的“煮”具体含义指的是什么?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________的名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引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 4.

              不速之客 

                 在乡村,许多人家都把车停在屋外的车道上,我和丈夫乔恩则喜欢把车停在车库里。我猜那个男孩的想法是:这户人家屋外没车,里面的人肯定外出了。 

                 那天,乔恩和我恰好呆在家里,与我俩在一起的还有我家那条懒惰的猎犬艾德。最初是艾德觉察到了什么,而后乔恩和我听到厨房里有动静。我俩满腹狐疑地互相看了一眼,接着听到脚步声从厨房里传出,随后穿过起居室,进入靠南的一个小房间。我和乔恩正坐在那个房间里看报纸。猛然间,我俩与那名不速之客打了个照面。这是一名八九岁的小男孩,瘦瘦的,一头浅黄色头发。他显然没料到我们会在屋里,一时目瞪口呆。

                “啊,我„„我没有„„”他支支吾吾地说。

                乔恩问他:“你在找什么?”

                “我在„„我没„„我进来是想看看时间的。哎,请问几点了?”

                 乔恩回答:“9点30分。可你总是这样不敲门就进人家的屋吗?” 

                “我以为屋里没人。我想知道是什么时间,因为„„我想回家,我得走了。” 

                 他不安地看着我俩,同时试探性地一点点往后退,似乎怕乔恩冲过去把他揪住。我和乔恩只是坐在那里瞅着他,后来听到他走出起居室,出了屋门之后将门关上了。 

                与乔恩谈起这个年幼的不速之客,我说:“如果他是想偷什么东西的话,这儿可没他感兴趣的。哎呀,我有一美元硬币放在厨房冰箱上,”我走进厨房。“唉,那一美元不见了。这可不行。咱们受到了侵犯,以后在家时,要不要把门锁起来?现在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跟警察说一声?” 

                “就因为那小男孩?没什么。他准是附近哪个农庄的孩子,没必要追究,”乔恩宽慰我“我小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分清是非好坏。要知道,大人讲的那一套对是对,但孩子没亲身经历过就不会留下印象。我觉得这个男孩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见过像他那样害怕的。”  

                 但我总不能释怀,心想以后一定留意着那男孩。

                 几周后的一个早晨,有车子停在我家门外的车道上,一名陌生女子下车向我家走来。 

                “有一只狗在我家农场附近转悠,我怕它是无人要的野狗,也许会伤人,想射杀它。可我儿子告诉我,他知道这只狗是你们家的,而且性情温和,所以我们把它带回给你们。”她冲我说道。   

                 车后门打开了,一个男孩牵着艾德走了出来。浅黄色的头发,瘦瘦的身材,正是拿走一美元硬币的那个小男孩。此刻他在笑吟吟地看着我。 

                 我感到有些意外,走近小男孩,我说:“谢谢你。”“哦,我该谢谢你们。”小男孩微笑着说道,一边向我主动伸过手来。我连忙握住他的小手,忽然感觉有什么硬邦邦的东西塞到了我的手心。还没等我完全反应过来,他已迅速跑回车内,挥手向我告别。

                 看着手心那枚锃亮的一美元硬币,我感到有些歉疚。我想,虽然我不知他的姓名,他也不晓得我叫什么,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

              (1) “不速之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小男孩是“不速之客”?  
              (2) 乔恩为什么决定不去追究小男孩的偷窃行为?  
              (3) 你觉得小男孩有哪些优点?请至少说出两条来,并简要说明他的具体表现。
              (4) 文章第⑹段说“我感到有些歉疚”,为什么“我”感到有些歉疚?  
              (5) 作者最后说“但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学到了点有价值的东西”,我倒觉得,我们可以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点有价值的东西,请结合向下面的链接,说说我们可以学到点什么?
            • 5.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纪弦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的头发变成树叶;两腿变成树根;

              两臂和十指成为枝条;十个足趾成为根须,

              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

              总有一天,我变成一棵树。

              我也许开一些特别香的,白白的,小小的花,

              结几个红红的果子,那是吃了可以延年益寿的。

              但是我是不繁殖的,不繁殖的,我是一种例外。

              我也许徐徐地长高,比现在高些,和一般树差不多,

              不是一棵侏儒般矮小的树,也不是一棵参天的古木。

              我将永远不被移植到伊甸园里去,

              因为我是一棵上帝所不喜欢的树。

              (1) 第一节诗中,诗人具体展示了“我”如何变成“一棵树”,而且强调“在泥土中伸延,吸收养料和水分”,这样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2) 第二节诗中,“我”开的花“特别香”,结的果“吃了可以延年益寿”,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诗人强调“我”“不繁殖”、“一般”、“不被移植到伊甸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追求?
              (4) 这“一棵树”无疑采用了象征手法,请谈谈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